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如果说2020年有哪种美食俘获了全球各地人们的心,那一定是螺蛳粉


酸笋生化武器般的臭味,搭配韧劲十足的石螺肉,花生米、腐竹、酸豆角等配料。


嗦一口爽滑弹牙的米粉,就着咸香爽辣的汤水。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臭转化为欲罢不能的香。


简直打开了食客的任督二脉。


奇妙而上瘾的重口,风靡全球。


不过,对于《奇食记》这部美食纪录片的菜单来说,螺蛳粉不过还只是个入门级选手。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奇食记》是啥?


最近屠版B站的美食片。


片如其名,聚汇了一众奇奇怪怪的黑暗料理。


虫草菌、酸香臭,还有那难以言表的视觉冲击,搭配配乐和文案生成一种说不出的诡异。


在看完之前,你绝对不会知道自己的食欲到底是会被激发还是彻底打消。


号称薛定谔的美食片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铺子预警。


前方高能!!!


本文几乎每一张图片都会给你的心灵及胃口造成前所未有的重大冲击。


心理承受能力差者,千万别用此片下饭。


(当然你如果正在减肥就当我没说。)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01

虫草菌


云南,每年都少不了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案例。


但每年初夏,云南人们还是趋之若鹜的拿起筷子,就为了那一口滋味鲜美的,见手青。


见手青,牛肝菌的一种,带有毒性。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食用不当的话,会让食者产生幻觉,看到许多形态各异的小人。


若是烹饪到全熟,那绝对是餐桌上一道难得的美味。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不过想要在云南馋一口菌,还是必须得熟记“三熟原则”


菌的种类要熟、菌要炒熟。


还有......


去医院的路要熟。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吃完饭前开胃菜,正餐大菜便要上桌。


首先要介绍的,是凌晨守在水田边才能盼来的美味,禾虫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禾虫学名疣吻沙蚕,形似蜈蚣,遇水则疯。


幼年体生活在淤泥下,成熟后断成一截一截,在凌晨时分漂浮出水面。


想要吃这种美味,可得耐得住性子苦等。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不过相对的回报则是异常丰厚的。


禾虫虽然看着瘆人,但实际上圆润肥美,富含蛋白质。


多种做法,同样美味。


炒禾虫,低温慢煮锁住汁水,然后加白葡萄酒提味开炒,唇齿留香,余韵悠长。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牛奶炖禾虫,将新鲜禾虫用牛奶慢煮,便很快就呈现出不亚于浓郁蟹黄的鲜甜滑润。


一口咬下去,唇齿爆浆。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传统手法的禾虫酱,用鲜柚白衣去腥提鲜,慢火熬煮,然后撒上白芝麻,是本地人心中最纯正的家乡味。


或者有勇于创新的,也可以试试西式吃法。


禾虫生置于饼皮上,撒盐让虫子主动爆浆,高蛋白汁液配合奶油奶酪芝士等混合后进入烤箱。


一道中西结合的禾虫披萨便已完工。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虫类美食,向来不是以卖相取胜。


尤其是这一桌百虫宴


有的人看了垂涎三尺恨不得大快朵颐,就同样有人一脸抗拒求放过。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云南物产丰富,也因此傣族百姓自幼便喜吃虫。


木心的柴虫、大土蜂的蛹,还有田间地头送上门的蟋蟀蚂蚱,都是傣族人的偏爱。


同时,虫类的烹饪方式也简单得很。


那就是油炸。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烈火猛油之下,焦香替换掉了虫子本身的草涩土腥味,火候造就了外酥里嫩的两极口感。


美味的同时,更有低脂肪、高蛋白,和足量维生素、氨基酸的buff加持。


贝爷狂喜,直呼内行。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饕餮未足的话,也可以试试江苏连云港盛产的豆丹


这是一种营养丰富,没有脂肪,口感爽弹嫩滑飘着大豆清香的......


虫。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这种翠绿色肥肥胖胖的就是豆丹,豆天蛾的幼虫,专吃豆叶。


以前人们种庄稼种豆,没少被豆丹糟践。


于是人类的复仇,就是吃掉它。


每年八月,正是豆丹五龄虫肥美多汁的时候,光连云港交易中心每天销售量便达三万多斤。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到了店家手里,豆丹便要面临各种残酷命运。


泡水溺毙,然后放到熟练工的面台上,一码,一擀。


皮肉分离,高蛋白的美味豆丹肉等脱皮而出。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别看战场狼藉,这留下的美味精华稍加料理,就足够满足老饕们刁钻的胃口。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02

闻起来臭


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早已成为某类美食的专用slogan。


尤其在这份菜单上。


臭,是生化武器般难以忍受的臭。


香,也是吃过一次便念念不忘的香。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最典型的,是贵州独山三酸:盐酸,虾酸,臭酸


盐酸,是独山三酸中的入门级选手。


由青菜、辣椒、盐、冰糖等发酵研制而成,口味酸甜可口,被鲁迅评价为中国最佳素菜。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虾酸,则是进阶级挑战。


