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第一爱将,聂荣臻说:他活着十大元帅可能要换座,他是谁?

1955年9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授衔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结束后,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十大元帅之一,聂荣臻元帅曾说:“假如伍中豪同志没有牺牲的话,现在的十大元帅可能就要换座次了。”

而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也多次提到:“如果伍中豪不牺牲,绝对是和林彪平起平坐的元帅。”为何大家都对伍中豪有如此高的评价?在革命时期,他又究竟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伍中豪和毛主席之间又留下了怎样的交往?

毛主席第一爱将,聂荣臻说:他活着十大元帅可能要换座,他是谁?

与伟人的初识

伍中豪是中共的一名早期党员,1903年2月23日,他出生于湖南耒阳县伍家村。1922年秋天,伍中豪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那时的北大,可以说是中国各路新思潮交织的最高学府。所以在此期间,伍中豪很快就接触到了马克思的思想主义。并且在老师李大钊的影响下,他投身拯救中国的伟大革命事业的决心也越来越强。

没过多久,伍中豪就选择弃文从武,开始进入到革命的行列里来。回到家乡参加革命活动期间,他参与了建立耒阳县第一个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同年5月,黄埔军校开始创办。随之在1925年的年初,陈独秀、毛泽东联署给中央发表了第62号公告,要求各地迅速选派党、团员前来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一大批共产党人收到邀请之后,开始进入军队来学习。当时黄埔四期预招新生3000人,伍中豪得知消息后,也南下广州,顺利考入了黄埔军校,并被编入步科第二团学习。在此期间,伍中豪先是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又转为了当时只有几十个人的中国共产党。

林彪也是黄埔四期的学生,而且和伍中豪同在一个团,但当时的林彪成绩平平,政治上也不活跃,和伍中豪在军校的表现大相径庭。伍中豪以其卓而不凡的思维能力,雄辩的口才,成为黄埔四期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

当时的总教官兼教导一团团长何应钦还曾说:“一旦伍中豪毕业,便请他做我的副官。”在黄埔军校近一年的学习期间,伍中豪如鱼得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后以全团第二名的成绩从黄埔军校毕业。共产党一直也对这位优秀的党员非常关注,所以他一毕业,组织上就找到他谈话,派他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军事教官。

毛主席第一爱将,聂荣臻说:他活着十大元帅可能要换座,他是谁?

也就是在这里,伍中豪结识了毛泽东,这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中共创办的一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毛泽东当时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因为发展农运很有一套,所以在1926年5月,主办了第六届讲习所,同时兼任了所长一职,为北伐事业培训人才。

不过这届与之前不同的是,毛泽东开始特别注重军事训练,他还在《规约》中写着:“为将来发展农民武装起见,所以要受严格的军事训练。” 因此毛泽东对军事教官伍中豪十分赏识,经常会和他一起谈心,甚至有时候二人聊的太晚,就直接共睡一床。

和毛泽东的谈话过程中,伍中豪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与希望。二人都是生性幽默、开朗的性格,所以他们在对彼此深入了解之后,毛泽东非常喜欢这个年纪比自己小了一轮的湖南同乡,而伍中豪也 十分佩服毛泽东对时局的透彻分析,和那种叱咤风云的气魄。

在伍中豪的心中,他一直将毛泽东视为是自己的兄长,毛泽东对这个像弟弟一样的革命同志,也常常悉心教导,二人虽非兄弟却胜似兄弟。期间,伍中豪就曾多次诚恳地对毛泽东说:“我这一生跟定你了!”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伍中豪便离开了讲习所,担任第四军十二师连长,随军进入湖南。

1927年7月15日,武汉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在越来越多革命同志牺牲的情况下,30日下午,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第10连任连长的伍中豪,随部开赴南昌,准备与叶挺指挥的第11军第24师会合,参加起义。

不巧的是,当伍中豪率部在8月5日进入奉新时,得知追赶南昌起义的部队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便放弃了与南昌起义军会合的计划,重新指挥部队西进,到达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经过和江西朱培德的交涉,以江西省防军暂编第1师的名义,暂时驻地在修水,以作休整。

毛主席第一爱将,聂荣臻说:他活着十大元帅可能要换座,他是谁?

