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能打赢抗美援朝,因为这些英雄,他们超越了生命的极限

我们为什么能打赢抗美援朝,因为这些英雄,他们超越了生命的极限

我是百科阅览,一个喜欢“说闲话”的人,闲话的内容不垂直不专注,跨领域跨类目。

所有内容都是原创,敬请阅读,但是你若抄袭我的内容,肯定维权到底!

今天聊聊共和国的那些英雄们。

121年前,西方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在1900年攻入北京,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摁在地上暴揍。

71年前,西方列强再次组成十六国联军在1950年登陆朝鲜半岛,新诞生的共和国将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军摁回到三八线。

1900年到1950年,时隔50年,西方与我们两次交手,结果却天渊之别。

1950年我们入朝参战抗美援朝,这一战成为我们的立国之战,也是我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战。

这一战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我们今天幸福地享受生活时,请不要忘记那些为我们牺牲的英雄们。

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

我们为什么能打赢抗美援朝,因为这些英雄,他们超越了生命的极限

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可能很陌生,加上现在的中学教材中删除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所以对杨根思更加不了解。

但是杨根思是中国志愿军中奠基式的英雄,因为他的牺牲,鼓舞了邱少云和黄继光等英雄,我们就来简单聊聊杨根思英雄吧。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杨根思任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3连连长,1950年11月25日,中朝军队发起了第二次战役,杨根思奉命紧急开往东线长津湖地区,对敌人实施分割围歼。他带领连队顶风冒雪,穿山越岭抵达下碣隅里东南的小高岭,这里是切断敌人南逃的重要通道。

然而,他们将要面对的是装备精良,被称为王牌部队的美军陆战一师

11月的朝鲜已经是寒冬季节,长津湖地区又是高山地区,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强的温室效应,冬天的温度温度比现在低很多。

当时的气温已经零下30度,而我们当时的志愿军战士很多都是从解放全中国的南方前线调到朝鲜战场,大家身上都还是单衣,还没来得及换上冬装。

我们为什么能打赢抗美援朝,因为这些英雄,他们超越了生命的极限

那时候的冬装也就是棉衣,根本不能和我们今天的羽绒服和冲锋衣相比,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根本不是靠着单薄的棉衣御寒,而是靠自己坚强的意志。

抗美援朝三年的战争,双方都在为补给线争夺,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队一直试图切断我们的补给线,特别是入朝一开始,美军狂轰滥炸,妄图把我们的补给线切断,而当时杨根思所在连的口粮已经断了。为了守住阵地,保证完成任务,杨根思带领着这支连队靠树叶取暖,以树皮充饥。

11月29日,美军为了撤退逃跑,以飞机和大炮对高地狂轰滥炸,不断发起集团冲锋,如果不从这里突破,那么就会被全歼,所以美军向杨根思所在的连发起猛攻。

面对数倍于己的美军,杨根思指挥全连打退了敌人8次连续进攻,但是他们弹药即将耗尽,当增援他们的分队正在途中时,敌人又发起第9次进攻,有40多个敌人已经爬上阵地。

负伤的杨根思没有撤退,更没有投降,那一刻他只想着守住阵地,完成任务。

于是,杨根思抱起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向敌群冲去,与敌人同归于尽,而他自己粉身碎骨壮烈牺牲。

杨根思牺牲的时候,刚过完自己28岁生日23天。


特等功臣和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

我们为什么能打赢抗美援朝,因为这些英雄,他们超越了生命的极限

邱少云说起来算是孤儿,9岁丧父,11岁丧母,13岁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

1949年12月,邱少云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了为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一名战士。

1951年3月,邱少云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作战任务,消灭盘踞在这里的美军和李承晚部队,把战线向南推进。

但是我军阵地到391高地之间有着3公里宽的开阔地带,而这里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

要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会造成巨大的伤亡,为了缩短冲击距离,我军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趁着夜色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10月11日夜晚,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

当时完成这个任务的战士都需要是党员,而那时候的邱少云既不是党员,也不是团员,本来他是没有资格参加任务的。

我们为什么能打赢抗美援朝,因为这些英雄,他们超越了生命的极限

但是邱少云因为没能参加任务哭了,倔强的他要求加入行动,最后他是特批参加这次行动的。

10月12日,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

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

敌人遭到打击后便出动飞机侦察,并发射侦察燃烧弹,在阵地前施放燃烧弹,看是否有埋伏。

此时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烧着了他的棉衣,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

391高地的是一块沼泽地,这里芦苇丛生,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他后退几步,就势一翻,就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

但是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强忍着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距离抗美援朝结束的时间仅剩9个月。

