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最近,网络上传一张图,消息说,是走投无路的母女从湖北农村来到北京给孩子看病,走投无路,无处安身,连续50天在某处肯德基餐厅的一角寄宿。店员说:“我们是不会赶走自己的顾客的,因为这是公司的规定。” 真的是良心企业,一条规定也是一个善举,给苦难的人最后一丝希望和生机。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肯德基、麦当劳从来不驱赶店里蹭网闲坐蹭空调的客人,即使别人也不点餐。为这样有人性的企业点赞!

在中国最繁华的地段、特别是骗子横行的火车站、汽车站也只有这两大洋快餐始终如一、明码标价、童叟无欺!无论是繁华的北京上海,还是边陲的拉萨三亚,麦当劳、肯德基的品质、价格都是如一清晰。尤其是在北方某些酒托、饭托、茶托欲与行骗的角落,去麦当劳、肯德基就餐是最安全的选择。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对一些人来讲,有一个家是件奢侈的事情,对于落难的人而言有个睡觉则是太奢侈的梦想。

夜色降临,万家灯火,幸福的家庭都是享用丰盛的晚餐,品味大自然的馈赠,而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前往离自己最近的麦当劳,在这里度过一夜。即使点一杯麦当劳里最廉价的咖啡,坐在角落里,几乎没有人打扰。晨光亮起时,新的一天再次到来,生活继续。

这是麦当劳、肯德基的温暖馈赠。

这些人有个独有的称呼,被称作“麦当劳难民”(McRefugees)。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和网吧是他们的家,他们要么工资低,无法负担起房屋租金,只能寄居在24小时快餐店和便利店里,要么临时落难,无家可归。而麦当劳、肯德基,为他们提供了温暖的庇护。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据说,当年美式快餐店最初准备打入亚洲市场时,有很多顾虑,他们曾经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东亚地区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传统饮食文化,以快速提供餐食为特色的美式快餐店似乎难以在此立足。于是他们在亚洲实施了有别于欧美市场的运作模式,把快餐店打造为供顾客休闲的空间。在当时新兴的这种空间消费策略下,美式快餐店如愿地迅速占领了亚洲市场。

据说,麦当劳在后来又发现:亚洲人在其店里消费的不仅是食物,更重视的是消费干净整洁又舒适的空间,因此亚洲消费者在店里的逗留时间普遍比欧美的长,麦当劳选择借此创造出良好的公众形象,他们采取的策略是:

不仅不会驱赶那些店内消费很少(甚至是没有消费)而且占用时间很长的人士,还尽量为这些顾客提供私人空间。长此以往,东亚的一些露宿者们开始把24小时营业还不会赶人的麦当劳当作长期的寄宿地,于是便慢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群——“McRefugees”(麦难民)。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1975年1月8日,香港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香港岛铜锣湾开业。也是大中华地区的第一家。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1984年1月28日,台湾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台北开业。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1987年4月11日,澳门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澳门开业。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大陆第一家麦当劳1990年餐厅在深圳开张,如今这家餐厅仍坐落在罗湖区解放路上。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1990年10月8日,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光华餐厅在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商业步行街盛大开幕(麦当劳深圳餐厅)。餐厅共设座位约460个。餐厅开业前,麦当劳在中国首批招募了400余名员工,并进行全面的岗前培训,包括基本职业技能(如炸薯条、制作汉堡包、端餐盘)、企业文化、服务标准等,为开业后顺利营运做好充分的准备。由于培训期间原料仍未到货,为了呈现出麦当劳完美的产品和服务,员工们用木块做成“牛肉饼”,用吸管做成“薯条”,夜以继日进行反复练习。开张当天的服务员工人数近1000人。除了国内首批400多名员工,麦当劳从香港公司临时调来500多名员工帮忙。他们每人每天要连轴转10个小时,尽量满足顾客热切的需求。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看看它现在的样子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1992年4月23日,北京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北京王府井开业。这是当时在麦当劳系统开设的最大的一家餐厅,拥有超过700个座位和29台收银机。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2021年8月4日,中国海拔最高(3650米)的麦当劳餐厅在西藏拉萨开业。麦当劳的管理人员说:“西藏市场是麦当劳中国31年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预计到2023年,麦当劳在中西部的餐厅将超过1000家。” 如今,中国内地有4000家麦当劳餐厅,员工超过18万。在2021年将会开出超过500家餐厅,相当于平均每17个小时开出一家新店。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在中国餐饮业,麦当劳30年来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恐怕连麦当劳公司都始料未及。黄色的“M”标志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随处可见。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分析发现,麦当劳能够成为公共空间,大集团分店多、每个区域有几家,且占据交通方便位置,价钱不高,10元就可吃有肉有蛋的汉堡包、22元有套餐,已经是“穷人礼物”,比起不少餐厅便宜得多。麦当劳允许顾客长时间占座、逾百家分店24小时营业,点一个汉堡、一杯饮料,坐上一、两个小时也不会受到刁难。除了日常消费群体,有些人与客人要谈生意,相约的商议地点,也会选择麦当劳;然后在放学之后,不少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在店内复习、写作业。当然,也有“麦当劳难民”。