8月底,警卫团与从铜鼓来到修水的第20军独立团在山口会合,两个团召开联合会议之后,决定在警卫团抽调3个连补充到独立团,编为第3营,伍中豪任营长。此后不久,毛泽东来到部队,传达了中共八七会议,并且宣布了秋收起义计划。

伍中豪与毛泽东在这里再次重逢,倍感亲切,他还向毛泽东自己不知道革命下一步应该怎么走的苦闷。毛泽东当时安慰他说:“大革命之所以失败, 一是没有掌握枪杆子,二是没有取得政权。现在举行起义,就是要掌握枪杆子,并运用自己的枪杆子去夺取政权。”

伍中豪听完毛泽东的一番话,顿觉眼前一亮,精神也为之大振。最后,毛泽东将起义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下辖4个团,伍中豪任第3团副团长。

跟随伟人上井冈山

1927年9月9日,在毛泽东作为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震动全国的秋收起义爆发了,伍中豪在这一期间也成为了毛泽东手下的一员战将。由于敌众我寡,力量悬殊,起义部队一开始严重受挫,毛泽东当机立断,下令各路起义军停止进攻,退到浏阳文家市集中

紧接着,伍中豪带领三营接受了攻打白沙镇的任务。由于是初次指挥作战,伍中豪总是担心打不好。毛泽东得知他的想法后,在一天夜里,同伍中豪再次谈起了心。他鼓励伍中豪说:“打仗嘛,要知己知彼。听你分析,情况还摸得透,张国威肯定不是你的对手!”

毛主席第一爱将,聂荣臻说:他活着十大元帅可能要换座,他是谁?

“润之兄,你是给我壮胆吗?”伍中豪笑着问他,“豪子!你尽管放开手脚打,我助阵!”毛泽东进一步激励伍中豪,最后还不忘叮嘱他攻取白沙镇须要注意的事项,两人一直谈到更深夜静时才入睡。

第二天清晨,伍中豪带着军队策马带领部队朝白沙镇驰进。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驻守白沙镇的张国威部抵挡不住起义部队的攻势,最终弃镇而逃。起义军大获全胜。捷报传到团部,毛泽东闻讯后,高兴地对团长说:“这次首战告捷,应给伍中豪记一功。” 随即骑马赶到了白沙镇。

伍中豪听到毛泽东来了,立即迎出营房,二人见面时,毛泽东拍了拍伍中豪的肩膀,神采飞扬地夸赞他说:“豪子,你这一仗打得挺漂亮,我特来向你祝贺!”伍中豪连忙说:“润芝兄,要说这一仗的胜利,是你给我壮胆啊!”

但与此同时,参加秋收起义收编过来没多长时间的第四团,突然叛变。起义部队的形势急转直下,毛泽东和起义总指挥当机立断,收拢部队,退兵到文家市。

19日夜里,毛泽东在文家市召开起义部队营以上干部会议,分析了当前的形势之后,他提出改变原定攻打长沙,转兵到农村去的意见。但这一建议却遭到了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贵民的强烈反对,双方为此一度争执不下。

说到言辞激烈的时候,参加会议的伍中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了,直接拍案而起,用驳壳枪指着余洒度的脑袋,要他服从毛泽东的指挥。担任起义总指挥的卢德铭,当时也是赞同毛泽东的主张的,所以最后决定,按毛泽东的意见,转兵湘南。

毛主席第一爱将,聂荣臻说:他活着十大元帅可能要换座,他是谁?

离开文家市后,军队一直沿着湘赣两省边界,跋山涉水。22日在一处三叉路口遭敌人伏击的情况下,为了摆脱尾追的敌人,伍中豪向毛泽东建议:五更出发,日落宿营,与敌人竞跑,时东时西,时分时合,甩掉敌人,毛泽东接受了这个建议。

25日,部队冒雨攻下莲花县城,但卢德铭在掩护部队撤退时,却不幸壮烈牺牲。紧接着,部队开始立即分散成数支小队撤离,最终摆脱了敌人。29日,部队到达了永新县三湾村。当晚,毛泽东再次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

他将部队整编为一个团,下辖两个营及特务连等,并在连以上单位建立党支部,设立党代表。毛泽东任命伍中豪为第一营营长,原来的团长员一民担任副营长。降了职的员一民为此发起了牢骚,伍中豪见状,以大局为重,主动找毛泽东,要求把自己降为副职。

毛泽东听从了伍中豪的意见,任命他为三营副营长。10月3日,工农革命军抵达宁冈古城,随后便开始了游击武装斗争。11月初,部队到达宁冈茅坪,终于结束了秋收起义以来的奔波生活。

此时,团长、参谋长已经先后投敌,员一民受伤不知去向,因此到井冈山时,伍中豪已经成为毛泽东手下的第一 “大将”了。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上井冈山,最后到革命胜利。幸存下来的人员不是很多,但建国后大多都成了共和国的元帅、将军。

所以如果伍中豪那时候没有牺牲的话,那么在后来建国后的授衔仪式上,也正如聂荣臻所说的,十大元帅的顺序很可能会重新排列

毛主席第一爱将,聂荣臻说:他活着十大元帅可能要换座,他是谁?

