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捐款该不该收?愿每一份善良,都被温柔以待

1.

近日,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在微博发文呼吁社会不要再接受老年人的捐款了:“建议这些老人尤其是贫苦老人的捐款,能婉拒尽量婉拒,实在盛情难却,可以考虑放进一种可撤销信托基金里,用年化收益行善,本金可以撤回,以备万一老无所依。

不要像我们这种飞蛾扑火式的捐款,转眼成灰。以这些老人的年龄,基本上没过过几天好日子。我们愧对他们,谢谢他们。”

老年人的捐款该不该收?愿每一份善良,都被温柔以待


为何会有这样的呼吁?

众所周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来势匆匆,引发的严重疫情时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界人士纷纷献出爱心,参与捐赠的人遍布各个行业,各种人群。不少企业、明星都参与了捐款,还有很多远在海外的华人华侨也在国外购买了大量医疗物资支援国内。

在这些参与捐款的人群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一些年纪已经很高的老年人。尽管自己生活很困难,但却义无反顾地捐出毕生积蓄,令人动容落泪。

2.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派出所,一位头戴环卫帽子的老人将一张纸条与12000元放到了户籍室台子上后,转身离开。监控视频拍下这一瞬间,后经了解老人是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袁家村人,今年68岁,是村里的保洁员。 视频传开后,袁家村党支部书记袁玉平去了老人家两趟,可老人始终不肯承认,但根据出村所经过的两个关口登记、监控查看活动轨迹,以及经过镇信用社取现金等方面印证,钱确属老人捐赠。

老年人的捐款该不该收?愿每一份善良,都被温柔以待


浙江省湖州市一位83岁的拾荒老人,来到当地社区要为武汉抗击疫情捐款1万元,其实老人自己的生活也不宽裕,老伴还瘫痪在床。老人的这1万块捐出去之后,湖州网友们都有点不好受,就众筹了1万块还给了这位“知恩者”。但老人收到这1万块之后送到社区还是打算捐出,社区没有接受。最后,老人辗转到银行把这1万块捐到了湖州市吴兴区的红十字账户。

老年人的捐款该不该收?愿每一份善良,都被温柔以待


老年人的捐款该不该收?愿每一份善良,都被温柔以待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一位80岁老人拿着银行5万元的存单,找到正在执勤的公安干警,坚持要为疫情防控工作捐款。民警好言婉拒,奈何老人执意要捐,了解到老人今年80岁,老伴已过世,平时一个人居住,考虑到她以后的生活,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最好还是婉拒了这一爱心捐款。

老年人的捐款该不该收?愿每一份善良,都被温柔以待


3.

类似的老人捐款事迹还有很多,小到几百几千元,大到20万50万,不管金额多少,都是老年人毕生的积蓄,他们飞蛾扑火似的捐款,在感动我们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和讨论:老年人的捐款,我们到底该不该收?

有人认为我们国家非常强大,强大到不需要这些弱势群体和底层小人物的牺牲。不要去牺牲底层人物。底层的牺牲,就是平民英雄的牺牲。国难当前,可以不要命,不能不要脸。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千万别再收老人的钱了!!!

老年人的捐款该不该收?愿每一份善良,都被温柔以待


也有人认为根据慈善法,“国家鼓励自然人依法开展慈善活动”,也就是说,老人的捐款合理合法,包括相关部门在内的任何人都无权阻止。老人捐款后,法定慈善机构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分配给老人。因为慈善法明确规定,慈善组织的财产“不得在发起人、捐赠人以及慈善组织成员中分配”。

老年人的捐款该不该收?愿每一份善良,都被温柔以待


从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捐款的老人中,有的是以前遇到困难时受到别人帮助,现在也想帮助别人;有的是领着政府的低保金救助金,现在想回报社会;有的是领着退休金,现在算是还给国家。

还有更多的老年人,没有受到过资助,但是他们从内心深处,感谢党领导亿万群众走上了幸福之路,感谢新中国成立后让他们变成了国家的主人。也许有人觉得这是套话,但真的不是,他们对新中国的感情,对共产党的恩情,一般人是理解不了的,只有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才会感同身受。当国家有难,他们觉得是 时候站出来了。

长期以来,都存在一个隐蔽却让人心痛的现象,老人们在“被别人需要方面”很弱化,这使他们有很强的缺失感。失去别人甚至亲人的关注关怀往往导致老人的生活或者说生命质量急速下降。所以当国家遇到危难,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倾囊相助。

老年人的捐款该不该收?愿每一份善良,都被温柔以待


4.

如果我们出于善意拒收老人的捐款,对他们的缺失感来说,是伤口上添把盐的举动。连他们的捐款都不接受,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真的是一无用处,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甚至觉得自己是个累赘。

敏感内向的老人,如果遭到拒收,他们会认为自己捐的数量太少了,几百几千块钱,别人看不上眼,对别人帮助不大,可是,这真的是他们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存下来所有家当啊!这会让他们丧失价值感,在这个世界会更加迷失。

如果我们收下捐款,背后是肉眼可见的家徒四壁,衣食单薄,疾病缠身却又无依无靠,哪天他们无法行动了,突发疾病了,遭遇变故了,谁来保障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存款的他们如何生存下去?

老年人的捐款该不该收?愿每一份善良,都被温柔以待


所以我认为不能简单地直接拒收,也不能收了之后登记就完事。

我们可以先跟老人说,现在我们 急缺的不是资金,而是物资。资金有国家在保障,你们不用担心,物资也已经在加快生产。你们关心国家关心同胞,我们很受鼓舞和感动,你们可以留下联系方式,一旦出现资金短缺,我们会马上联系您。

老人就会觉得不是我们不需要他们,而是现在需要的是物资,一旦对他们有需要,我们会马上联系,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如果老人执意要捐,实在无法拒绝,工作人员可以先收下来,向老人表示感谢,会马上把这笔捐款安排到赈灾中。实际上把这笔款暂存起来,等疫情结束后,找机会把款项还回去,跟老人说赈灾没用到,给退回来了。

这样既让能老人满足奉献爱心的决意,又不会让老人的资金受到损失。当然,这就涉及到操作上的问题了,原本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操作,先登记,疫情结束送还。但是,日前爆出的红会事件等,已经让很多人对官方操作难以信任。

高晓松提到的信托基金,网友提到的捐赠法律法规,咱也不懂,目前的操作,按个人认知给出以上两个建议,长远来说,需要专业人士建言献策,形成良好可行的制度。

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希望老人们的爱心,能被温柔以待。

老年人的捐款该不该收?愿每一份善良,都被温柔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湖州市   老年人   日照   西湖   飞蛾扑火   疫情   底层   有的是   慈善   牺牲   善良   物资   温柔   老人   资金   操作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