早在2007年日本就有媒体报道“麦当劳难民”这一现象。日本的麦当劳在2006年春天开始24小时营业,并迅速推广全国。以前日本的贫困阶层流落在网吧,由于付不起房租,工作不稳定,他们只得流落至此。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他们有的会随身带上一些可以盖在身上防寒的衣物,以及能放在桌上趴靠的“枕头”。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有的则直接靠在座椅上。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或者以双手为枕,趴在桌上休息。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这样的人群逐渐出现在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等地方,而且人数越来越多。在日本,这种“麦当劳难民”现象尤其集中,因为不稳定的打工生活和恶劣的工资环境,除了麦当劳,也有人寄居各种网吧和根本无法居住的租赁仓库里。

贫困的现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将近10年前出现的日本社会现象中的“麦当劳难民”们,如今人生步入中年,本来摇摇欲坠勉强维持的日常生活又面临着随时崩溃的尴尬境况。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单从他们的穿着来看,与彻底沦为街头流浪汉、或进入简易收容所的仍有区别。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外表与普通行人无异。

也许,这是他们为自己留下的最后一点体面。但同时,也成为“肉眼难辨”的贫穷。擦肩而过,你甚至想不到这个人很可能已处在活不下去的边缘。

在香港,无家可归者的数量过去几年在逐渐增加。当地经济适用房过少、租金过高,社会福利系统不完善,失业及就业不足影响人们支付租金能力:就业岗位的不稳定性导致了他们无法获得稳定的薪资,这就意味着他们难以承诺按时支付租金。一名“麦难民”Kong Ho-man说:“有时候是因为我无法提供地址证明,所以无法获得稳定的工作。”

