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最没存在感”——东吴的“精英部队”

之前讲到群雄、曹魏、蜀汉篇,今天来说三国时期的东吴“特种部队”,来看一下大多数人认为的最弱的吴国精英部队。

三国时期“最没存在感”——东吴的“精英部队”

说到吴国必须说一下吴国的军队体制,按理说军队应该是国家的,但是在东吴却不是,东吴的军队是将领个人的军队,是个人的军队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还采取世袭领兵制,这简直就是私家武装啊!《三国志》中就有记载,四大豪门中的朱家就有“部曲万口”,而且是父死子代的领兵制。这可能就是吴国只有在保家卫国的“赤壁战役”和“夷陵战役”胜利,而在主动进攻的“逍遥津战役”,却被张辽800人就打败了孙权亲征的十万东吴大军的原因吧!

《三国志·吴书·甘宁传》记载:“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余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

三国时期“最没存在感”——东吴的“精英部队”

车下虎士,顾名思义,即车架下的虎士,专门负责保护主公的精锐步兵,但从《甘宁传》看出,其统帅并不知道是谁。但是有这样一个传说,据说:在逍遥津战役之前车下虎士都是由各个统帅的近卫军来负责保护孙权的,逍遥津战役张辽800骑兵直奔孙权指挥的方队,一下便击溃了吴军,在撤退的时候,所有的车下虎士都去保护各自的“主子”,而孙权却没人保护,导致孙权差点被杀,于是孙权便吸取经验教训,从此车下虎士变成由孙权指挥。

三国时期“最没存在感”——东吴的“精英部队”

虽然车下虎士的名字来得牵强,但是,这样一支卫戍队伍是存在的,据传说甘宁所率领的“百翎卫”就是从车下虎士中挑选的,无论在历史里还是演义中,虎士们也一定历经过无数战阵厮杀,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其战斗力还是不容置疑。

刘备下白帝,(孙)权以见兵少,使(胡)综料诸县,得兵千人,立解烦两部,(徐)详领左部、(胡)综领右部督。——《三国志·吴书·胡综传》

三国时期“最没存在感”——东吴的“精英部队”

建立这支队伍是临时组建的,公元221年(蜀章武元年),刘皇叔从白帝东征吴国,孙权方面由于兵力短缺,让部下胡综到各县募兵,得兵千人,就组建了一支新的精锐部队,徐详领左部、胡综领右部督,番号“解烦”,寓意“战无不胜,能解困危”,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要对抗刘皇叔东征之烦。

初期统帅就是分领左右的徐详和胡综。后来,随着吴主孙权的烦恼不住增加,所以“解烦兵”规模也不断扩充,并且在作战中临时分给大将指挥。

到建安末年,孙小同学以陈修为解烦督,到公元222年(黄武元年)以后,解烦卫分别由韩当、张温各统一部分。陈脩于公元229年(黄龙元年)死后,这支军队由谁统领,由于史书缺载,不得而知。

但是,解烦兵是真正意义上由孙家自己建立起来的军队,摆脱了对将领军团绝对依赖。

三国时期“最没存在感”——东吴的“精英部队”

很多人会说东吴最厉害的是水军,确实是,但是水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特殊兵种,所以不计算在内。

东吴因为通知江南地带,水军实力自然强于陆军,而且当时的东吴也有着领先全球的造船技术,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并没有在技术上提高,以至于被西晋100多天就攻下了。

总体来说,东吴实力确实不是很强悍,但是在三个国家里,最早成形以及最后一个灭亡,也说明了东吴实力是有的,在几代人的努力下东吴的强大支撑了其在江东地区将近百年的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东吴   前车   白帝   建安   兵制   皇叔   吴国   水军   统帅   精锐   战役   公元   军队   部队   实力   精英   三国时期   逍遥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