紧急之下解救伟人

伍中豪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之后,创建了革命根据地。期间在一次巡逻过程中,伍中豪带着部队在山中迷路了,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朱德部队,就这样,伍中豪意外成了朱毛会师的“领路人”。

在井冈山的日子里,伍中豪参加并指挥的战斗,大大小小有近百次,每次他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也慢慢开始威名远扬,甚至到了敌人只要听到他的名字,就会脸色大变的地步。

1927年11月,伍中豪在指挥部队攻打新城时,腿部被弹片击伤,血流不止,昏倒在地,罗荣恒等干部战士们都劝他住院治疗,但伍中豪却说什么都不肯就医。毛泽东知道后,急匆匆赶来。一跨进他的门坎就大声问道:“豪子,你的腿怎么样了?”

伍中豪从行军床上爬起来,一拐一拐地走向毛泽东,笑了笑说:“只是擦了一层皮,没关系!”“快坐下来,给我看看伤势。”毛泽东搀扶伍中豪躺上床,用手卷起伍中豪伤腿的裤筒,仔细看了一遍,不由得皱紧双眉,心疼地说:“伤势不轻啊,你得马上住院!”

“没什么,用不着住院。”伍中豪继续辩解道,毛泽东摇了摇头:“中豪,莫瞒我了,我看了你的伤,非住院不可!”一会儿,营连干部都来了,毛泽东双手叉腰,严肃地宣布:“我代表军部决定:你们营长伍中豪同志伤势很重,必须送去住院,他的工作由副营长代理,希望各连管好自己的部队。”

当即有两位战士抬来一副担架,毛泽东俯身紧紧握了握伍中豪的手,叮嘱说:“到医院好好治疗,伤好回来,仗有的是打。”伍中点了点头,眼眶里溢出几颗晶莹的泪花。

毛主席第一爱将,聂荣臻说:他活着十大元帅可能要换座,他是谁?

1928年冬,蒋介石调动了6个团的兵力围剿井冈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紧急召开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留下彭德怀的红五军和红四军32团继续坚守井冈山,红四军则趁机突围,在外围牵制敌人。

但之后,军队向何处发展却成为了一个大问题。见此情形,伍中豪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觉得可以向赣南发展,赣南地域宽广,山又多,物产丰富,容易筹备给养,还可以发挥红军的游击优势最重要的是那里的敌人相对薄弱,并且还有地方革命武装,群众的革命觉悟也较高,易于补充兵力

听完他的分析,朱德和毛泽东都觉得很好,最后也采纳了这一建议。没想到后来真如伍中豪所料的那样,井冈山失守,庆幸的是红军主力已经进入了赣南,最终才得以站稳脚跟,并建立了后来的中央苏区。对于这次的战役,毛泽东曾感叹:“红军在赣南有今日之发展,伍中豪应记第一功,他是力主到赣南来的。”

1929年1月14日,3600多名战士们,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的率领下,分两路离开井冈山根据地,转战赣南。第二天傍晚,部队来到了遂川大汾附近。

大汾是个小集镇,驻有敌人1个营,打掉这个营,越过大汾,就跳出了“围剿”敌军的包围圈。伍中豪身为团长,率领红31团接到命令后,在当地中共组织的配合下,在这天晚上趁敌人不备下,包围了驻地,将敌人全部俘虏。

正当战士们庆祝下山后首战全胜之际,伍中豪却下达了“将敌人武器全部留下、俘虏全部释放”的命令。全团上下不明究竟,有的直接跑去问伍中豪:“是不是下错了命令?”

伍中豪解释说:“我们下山,是为解山上之围。释放俘虏,是叫俘虏作我们的义务通讯员,让敌人知道红军突围了,使敌人撤围来追我们,我们好牵着敌人的鼻子走。”他还让宣传队在大汾到处涂刷标语,张贴布告。

毛主席第一爱将,聂荣臻说:他活着十大元帅可能要换座,他是谁?