没有稳定的工作便几乎无法支付房租,没有住址证明又难以获得稳定的工作,这就变成了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一位60岁的“麦难民”表示:“我现在每月赚到的钱只够吃饭,甚至有时候不够钱我每天只能吃一顿,房子根本想都不敢想,不是我不想有更稳定更好的工作,而是我在年龄和健康方面已经没那个条件了。”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早在2015年10月,一名中老年女性“麦难民”被发现死于九龙湾坪石村的麦当劳内,由于麦当劳的员工不会轻易打扰顾客们的休息,周围的顾客也不会太过注意陌生人的情况,所以直到24小时后她才被发现死亡,由麦当劳员工报警通知警方过来处理。麦当劳方面在事后发表了声明:“我们欢迎各界人士随时访问我们的餐厅,之后也会更加关注店里顾客的状况。”这件事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有些“麦难民”是有全职或兼职工作的,甚至有一部分还是租住着房子的,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难民”,但他们之所以会寄宿于麦当劳,是因为除了房租之外,他们还要考虑电费及交通费用等支出。根据对香港“麦难民”的采访及调查发现,有一位男性是因为他的公共住房没有能让空气对流的窗口,到了夏天过于闷热却又负担不起昂贵的电费,因此寄宿在了麦当劳,还有一位“麦难民”吴先生则表示自己是因为噪音而寄宿于麦当劳:“我的家就在马路对面,但由于我的邻居非常吵,过去五年我都无法安然入睡,在被折磨了这么多年后,即使我现在睡五个小时左右也会被头疼疼醒。最开始的时候我试过用耳塞来阻挡噪音,但后来因为把它们推进耳道太深导致感染发炎了,现在终于找到了麦当劳这个暂时的寄宿点,真的是谢天谢地了。”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有被调查“麦难民”的人员表示:“我们发现这些人们不仅是因为没有钱,而且他们的灵魂与生命更为空虚。”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在新加坡,也有着类似的“麦难民”现象,当地一位50岁的“麦难民”Raymond Tan是保安,他每月能赚取1000新币(折合5008元人民币)的薪资,而且还能收取他租出去的一套两个房间的房子租金1000新币,但他需要用这些钱照顾远在菲律宾的老婆孩子,而且他之前因为高血压而入院,几天的住院费就让他的医疗费用达到了6000新币(折合30050元人民币)!如此高昂的费用让他根本不敢轻易使用薪资租房,但又租出去的房屋租金以供养妻子与孩子的生活,因此他只得成为了“麦难民”。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在五光十色的不夜城市下,还有很多人在为最基本的生存和睡眠作斗争。

2019年,影片《麦路人》在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九项提名,该片还入围第三十二届东京电影节亚洲未来竞赛单元,受邀担任伦敦东亚电影节、澳门国际影展、亚洲跃动电影展的闭幕影片,成为2019年最受关注的作品之一。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麦路人》聚焦于把24小时营业快餐店——麦当劳、肯德基等地作为容身之所的“麦路人” ,将镜头对准被社会经济发展所摒弃的小人物的宿命,这群友人甚至家人的生命轨迹在麦当劳交汇,他们的人生境遇都充斥着令人唏嘘的沟壑,仿佛将所有的不幸都集于一身,令人震撼和动容。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几年前,《南方都市报》一位摄影记者曾在广州一家麦当劳里遇到一个来自山西的小伙子,小伙子来打工,工作没找到,钱也花光了,只能在麦当劳过夜。后来,摄影记者在另一家麦当劳里偶然看到男孩父亲发布的寻人启事,他领着父亲在麦当劳里找到了儿子。

那位摄影记者曾经说:“都市里的麦当劳就像一个驿站,寄宿在麦当劳里的人大都是城市里的底层,白天,他们在繁忙的大城市里讨生活,晚上在这里享受一个免费安静的地方,这里也许是他们在繁忙、残酷的大城市里为数不多的‘净土’之一。”


对,麦当劳、肯德基确实是繁忙、残酷的大城市里为数不多的“净土”。其他餐厅很难做到。


早在2003年,北京公交月票可以到麦当劳里充值,虽然说是不起眼的小事,但已经成为一批人的深刻记忆,也是北漂心中为数不多的微暖的回忆。


有些时候,走在街上,内急了,找了很久厕所不见踪影,远远望见一个金色的大门,那时心里的窃喜,如同看见了上帝的微笑。


虽是一点点的微不足道的便利,却成了落难人们的避风湾、父辈一样的怀抱。这一点,麦当劳值得尊敬。


号外:今年6月,中国福建一家麦当劳因外表在国外走红,木质窗户和雕花木镶板,店内还挂着红色大灯笼,极具中国传统特色,完美的实现中西文化的合璧。感慨的是,中餐厅、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何时能在给穷人一点点尊严的小事上有所作为呢?


麦当劳,一个不堪的角落,成了冬天最温暖的地方


再号外,昨天的文章被平台删了,近期很多文章莫名其妙的被删除,不知道该说点什么,郁闷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麦当劳   东亚   肯德基   亚洲   难民   日本   快餐店   租金   中国   店里   角落   顾客   冬天   餐厅   温暖   员工   小时   地方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