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出去浪”和“宅家里”的娃,十年后一目了然,父母别无所谓

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因此也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质,有些孩子天生爱玩,而有些则较为内向,喜欢居家独处。

在外向活泼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多数性格开朗,从小喜欢"出去浪",擅长人际交往,喜欢结交朋友,也能较快地融入社会环境。

喜欢“出去浪”和“宅家里”的娃,十年后一目了然,父母别无所谓

在校园生活里,老师在选择班干部或评优评先时,经常会优先选择敢于自我表达,有较强组织能力与领导力的小朋友,而这类性格特质的孩子,很多都爱玩且会玩,在演讲比赛、乐器演奏、歌唱表演中都能看到他们活跃着的身影。

而家教严格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很可能较为内向寡言,倾向于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他人沟通交流时,也会不自觉的害羞或是胆怯。

喜欢“出去浪”和“宅家里”的娃,十年后一目了然,父母别无所谓

当"宅在家"的孩子处于课业压力大的状况下时,他们可能不太懂得以正确的方式放松自我,一旦缺少周围人的情感支持,就容易产生负面的抑郁情绪,自我舒缓的能力较弱。

随着孩子年龄逐渐增长,喜欢"出去浪"和"宅家里"的孩子的差异会越来越大,十年后,在他们步入社会工作后,会呈现全然不同的状态。

喜欢“出去浪”和“宅家里”的娃,十年后一目了然,父母别无所谓

喜欢"出去浪"的孩子大多懂得经营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善于扩充资源与人脉,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助力。

而"宅在家"的孩子,可能多以技能在社会生存,有时还可能由于表达沟通障碍,与同事或客户相处时,会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争执。

喜欢“出去浪”和“宅家里”的娃,十年后一目了然,父母别无所谓

对于孩子"喜欢浪"或是"宅在家",父母别无所谓,应鼓励孩子多与外界接触,孩子"喜欢浪"就大胆支持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当孩子常常"宅在家"拒绝与他人沟通交流时,父母就需要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多用心鼓励。

"喜欢浪"、喜欢玩能够增加孩子的阅历,提升其语言表达及社会交往能力,家长应正确看待孩子喜欢玩的特质。

喜欢“出去浪”和“宅家里”的娃,十年后一目了然,父母别无所谓

如何看待孩子喜欢玩?

1、 支持孩子玩的兴趣

因为社交圈子窄,课业压力大的普通现象,孩子总是"宅家里"会使他们丧失与外界交往的热情。而一旦缺少朋友与亲人的情感支持,孩子就容易陷入自卑低落的情绪状态中,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畏惧与他人的交往。

因此,家长应该支持孩子爱玩的兴趣,鼓励"喜欢浪"的孩子,多到公共场合与朋友家人玩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并且在游玩时增添他们的人生阅历与社会经验。

喜欢“出去浪”和“宅家里”的娃,十年后一目了然,父母别无所谓

2、 适当限制玩耍的时间

在各年龄阶段,都有人生的重要事项需要完成,在孩子步入校园生活后,即使再爱玩,也要先保证他们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家长应该在与孩子面对面沟通后,适当限制孩子玩耍的时间,避免他们过于沉迷荒废了课业。

喜欢“出去浪”和“宅家里”的娃,十年后一目了然,父母别无所谓

3、 引导孩子选择一起玩的朋友

在日常生活时常陪伴在身边的朋友,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性格与思想观念。

孩子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尚未成熟的懵懂时期,需要家长适时为他们解答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同时,家长也要留意孩子身边的朋友,引导孩子正确选择对自己成长有益的伙伴。

喜欢“出去浪”和“宅家里”的娃,十年后一目了然,父母别无所谓

其实,喜欢"出去浪"或是喜欢"宅家里",都是孩子不同的性格特质,兴趣偏好并无好坏优劣之分,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最为重要的。作为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出去浪",在工作之余带着孩子多"出去浪",增强他们探索世界的信心与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家里   喜欢   课业   人际交往   阅历   特质   校园生活   性格   家长   正确   父母   兴趣   自我   能力   孩子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