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数字时代的一镜到底

接上篇:《一镜封神!太牛了》


02 数字时代的一镜到底


进入数字拍摄时代,实拍一镜到底才真的成了可能。


其中的代表作就是大名鼎鼎的《俄罗斯方舟》,由俄罗斯名导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执导,还入围了2002年的戛纳主竞赛。


《1917》:数字时代的一镜到底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当代电影人和法国外交官来到1700年前圣彼得堡的一座古老宫殿里,目睹了俄国200多年的历史,绝对是一部野心之作。


镜头采用了一种亡魂视角,肆意穿越了圣彼得堡冬宫的35个房间,参观了几百幅著名的西方油画和雕塑,亲历了伊朗使节造访沙皇的仪式,巧遇革命前夕末代沙皇一家最后的晚餐,并在1913年代末代皇室的最后一场盛大的华尔兹舞会上结束了他们的“旅程”。


《1917》:数字时代的一镜到底


为了实现一镜到底,德国摄影师提尔曼·巴特纳扛着30多公斤的数码摄影机,在90多分钟里出入35个宫殿房间,准确捕捉上千名群众演员的表演。


为了将拍摄时间与电影时间做到完美的重合,每句台词、每个走位、每场调度都必须精确地计算安排,演员们反复排练了7个月。


由于拍摄地是俄罗斯重要的宫殿群落,博物馆只给了剧组两天拍摄时间,光是补光就得超过一天,也就是只有一天时间拍摄。


最终拍摄当天,前三次都因技术上的难题而中断,第四次终于大功告成。


《俄罗斯方舟》在当时创下了两个世界纪录,一是它拥有着电影有史以来最长的长镜头,二是它成为影史首部只有一个镜头的电影长片。


《1917》:数字时代的一镜到底


纪录都是用来打破的,所以之后也涌现了很多时长超过的《俄罗斯方舟》的实拍一镜到底,但无论是调度难度还是思想深度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大多都是以此为噱头的平庸之作。


其中比较值得一看的要属《大空港2013》和《维多利亚》,前者是日本喜剧导演三谷幸喜执导的全明星阵容喜剧,后者是入围柏林电影节的德国犯罪惊悚片。


它们都是经过反复排练而拍成的真一镜到底,在各自类型里实现了一定的突破,评价也普遍不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1917》:数字时代的一镜到底

《大空港2013》幕后照


03 特效时代的一镜到底


历史就像一个轮回,当年受限于技术才妥协拍摄的“伪一镜到底”,如今却因为特效技术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


实拍一镜到底再香,但也还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镜头运动以跟随主人公为主,没办法实现太多的复杂调度,对拍摄场景的要求也很高。


同时还要保持银幕内外时间一致,无法呈现镜头时长之外的剧情,对演员的要求也很高,不能NG就只能反复排练了。


随着特效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能看到不少通过特效实现的长镜头了,一镜到底一样可以。


奥斯卡最佳影片《鸟人》就是一部通过技术手段打造的一镜到底影片,其剧情跨越好几天,通过特效可以实现对时间的压缩。


比如通过几秒钟,就能从夜晚到白天。


《1917》:数字时代的一镜到底


亦能通过灯光,实现白天到夜晚的变化。


《1917》:数字时代的一镜到底


包括这种一言不合就起飞的操作也只有在绿幕前才能完成。


《1917》:数字时代的一镜到底


《鸟人》虽然表面上镜头一直不cut,但事实上,影片中最长的镜头也就15分钟,其他大多数都在10分钟左右。


很多剪辑是在这种镜头横摇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


《1917》:数字时代的一镜到底


《鸟人》的成功既是该片主创的成功,也是好莱坞电影工业水平的成功,没有工业支撑,就不会有一流的技术为这样的影片服务。


同样是通过特效剪辑的伪一镜到底,相比室内戏为主的《鸟人》,《1917》的拍摄难度更大,场景更丰富,还有战争场面和爆破戏。


《1917》:数字时代的一镜到底


战壕、堡垒、废墟、泥塘、河流......每换到一种场景都有不同的调度难度,在战地始终保持摄影机运动也并非易事,尤其还有大量的室外夜景戏,对于摄影和布光的要求更为严苛。


但导演萨姆·门德斯和摄影大神罗杰·狄金斯却完全没有让人失望,不仅镜头调度行云流水,叙事节奏恰到好处,还对于光影层次的捕捉堪称完美,奥斯卡最佳摄影实至名归。


《1917》:数字时代的一镜到底


很多人说《1917》是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炫技之作。


我认同炫技这件事,并觉得这是一种褒奖。


一镜到底本就是一种炫技的手法,选择这种拍摄手法,正是导演野心和能力的体现。


在我看来,这种形式也完全是在为它的内容服务。


作为观众的我们一路与主角同行,有种战争游戏式的体验,一路做任务开拓地图,每走一段还能遇到NPC进行一波对话,观影沉浸感非常强。


既能临场感受到战场本身的残酷,亦能被战争之下的人性光辉所打动。


《1917》:数字时代的一镜到底


无论是希区柯克还是索科洛夫,他们当年对于“一镜到底”的尝试,就是对蒙太奇规则的破与立。


比起大多数依靠剪辑的电影,“一镜到底”对导演的调度、演员的表演、摄影的水平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它所构建的光影世界也有着一份独特的魅力。


我不知道“一镜到底”还能有什么可能性,但我相信,总有人会试图寻找这个答案。


有突破的电影,永远值得被期待。


END

作者:幕后君

本文由电影幕后故事授权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方舟   长镜头   沙皇   末代   空港   俄罗斯   剪辑   幕后   鸟人   特效   导演   镜头   数字   时间   时代   电影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