如果没有倪匡的代笔,《天龙八部》的走向又会是什么样

说起这个问题,需要了解倪匡都在哪些情节上有过代写,网上有一种说法,金庸每次出门都要倪匡代写,第一次金庸出门,倪匡把阿朱写死了,给金庸气的够呛,第二次出门回来,又发现阿紫被弄瞎了。

不过这种说话被倪匡自己给否定了,曾经微博自己说出来的,如下图

如果没有倪匡的代笔,《天龙八部》的走向又会是什么样

倪匡否定自己写死了阿朱,只承认自己把阿紫弄瞎了,原因是倪匡非常讨厌阿紫这个人物,但是也就是阿紫的瞎眼,才有了之后和游坦之的一些纠葛。

如果没有倪匡的代笔,《天龙八部》的走向又会是什么样

其实阿朱是否是倪匡写死的并不重要,因为阿朱必须死。

为什么说阿朱必须死

阿朱的死除了增加萧峰这个悲剧人物的悲惨之外,更关乎于萧峰的结局。这就涉及到金庸的个人创作心得,与几部作品之间的变化。

如果没有倪匡的代笔,《天龙八部》的走向又会是什么样

国仇家恨的三个人物

金庸的作品中有三个非常鲜明的,由国仇家恨起笔的三个人物,分别是《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和“杨康”。还有一个就是“萧峰”。

同样是家人被敌国所害,杨康最后却认贼作父,贪图荣华帮着敌人,攻打自己的国家。忠义之事,可以说杨康都违背了,最后自食恶果。

如果没有倪匡的代笔,《天龙八部》的走向又会是什么样

郭靖则是在大漠蒙古长大,结交一群兄弟姐妹,还有师傅,但是在国家存亡之际选择了效忠国家。成为一代大侠,为国为民,忠义之事,选择了忠,所谓不义却是在蒙古主动挑起战争,不能助纣为虐。

如果没有倪匡的代笔,《天龙八部》的走向又会是什么样

《天龙八部》成书在《射雕》之后,萧峰比前面两位更复杂,身背的道义更多。萧峰是忠义两全,重情重义的大侠,一方面,宋朝有养育之恩,一方面辽国才是自己的国家,忠义不能两全的情况下,萧峰只能自尽。为了让这最后这个选择更加纯粹,在家恨方面,金庸运用了很多佛教理念,最后随着其父“萧远山”和仇人“慕容博”剃发为僧,撇去凡尘杂念有了一个交代。

如果没有倪匡的代笔,《天龙八部》的走向又会是什么样

然而萧峰这种恩怨分明,有着盖世豪气的大侠,单单被佛法感动放弃这个念头就有些单薄,所以萧峰这报仇的一路,失去了很多至交,直到后来自己最深爱的阿朱因为自己的报仇死在了自己的手下。

如果没有倪匡的代笔,《天龙八部》的走向又会是什么样

但是假如阿朱不死,到最后的时候在忠义抉择的时候,萧峰不可能丢下阿朱,按照金庸惯有的节奏,他俩就隐居了。然而阿朱喜欢的就是萧峰义薄云天的大侠风范,萧峰这种人也不能坐视两国交战不管。为了避免这样的矛盾的结局,阿朱必须死,也可见阿朱死的时候,萧峰的命运已经注定了。

如果没有倪匡的代笔,《天龙八部》的走向又会是什么样

不得不说金庸先生的布局与合理性真是厉害。说到这里好像和倪匡代写并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阿紫瞎眼对情节走的向起到哪些变化呢。

先来说丐帮,丁春秋竟然可以利用眼瞎的阿紫挟持游坦之号令丐帮为他做事,按成书习惯,金庸的武功年代越久远,武功越高,天下第一大帮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就落寞到这个样子。所以后来自己的修订版不得不改成萧峰把降龙二十八掌改成了十八掌,让虚竹代传。

如果没有倪匡的代笔,《天龙八部》的走向又会是什么样

并且丐帮这些人是非常嫉恶如仇的,单单只是知道萧峰是辽国人就把有过很多功劳生死相救的昔日帮主视为仇人。再面对丁春秋,游坦之的时候,怎么就会屈服,这不是前后矛盾。

应该是游坦之背负杀父之仇,在少室山之战时,自己单为一方出来。

游坦之对萧峰的作用

游坦之因为萧峰家破人亡,少室山时三兄弟合力对战的时候,就把这样一个游坦之安排为他的对手吗。游坦之此时应该是同样背负家破人亡的仇恨,深爱着阿紫,用情至深之人。

这和萧峰有很多映射,这一战面对游坦之应该更加奠定最后佛理能够感化萧峰,在两个兄弟还没有和萧峰一起战斗的时候,也许阿紫会出来阻止游坦之,而面对爱情的时候,游坦之可能会放弃仇恨。而此时的萧峰却因为仇恨误杀了自己最爱的人。可是最后终是爱而不得,随着阿紫而去。

如果没有倪匡的代笔,《天龙八部》的走向又会是什么样

这个时候的慕容复应该不会这么早名气尽毁,在全天下英雄面前丢尽脸面,不然后来去西夏选驸马的时候很矛盾,那个时候慕容复怎么还会那么自信。少室山之后慕容复的战力和之前可完全是两个人。

那么段誉对应该是大轮明王鸠摩智,经脉贯通,鸠摩智和段誉的恩怨可是有很多篇幅的。然后两对父子想要进行复仇一战,最后被藏经阁老僧阻止,化解。

在西夏选驸马时,慕容复决绝的放弃了王语嫣,然而段誉却竭力阻止慕容复成为驸马。段誉反正是很伤心,然后大理段氏皇帝多有出家的习惯,这也更符合历史,和《天龙八部》的佛家理念,在后来的修订版能看出来,金庸最后还是把慕容复和王语嫣安排在了一起。这样的慕容复也不枉“北乔峰,南慕容”的称号。

如果没有倪匡的代笔,《天龙八部》的走向又会是什么样

就因为阿紫的眼瞎,全都变了

因为阿紫的眼瞎,把游坦之归类成了丁春秋那一种人,结果完全乱了走向我觉得,少室山一战之后,关于武侠的伏笔却没有了,除了爱情就是关于国战的事情。而换眼这么玄幻的东西,金庸可能也是无奈之举。

然而《天龙八部》从书名看就是讲述的命运,爱恨情仇,家国纷争,都是在凸显人物的命运。天龙八部出自佛教,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八摩罗。也同时应对8个角色,但是最后阿紫瞎后的种种改变,人物脸谱化变得太重,而命运这一层只在萧峰身上显现了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丐帮   忠义   国仇家恨   武功   蒙古   佛教   驸马   家破人亡   成书   西夏   大侠   矛盾   走向   命运   人物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