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角色、内心戏、情节多方面来看,电影《废弃之城》存在多少漏洞

青少年在家与学校都没有归属,甚至连逃到街头打群架,也无法被这些刺激暴力与称兄道弟所包容,那这样子的「废物」还能去哪?还能干嘛?

从角色、内心戏、情节多方面来看,电影《废弃之城》存在多少漏洞

《废弃之城》从这个视角展开叙事,将主角小树带进如同香港动画《小倩》中「鬼城」般的奇幻世界,与会说话的「垃圾们」建立起信任关系、挑战面对的难题。

动画技术细致的好作品

《废弃之城》3D造景水准高,美术非常优秀,看得出是耗费上亿元所打造。除了人类肢体与表情仍带有模拟动作的生疏以外,没什么能挑剔;废弃城的奇幻设定与垃圾的刻画,皆让人耳目一新。然而,若要问这是不是部好电影,实在有些五味杂陈,难以简单回答。

从角色、内心戏、情节多方面来看,电影《废弃之城》存在多少漏洞

从动漫爱好者的眼界来说,我们都很期待动画走向细致,跟美日相比,国内作画质量就是往往落人一截。事实上,只要有市场愿意支持、有投资者愿意投资,3D动画并不是难题,愈多人力与资金,愈能做出技术更好的作品。

观看《废弃之城》,就看那栩栩如生的塑料带,它融入环境之中的光影、材质,以及风吹飘移的方式,正是技术上达到相当水准的成果。但其故事与角色塑造有着难以忽视的弱点,使得整个故事诉说的主题,稍微失去令观众共鸣的强度。

从角色、内心戏、情节多方面来看,电影《废弃之城》存在多少漏洞

接下来,我们将从角色、内心戏、情节多方面来看,电影《废弃之城》存在多少漏洞?

不做一个没人要的垃圾

主角小树在一次街头昏迷醒来后,被一台「铁甲车」(会像吸尘器一样吸垃圾的垃圾车)锁定捕捉,街上大部分垃圾都被吸走,但有个红白塑料带却抓住了小树的衬衫,在小树顽强抵抗铁甲车吸力下,塑料带免于遭殃。

从角色、内心戏、情节多方面来看,电影《废弃之城》存在多少漏洞

它的名字叫阿袋,是个会说话的垃圾,念在救命之恩,阿袋就带着无处可去的小树,前往自己居住的「废弃城」

废弃城是座荒废的密集住宅区,里面聚集了大量垃圾,各式各样的瓶罐、老旧家具、故障的电器、破损的鞋子等等,它们都有意识,可以活动甚至说话。垃圾们依照类型,自行组成群体与家庭,并在废弃城生活度日。

从角色、内心戏、情节多方面来看,电影《废弃之城》存在多少漏洞

惟有塑料带群体,有着阿袋的号召与带领,不断试图发动「突围」革命,向往铁甲车包围网外的「另一个世界」。阿袋认为,去到那里会让自己变漂亮、变得更好,它不愿一生只做个没人要的垃圾。

缺乏鲜明的角色、难以捉摸的内心戏

初入废弃城的主角小树,没有对眼前一切事物感到太过讶异,反倒是敷衍式的惊呼、轻易融入其中。这里惊呼声调的尴尬感,在导演易智言的概念里,是接受配音演员黄河的本质,并不在原先安排之中;但这种接受,却也成了观众跟废弃城之间的隔阂,无法藉由主角小树来带入对废弃城的认同感。

从角色、内心戏、情节多方面来看,电影《废弃之城》存在多少漏洞

角色需要鲜明立体,但主角小树显得尴尬温吞,剧情最后也没有一个宣泄的突破口,来为这些表现给出恰当的理由。小树不像动漫角色该有的样子,那样直率、勇敢、果断行动,或是性格紧张、胆小懦弱、卑鄙,这些常见的动漫角色特质,无论透过剧情推动或神情彰显,都有其表现方式与蛛丝马迹,但小树却像是尽藏在内心,令人难以捉摸。