邱少云牺牲的时候,年仅26岁。


特级英雄黄继光

我们为什么能打赢抗美援朝,因为这些英雄,他们超越了生命的极限

邱少云牺牲2天之后,联合国军向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

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就在这里爆发,不到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联合国军动用两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下,连续发动了进攻。

1952年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必须在天亮前占领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联合国军在高地的山顶上设置了集团火力点,压制志愿军反击部队,如果不把这个火力点拔掉,整个部队难以前进。

爆破组发起5次冲击都没有能消灭这个据点,而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如果不能尽快拿下这个据点,天亮之后,敌人便会有空中支援。

关键时刻,黄继光主动请求完成爆破任务,最终营参谋长批准了他的请求。

我们为什么能打赢抗美援朝,因为这些英雄,他们超越了生命的极限

黄继光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士向敌军的火力点爬去,距敌军火力点只有三四十米时,一名战士牺牲,另一名战士负重伤。

此时的黄继光的左臂被打穿,已经血流如注,而敌人依旧猛烈扫射。

在距敌军火力点八九米的时候,他举起右手将手雷接连投向敌军,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志愿军反击部队的冲锋受到阻止。

此时的黄继光已无弹药,身体也多处受伤,但是现在只有他离火力点最近。

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黄继光爬起来用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保证了部队的冲锋,而他壮烈牺牲。

黄继光牺牲的时候,年仅21岁。

不朽丰碑——冰雕连

我们为什么能打赢抗美援朝,因为这些英雄,他们超越了生命的极限

抗美援朝战争不止这些个人英雄,还有集体英雄。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42军率先到达长津湖,为了攻破东线联军的防线,他们在24日那天来到黄草岭展开了激烈的狙击战。为了诱敌深入,42军突然向后撤退。

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认为可以乘胜追击,于是命令部队往前推进。

当志愿军42军撤退以后,第九兵团开始接力进行战斗,之前我们提到过,此时的长津湖地区的夜晚可以零下30多度。

为了打赢这场战役,志愿军战士强忍着严寒,准备在长津湖地区伏击。

11月27日,阿尔蒙德一军遭志愿军伏击,最后只能选择突围。

柳潭那里只有一处公路可以突围,但是这里已经被志愿军59师所封锁。当他们准备突围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在这里伏击无疑是以逸待劳最好的地点,但是他们并没有遭到志愿军的伏击。志愿军的战斗号角吹响了,却没有一个志愿军站出来。

美军在之前南逃的过程中一路遭受伏击,但是在这里却异常顺利,这种顺利近乎诡异。

当他们爬上高地时才发现,伏击他们的两个连的志愿军战士们已经冻死在阵地上,可是他们的战斗姿势从未改变,枪口一直对着突围的路面。

原来这些志愿军战士为了取得胜利,提前在这里埋伏,但是当时的御寒条件太差了,还没有等到敌人到达这里,他们已经死在了严寒之下,129个伏击的志愿军战士,此时已经成为了冰雕。

当美军继续往前走时,在前方又遇到了一个"冰雕连"。

在这些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中,有一位名叫宋阿毛的战士,他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我们为什么能打赢抗美援朝,因为这些英雄,他们超越了生命的极限


不忘初心,勿忘英雄

70年过去了,当年那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英雄们,有些已经离开了人世。

我们对那场伟大的立国之战却显得有些陌生,年轻的一代将更难获知。

那些英雄逝去时,有的还很年轻,年龄跟我们现在毕业的大学生差不多,然而他们用生命铸就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幸福。

邱少云生前的战友回忆道,他们亲眼目睹了邱少云在烈火中牺牲的全过程,邱少云的被遗体抬回来时,只有插在泥土里的双手没有烧焦之外,全身都被烧焦。

黄继光生前的战友告诉记者,黄继光当时戴着帽子,脸上有点黏土有点黑。抬下来以后发现血都流干了,沾在衣服上面。前面是枪眼,后面脊椎被打穿了。炸起来一个很大口子,拳头可以放进去。战友们把遗体抬到沟边处理,用温水把他湿润以后,才把缠在胸口上的布慢慢地揭了下来,换上干净的衣服。

或许因为自己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所以才会看到祖国烈士的英雄壮举而哽咽。

谁没有父母、妻儿、兄弟、姐妹,谁不愿过着舒适的生活,谁愿意年纪轻轻就死去?

70年过去了,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伟大英雄不知道今天发生了什么,他们在牺牲的那一刻,只想着我们今天这些人可以活得更好。

共和国的英雄,应该被永世纪念,这是我们的民族之魂。

我是百科阅览,生活阅览馆,百科杂货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上甘岭   补给线   火力点   英雄   志愿军   国军   敌军   高地   联军   阵地   美军   战士   部队   敌人   牺牲   极限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