1月25日,红31团在项山圳下宿营。第二天拂晓,担任前卫的林彪因为过早地撤了警戒,导致军部直接被敌人们包围,情况十分危急。伍中豪得知消息后,直接快速率部赶来,从敌背后杀开一条血路,将被包围的毛泽东、朱德、陈毅及军部机关接了出来。

但随后敌军仍旧尾追不放,为了斩断这条尾巴,毛泽东同朱德商议,决定在大柏地前把敌入全部歼灭。任务交给了伍中豪和党代表蔡协民。

伍中豪早就想消灭刘士毅这股敌人,因此在接受任务后,非常高兴地向军部领导说:“这次要打个漂亮仗,向你们贺新年!”

毛泽东听了,点了点头:“对!打了胜仗,我和老朱为你们摆庆功酒!” 伍中豪和蔡协民离开军部后,毛泽东悄悄地对身边警卫说:“你到附近酒店里给我打一壶酒,记住,要上等的黄酒。”警卫员一听毛委员破例买酒,心里不由得好奇起来,平常毛委员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从 来舍不得花一文钱买酒喝,今日莫不是有什么大喜事?

酒买来后,毛泽东微笑地说:“我这是给中豪、协民他们打完仗回来庆功喝的!”原来,伍中豪有喝酒、下棋两大嗜好,每打一胜仗,都要邀人喝酒。只有熟悉伍中豪生活习惯的毛委员才会想得这么周到。

11日清晨,敌人果然中了圈套,伍中豪率军在蔡协民团的配合下,一举歼灭敌肖致平800余人,从此扭转了红四军下山以来被敌尾追的被动局面。

庆功大会上,毛泽东叫警卫员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黄酒,并且主动拿起酒杯,亲自给伍中豪等指挥员敬酒,祝贺胜利。

毛主席第一爱将,聂荣臻说:他活着十大元帅可能要换座,他是谁?

挥泪悼中豪

1929年3月,红四军在汀州改编为三个纵队,伍中豪担任三纵队司令员,并被推选为红四军总前委委员。

1930年3月,三纵队扩编为红一军团第十二军,伍中豪任军长,并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伍中豪身经百战,作战英勇顽强,战功赫赫,是毛泽东军事上的得力助手,与林彪、黄公略并称“红四军三骁将”。

毛泽东曾多次在干部会上称赞伍中豪:“中豪同志能打仗,会做群众工作,是个文武全才。”足见他对伍中豪的喜爱。

1930年6月间,正是盛夏天气,伍中豪却因为积劳成疾,患上了急性肺炎,住进了汀州福音医院。毛泽东当时虽然军务繁忙,可每天都会去医院探视伍中豪,一来就坐在他对面的小铁床上,摸摸他的额头,看看他的体温、给他盖被子。肺炎是会传染的,但毛泽东从没有顾及这些。

6月22日,红1军团出发北上的前一天,毛泽东又来到医院看望伍中豪,当时伍中豪处在高烧昏迷状态,他挣扎着断断续续地对毛泽东说:“主力北上……似为不妥……望保重。”毛泽东临行前一再嘱咐给伍中豪治病的医生,要尽一切努力将他的病治好。

毛主席第一爱将,聂荣臻说:他活着十大元帅可能要换座,他是谁?

结果在8月19日和24日,因为前方战况紧急,毛泽东两次写信要伍中豪组织三万人马急前去支援。此时他的肺炎还没有治好,但看到毛泽东的信后,过于心急,在医院里的他再也躺不住了,不顾医生劝阻,直接昼夜兼程地赶到了中共赣西南特委驻地集结部队

9月27日,他又带领一个警卫排到赣西南准备集中部队赶赴前线,结果在傍晚十分,路上却突然遭到了敌人的伏击,伍中豪不幸牺牲,年仅27岁。得知这一噩耗时,红十二军响起了一片悲泣声,毛泽东当即摘下军帽,抬头看着窗外的长空,心情沉重,泪水夺眶而出,在屋里几天都不肯出门。

常年跟随毛泽东的老人后来回忆说:“毛泽东很重感情,每次听到战友牺牲的消息,都会痛心不已,但给人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卢德铭牺牲的时候,一次是伍中豪牺牲,还有一次是建国后罗荣恒的去世。”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耒阳和江西安福两县曾多次派人查找伍中豪的遗骸,但始终都没有找到。

伍中豪为了革命,英年早逝,使毛泽东失去了一个得力战将,也使红军失去了一位优秀的青年领袖。“男儿沙场百战死,壮士马革裹尸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是青山。”这是伍中豪在1929年5月所写下的诗,也是他生前的铮铮誓言,也是他壮烈一生的真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国民革命军   修水   黄埔军校   耒阳   井冈山   前敌   秋收起义   军部   营长   爱将   警卫   团长   红军   部队   敌人   牺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