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该不该对关羽的死负责,蜀国灭亡因为《隆中对》战略错误吗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篇,它反映了诸葛亮对三国时代天下三分局势的预见和战略决策。

但是,今天有人对《隆中对》提出质疑,认为诸葛亮犯了战略错误,并且把关羽的死归咎于诸葛亮,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对《隆中对》的一知半解,而把关羽的死归咎于诸葛亮纯属荒谬。

诸葛亮该不该对关羽的死负责,蜀国灭亡因为《隆中对》战略错误吗

《隆中对》到底有没有错,不要拿着尚方宝跟我剑说,谁都说了《隆中对》有问题,所以你说的就是错的,先听听别人是怎么分析的,而不是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我们先来看《隆中对》是怎么说的: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我把诸葛亮的话根据意思做了分段,这样大家就更能清楚地理解了。诸葛亮短短几百字的话里,不仅为刘备分析清楚了天下局势,而且还为刘备谋划了如何如何夺取天下的战略,我们来看看具体的细节。

诸葛亮该不该对关羽的死负责,蜀国灭亡因为《隆中对》战略错误吗

首先,分析了曹操成功的原因和实力。

曹操取代了袁绍统一北方,靠的不是天时,而是靠的人谋。现在曹操一手有精明的谋士,另一手有强悍的军队,多达百万之众,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了,头脑有了,拳头也硬了,手上还有一张汉献帝的王牌,就像某位导演在剧中的台词:还有谁呢?所以曹操是这个时代最靓的仔当之无愧,谁都惹不起。

接着,分析了孙权强大起来的原因。

孙权占了地利优势,有长江天险,而且历经其父孙坚、其哥孙策之后,现在更加强大了,江东地方集团都依附于他,所以也是不能碰的,对孙权只能结盟而不能硬碰。

这是诸葛亮对时局的分析,大家有没有想过诸葛亮为什么要跟刘备分析这两大巨头呢?除了让刘备分清谁是敌谁是友之外,主要是为刘备解决根据地问题。

这里需要有一个基本的常识,打仗是需要有兵源的,也是需要有武器装备的,而士兵是需要吃饭的,这些问题靠什么解决?靠的就是根据地产出。那么根据地在哪里呢?

诸葛亮该不该对关羽的死负责,蜀国灭亡因为《隆中对》战略错误吗

接下来诸葛亮就为刘备选好了根据地

这个根据地共有两块,一块是荆州,一块是益州。那么为什么要选这两块呢?选一块不好吗?答案是两块都要。

首先荆州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这是兵家必争之地,谁占了这里,谁就能扼住另外两方的命门。

荆州往北可以直逼洛阳,如果向北打,比东吴的距离要短,有战略先机。如果往东打,可以顺长江而下,上游打下游具有地理优势。

这是从攻势上来说,从守势上来说,荆州也是必须要占领的。

如果刘备只有益州而没有荆州,不光兵源不足,而且连战略缓冲地带都没有。如果大家不好理解,我们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诸葛亮该不该对关羽的死负责,蜀国灭亡因为《隆中对》战略错误吗

如果你有益州和荆州两地,这时候曹操来打成都了,你除了可以在益州进行抵抗之外,你还有三个选择,一个是从荆州发兵救援成都,一个是从荆州发兵断曹操的后路来个前后夹击,一个是从荆州发兵直逼洛阳来个围魏救赵。无论哪种方式,都能对救援益州起到很好的作用。

假如没有荆州,会是什么情况呢?大家可以看蜀国灭亡时的场景。益州一个地方的产出要提供军队的士兵,还要保证军队的补给,最后诸葛亮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还落得被人说成穷兵黩武,批评诸葛亮不会治军也不会治国。

其实这些人才是事后诸葛,以为自己比诸葛亮的本事大,真正让他手里只有一个益州,还要肩负北伐的重任时,恐怕分分钟就被曹操灭了。

诸葛亮该不该对关羽的死负责,蜀国灭亡因为《隆中对》战略错误吗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蜀国灭亡的过程,这里就不赘述了,所以荆州是不能失去的。

益州就更不用说了,益州是天府之国,这里可以提供足够的粮食供给,才能保证战争的持续,因此益州也不能或缺。

那么为什么把蜀国的都城定在成都,而不是定在襄阳,显然成都比襄阳更加安全,襄阳随时都可能成为战场,一个国都随时都可能成为火海的地方,如何能强大起来?

