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努力考上了公务员,如今悔不当初


30岁努力考上了公务员,如今悔不当初

文|赵晓璃

一、

来访者陈阳(化名)坐在我的对面,在灯光的映照下,一张瘦削而轮廓分明的面庞显得有些无奈而苍白。

陈阳,男,今年31岁;6年前毕业于国内一所普通高校(非师范院校)的中文系专业,研究生学历。

终于有一天,陈阳受够了这份工作,发誓这辈子都不要再碰它了,于是在他30岁那一年,他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辞职考公务员。


30岁努力考上了公务员,如今悔不当初

自断退路的陈阳拿出了高考时的劲头,还专门报了辅导班,每天学习到很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公务员。

原来,为了让自己能够顺利考入公务员体制,陈阳并没有选择竞争激烈的广州市公务员的角逐,而是选择了离老家较近的一座二线城市,考上了一家机关单位的文秘岗。


不到一年的时间,陈阳就开始悔不当初了。

他想到逃离,但不同于企业的在于,当初考上公务员的时候,有个五年的服务期——也就意味着,在这五年的服务期内,是不允许个人辞职的,只能被辞退;而一旦你被辞退了,五年内不得报考公务员。

怎么办?

陈阳似乎卡住了,可谓“进退两难”:往前不知往哪里走,往后似乎也没有任何退路可言。

一想到五年后自己就35岁了 ,那个时候如果再重新找工作,失去了年龄优势又没有积累到相应的企业经验,陈阳又能去哪里呢?


二、

从事职业咨询这些年来,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一点,那就是——

职业规划从来不是你走投无路时的救命稻草,它更应该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提前布局与计划。

你不妨观察下身边在职场中发展较为成功的人,他们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很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如何获得。

如果时光倒流到陈阳做出决定前,即他辞去了上份工作打算报考公务员的当口前来咨询,可能结果就大不相同了。

客观来说,那个时候的陈阳是大可以通过系统的职业咨询,趁自己没有做出考公务员重大决定的之前,好好分析下自己及未来方向,是完全可以避免今天的困境的。

1、明确职业诉求;

在这一点上,很多人都容易犯的错误就在于:容易无视获得的好处,放大眼前工作的不如意,从而总想着自己没有得到的那部分,却不曾系统地思考真正的职业诉求。

但他忽略了,有些系统性问题确实可以通过换个系统或环境得以解决,但有些非系统性问题是你换个环境或系统也解决不了的。

比如,市场风险这个因素属于系统性问题,相对而言,体制内的工作确实不太受市场环境及风险的干扰,基本属于“旱涝保收”的工作性质;但同时,体制内的岗位也受制于它的大环境或系统限制而自带bug——例如升迁慢、工作繁杂琐碎、薪资上浮缓慢,等等。

工作强度及压力这个因素属于非系统性问题,本质上来说,这个是很多工作岗位存在的共性问题——换句话说,绝大多数工作都是有指标或任务考核的,都要承担相应的强度和压力。

上级的奇葩要求更像是“主观性感受”——这里需要弄清楚的是,上级的这些要求是否是合理的?同行业的其他上级是否也有类似要求?这些要求是属于业内都有的,还是仅仅是你家上级独有的?

因此,陈阳在职业诉求上就犯了第一个错误,即,他光看到之前两段工作经历中不尽如人意的一面,并把这些因素都归结于系统性问题中,于是试图换个环境或系统解决所有不如意,但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换个环境或系统只能解决之前的系统性问题,但很可能出现新的系统性问题,同时非系统性问题照样会再次袭来——因此,现实只会让他更加失望。


30岁努力考上了公务员,如今悔不当初

2、相对客观的自我认知;


事实上,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自我认知,关键问题在于,你的自我认知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于客观真实的水平,则决定了你在关键时刻的抉择。

举个简单的例子。

这个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种是情感特质的人,另一种是思维特质的人。

情感特质的人并不意味着理性思维的匮乏,相反,有些情感特质的人理性思维发展的很好,他们在工作中也能表现出非常理性及重逻辑的一面,换句话说,这些人是“披着理性外衣的情感特质”。

还有一种是天生的情感特质倾向,但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情感特质被压抑,例如父母比较强势,认为流露情感是怯懦的表现进行打压等,这些人长大后常常表现出一副冷漠的、不近人情的假象,但骨子里依然摆脱不了情感特质的痕迹......

换句话说,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你现在所呈现的模样未必是真实的自我,而这些是需要经验丰富的咨询师带你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分析后,才能让真实的自我浮出水面,从而做出更客观的决策的。


3、充分翔实的外部职业信息;


在明确了职业诉求、客观认知自我之后,结合充分翔实的外部职业信息,我们才能获得较为精准的判断,让自己少走一些弯路。


例如在陈阳这里,他对公务员这份工作显然就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


这是很多来访者的共性问题,那就是——出于对当前痛苦的回避,他们巴不得赶紧找一条出路,他们穷尽自己有限的认知,不断地美化下一个职业。 但问题是,你越美化,现实只会越让你失望。


三、


就像文中的陈阳一样。

在辞了职做出考公务员的决定时,陈阳就幻想着公务员职业的美好——上班稳定轻松、不要面对变态的业绩压力、人际关系简单......

结果呢?

按照陈阳的话说——


遗憾的是,这些是陈阳成为公务员之后才知道的,他并没有在做出考公务员决定之前好好进行信息搜集工作,而是一股脑地考了再说,等真干了才发现,现实远比他想象的残酷的多;他想逃离,但五年的服务期俨然把陈阳控制的死死的——动不了,但又心有不甘。


30岁努力考上了公务员,如今悔不当初

那么,对于陈阳这样的困境而言,到底怎么办才好呢?

1、明确近3-5年的目标;

这是大前提。

换句话说,陈阳最近3-5年到底要不要继续做公务员?

陈阳思忖再三,他选择了前者。

2、分析主客观两大因素,制定针对性的策略;

既然陈阳近3-5年还是要在这个机关做文秘岗,接下来,我们就要将他的岗位内容进行分解,就其感觉艰难的部分进行分析,看看到底是意愿出了问题,还是能力出了问题?


等等。


四、

经过分析,陈阳目前主要有两大问题——

在第一个层面,我带着陈阳进行了认知调整,他渐渐认识到,人际关系也是职场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对领导的部分,由于领导和员工的信息不对称,身为员工的我们有必要积极地进行向上沟通与交流,甚至于进一步的“向上管理”;

在第二个层面,我带着陈阳制定了能力提升策略,陈阳也坦言通过咨询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不足,对自己下一步有了更明确的计划。

30岁努力考上了公务员,如今悔不当初

行文至此,我想说,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担心35岁之后的危机,但在我看来,想要应对危机,根本的解决途径大约有两类——


要么努力让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要么学会深度工作,聚焦一个领域将某项能力打磨成你的“尖刀”。


而我们所做的每一次未雨绸缪的规划,目的就在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把自己变得越来越强,直至能把每一次的危机变成转机。

30岁努力考上了公务员,如今悔不当初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璃语生涯创始人。著有《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公务员   悔不当初   不如意   特质   上级   认知   强度   体制   客观   压力   自我   努力   能力   职业   情感   工作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