独山本地小河虾自然发酵成腐虾,然后加入辣椒,醪糟、盐,开最大马力搅拌成酱。


光看图片,就能够闻到一种厚重的气味冲鼻而来。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不过咬咬牙,虾酸还算能下肚。


独山三酸中的终极挑战臭酸,却没那么好糊弄。


原料非常简单,凤仙花。


连花带叶剁碎之后封坛发酵,一年之后开坛,色与味同时冲击着人的感官。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瞧这墨绿的颜色,看这黏稠的质感。


臭味几乎隔着屏幕散发出来。


就算混合牛肉、肥肠、豆腐制作成臭酸干锅,也掩盖不住扑鼻的臭味。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但就是这样重口的臭酸,偏还有极其原滋原味的吃法。


和小米椒,干辣子,西红柿,青辣椒一起凉拌,直接生吃。


面不改色的,才是真勇士。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这一类奇特的臭食,离不开长时间的发酵。


海南黎族的鱼茶,是鱼肉和米、调味料等发酵而成的腌酸制品。


气味粗野狂放,刺鼻酸臭,一点也不亚于鲱鱼罐头。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贵州雷山苗寨中的庵汤,发酵按照世代计算。


一罐庵汤在一个家族中绵延不断的传承,吃得见底了,便在老汤中续上新的肉菜米酒。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浙江绍兴的蒸双臭也同样。


蒸双臭的精华来源于臭卤。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臭卤由苋菜根茎焯熟、加盐放置发酵而成。


一坛臭卤,不断捞老菜食用,同时添新菜发酵。


几年,十几年,各种挥发物形成菌丝、霉斑,让这坛中的臭卤越卤越陈,越陈越臭,越臭越香。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03

真的不是奥利给


前方预警!!!


最后这一段,是本片推文中的倒胃口之最。


首先登场的,是堪称大补的湖洋大菜:


尿肉尿蛋。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本地人做菜的食材选用绝对苛刻。


本地土猪,肉质酥软,口感香浓。


本地刚下的土鸭蛋,母鸭体温尚在,鲜味够足。


猪肉腌制入瓮,封好翁口放在正中,鸭蛋则整整齐齐码在四周。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接下来,就是最核心的元素登场:十岁以下男童童子尿


一坛静置了几天的童子尿,气味达到高潮。


大厨们合力屏息将其浇入锅中,同时加入盐和花生油,架火开烧。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温度升高,锅中泡沫翻涌。


尿骚味借着高温进一步挥发,随风四散。


十里八乡的亲朋好友都凑到了锅边围观,顺便还要保证自己不被飞溅的尿液击中。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两个小时后,尿液已经被烧干了百分之九十五。


锅中的肉蛋也都熟得恰到好处。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懂行的人专挑有裂缝的蛋入口,口感特殊鲜香大补。


而外乡人,则依旧需要点时间。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除了尿肉尿蛋,牛肠胃道中也有许多大补之物。


比如瘪城出名的牛瘪火锅


生草喂好牛,养几个月后杀牛取瘤胃,便能得到满满一大锅牛胃中未经消化的草汁草料。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水洗、过滤、热煮。


从芜杂到浓醇,牛胃中的草汁被炼成一碗碗抹茶状的液体,牛瘪便完成了。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炒菜、火锅、炖煮,加一勺牛瘪,半勺牛苦胆汁,双重苦味入口与唾液酶激烈厮磨。


第一口苦上加苦,刚好负负得正。


第二口,一股回甘便涌上舌苔,让人欲罢不能。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杀牛取胃之后,苦肠还能做出云南德宏人最爱的撒撇


撒撇,简单解释,就是以牛的苦肠和苦肠液,混合了生牛肉和其他食材的凉拌菜。


它,长这样。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但先别急着吐,这可不是奥利给。


牛消化物经过苦肠,还没来得及变成粪便,便被人类截了胡。


苦肠液入锅小火炖煮不停搅拌,渐渐变得粘稠,最终炒成小块的土状。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然后用手冲咖啡的手法,滤出一碗顶级苦水。


苦水浇灌在经过千锤百炼的牛肉上,混合佐料,拌上蔬菜米线,便大功告成。


一口下去,辣味、苦味、回甘、鲜香等等在口中同时迸发。


这样的国产奇片,太适合刷爆朋友圈了


《奇食记》一季六集看下来,从初看的生理不适,到后来的渐渐上头。


这些我们平时甚至都没听过的食物不仅满足了好奇心,还使人忍不住产生一丝尝试的欲望。


猎奇也罢,尝鲜也罢。


望而却步也罢,蠢蠢欲动那个也罢。


未知的食物,未知的世界就在那里朝我们招手。


你,去不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独山   傣族   肠液   连云港   螺蛳   肥美   大菜   云南   臭味   口感   气味   辣椒   牛肉   朋友圈   美味   适合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