《隆中对》从军事和经济上都分析清楚了,何来的战略错误呢?

既然荆州和益州都要据有,都要成为自己发展的根据地,那么肯定是需要有人守荆州的,应该派谁守呢?

当时刘备手下的武将拿得出手的就只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那会儿取西川时马超还没归顺呢,这几个人之中真正适合守荆州的是赵云,为什么是赵云呢?

诸葛亮该不该对关羽的死负责,蜀国灭亡因为《隆中对》战略错误吗

关羽恃才傲物,本身性格有缺点,体恤士兵却看轻读书人,可能他觉得自己读过几本书,所以不把读书人放在眼里,这样如何能团结那些有智慧的人?

张飞的性格也有缺点,鲁莽冲动贪杯少谋,尊重读书人却不体恤下属,最后他自己因为鞭打下属而被下属谋害。

黄忠年事已高,不适合守一个战略要地。

魏延就更不用说了,诸葛亮说他有反骨,所以肯定不会留他守荆州。

真正适合守荆州的最佳人选是赵云,赵云不仅勇武有谋,而且能听进去别人的意见,不独断专横,在性格上没有缺点,由他守荆州恐怕无人能破

可惜,在刘备眼里,赵云只是一个杂牌将军,根本不能和关羽、张飞、黄忠及后来的马超同列,再加上刘关张有桃园三结义,因此自然会留关羽守荆州,只能说刘备瞎了眼,以至于有后来的白衣渡江和败走麦城。

关羽的死要负责的是他自己,最多再加上刘备,与诸葛亮何干呢?当初刘备在取西川失败时,派关平报信,这分明就是让关羽留下守荆州。

如果不是这个意思,那么后面也可以把关羽调到益州来,但是并没有,说明刘备的意思确实就是让关羽守荆州。因此,关羽的死最多跟刘备有关,跟诸葛亮有毛关系?

诸葛亮该不该对关羽的死负责,蜀国灭亡因为《隆中对》战略错误吗

有人会说,蜀国灭亡错在分兵,应该集中优势兵力。

这种说法让人觉得可笑,只能说你对这段历史实在不甚了解。

益州是后来攻取西川时拿下的,那时候只有荆州,当时刘备攻打西川失败,请求荆州支援。这时候你能把荆州放弃了?全部军队都调往西川?万一调到西川还是攻打失败,那你退往何处?关键是这种想法就很可笑,自己辛苦打下来的荆州,竟然不要了,然后全军开赴西川?连仅有的一块根据地都不要了,然后要去抢一块还是未知数的根据地?这种逻辑实在不是正常的人类所能想出来的。

有人又会说,拿下益州之后就应该合兵一处。

合兵一处是放弃荆州吗?放弃荆州这个愚蠢的想法,我之前已经回应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最后再来说下所谓的集中优势兵力,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要集中优势兵力?

集中优势兵力是敌强我弱的情况之下才需要集中优势兵力,如果你都比别人强了,你还集中优势兵力,这是在敌人面前展示大规模阅兵式吗?

诸葛亮该不该对关羽的死负责,蜀国灭亡因为《隆中对》战略错误吗

三国时期的战争,主要是蜀国打魏国,诸葛亮一直北伐,都是蜀国在打魏国,蜀国处于强势,都是敌弱我强的状态,还需要什么集中优势兵力呢?关键是当时荆州已失,何来的集中优势兵力?

请正确理解而诸葛亮《隆中对》的含义,诸葛亮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诸葛亮说的天下有变是指局势发生变化,局势发生变化显然是局势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时才叫天下有变,不利的方向时难道还去硬干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时,当然是从两面夹击才更容易击败对手。

荆益两州相隔千里,当然是分别从两地各自出兵,难道还让荆州先到益州集合好了再从益州出发吗?路上先消耗几吨吃的粮食,让士兵先走几个月的体力消耗?恐怕没有那个军事统帅会这么干吧。

当对方的局势出现颓势,不能首尾相顾时,从荆益两州出兵显然才能让处于弱势的对方无法集中优势兵力,从实际的战术上来说,哪来的战略错误呢?

所以,说诸葛亮的《隆中对》有战略问题的人,不是对历史不太了解,那就是没有真正领会诸葛亮的战略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蜀国   益州   魏国   襄阳   荆州   战略   成都   读书人   根据地   兵力   局势   士兵   将军   错误   优势   天下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