动画不适合从头到尾含糊的内心戏,该交代的最终都该交代,或至少显著提示出来。但小树在关键时刻说谎时的铺陈,以及后续剧情转折时的特殊抉择,都实在看不出那样做的原因,而其表现紧张神情或语调也显得不够到位,观众感受不到他的情绪。

从角色、内心戏、情节多方面来看,电影《废弃之城》存在多少漏洞

对人物状态或动机理解不足倒还好,但小树的举止更没有讨喜的成分:有点幼稚、有些卑鄙,从头到尾都令人生厌。即使试着理解,导演大概是想传达青少年的特质,但我们也仅能看见一侧的表面样貌。他的内心怎么样运作?怎么生涩地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因为恐惧而背叛?处在无根状态的仿徨感受如何?甚至是不是无法弄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些细腻之处,观众在剧情中少有触及与同理。

拥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城隍爷角色定位不明,「被丢弃的神像」这么有趣的题材,为何没有被细致交代或发挥更关键的作用?

被模糊而缺乏解释的情节,看不出背后原因

《废弃之城》中,角色塑造最立体的是「塑料带」与「油漆罐」,它们很有思想、为人着想,更愿意不顾自身危险而采取行动。倒是强烈视觉的城隍爷角色定位不明,「被丢弃的神像」这么有趣的题材,为何没有被细致交代或发挥更关键的作用?实在颇为可惜。

从角色、内心戏、情节多方面来看,电影《废弃之城》存在多少漏洞

阿袋在故事中,不断提醒主角小树与观众关于感谢之意、好好道别、不要被安逸所屈服等议题。它的良善与积极向上,颇富说教意味,是整个故事里的「思想导师」。但小树最终获得的成长契机,究竟来自自身被卷入危机、亲眼目睹了熟悉的垃圾们不断被毁灭而生的行动力,还是来自思想导师耳濡目染、想通了什么,剧情上不好掌握。

试着去推导「归属感」这个核心概念。

小树一直不愿支持阿袋的突围行动,他根本不想帮助塑料带们,甚至还将它们的行动与路线,先后出卖给城隍爷与铁甲车,使突围行动失败两次。对小树来说,他已经归属于废弃城,他希望在这里安逸过日子。但这样的归属感,还是令人想问来自何方?是小树与阿袋相处所生的友情?还是因为小树当初拯救阿袋,成为塑料带群体眼中的英雄所带来的「被包容感」?

从角色、内心戏、情节多方面来看,电影《废弃之城》存在多少漏洞

无论何者都让人不解,既然如此,为何会背叛塑料带们?而即使换个角度,归属感或许是来自小树对废弃城空间的情感,但剧情上,观众没被带到这层次的感觉,更难从尴尬惊呼的小树视野中,得到如此结论。

好动画不是只有创作者的事

《废弃之城》故事涵盖的几个议题,包含废物人生、被需要、青少年、归属感、环保与永续,以及导演自承谈到的道别甚至感谢。坦白说,这些议题都没有处理得很漂亮,缺少致命一击的情节。结局中,成长后回到日常生活的小树,其表现仍旧令人尴尬不已,我们不太能感知到他的豁达,倒是「转生后」的阿袋,还能乐观面对自己的处境,十足令人肃然起敬。

从角色、内心戏、情节多方面来看,电影《废弃之城》存在多少漏洞

即使剧情上令我五味杂陈,但作为t湾动画的技术表现里程碑,《废弃之城》我认为仍值得大家支持与亲眼见证。它的美术与想像力,以及地区风味的特有元素都十分有意思。并且也只有大家的关注支持,才能让台湾动画持续进步,让更多优秀作品有机会诞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城隍   铁甲车   内心   角色   归属感   小树   议题   多方面   交代   漏洞   细致   情节   观众   主角   剧情   垃圾   塑料   动画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