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姒履癸(夏桀)(2)——亡国之君

帝癸四十一年(已巳,前1612),伊尹听信了妹喜之言,离开夏王朝投奔了商汤,与商汤的大臣汝鸠和汝方相会于亳都的北门,很快得到了商汤的重用。同年,商汤出兵灭掉了有洛国(今地不详)。

夏王姒履癸(夏桀)(2)——亡国之君

帝癸四十二年(庚午,前1611),姒履癸怀疑商汤谋反,把他召入朝中逮捕,囚禁于夏台(即钧台,今河南禹州市南),后来在妹喜的劝说下姒履癸又把商汤给放了。

商汤归国后更加恼恨夏王姒履癸,便广招天下贤才,加强军队建设,为争夺夏王朝的天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帝癸四十四年(壬申,前1609),商汤拜伊尹为相,出兵讨伐那些不服从他的诸侯。先后北伐韦国(今河南安阳市滑县南)、顾国(今山东菏泽地区鄄城县西北),南征昆吾国(今河南许昌市北),迅速统一了豫东平原,把伊洛盆地的夏王朝孤立起来。

帝癸四十五年(癸酉,前1608),商汤进军黄河以北,灭掉温国(今河南焦作市温县南)。至此,夏王朝末年的八大诸侯国已经有六个归顺了商汤,对夏王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帝癸四十八年(丙子,前1605),大臣关龙逄上朝奏请夏王处罚暴臣干辛和庾臣左师曹、触龙,说他们诱惑大王,误国害民,应该将他们处死。姒履癸说他是危言耸听,坚决不准。关龙逄便当场献上《黄图》给大王,数说他沉湎酒色,穷奢极欲,不惜民力,宠信奸佞等种种无道行为。姒履癸气得面色铁青,当场烧毁《黄图》,命令武士将关龙逄推出斩首。众臣力保,姒履癸本想放了他,可这位关龙逄不识好歹,竟然指着姒履癸的鼻子大骂昏君,姒履癸盛怒之下便果断地处死了他。

夏王姒履癸(夏桀)(2)——亡国之君

帝癸四十九年(丁丑,前1604),昆吾氏出兵讨伐商汤,兵败而归。继而商汤北征,灭顾国。传说此时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夏都到处传唱着民谣:“桀无道,两日照”。夏朝的诸侯费昌问他的好友冯夷两日照象征什么,冯夷告诉他两日代表着夏朝和商朝,夏朝在西沉沉将落,商朝在东烂烂将起。费昌听了他的话,便率领族人投降了商汤,后来当了商汤的车正,在助商灭夏的战斗中起了很大作用。

帝癸五十年(戊寅,前1603),太史令终古见夏王朝大势已去,便悄悄带着家人投奔了商汤,他弃夏奔商时带走了夏王朝许多秘密,把国家的核心机密全都提供给了商汤。《吕氏春秋,失职篇》说:“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商。”《淮南子,汜论训》中也说:“太史令终古即奔商,三年而桀亡。”可见,太史令终古出卖夏王朝的国家机密,进一步加速了夏王朝的灭亡。

帝癸五十一年(已卯,前1602),夏朝的瞿山(今地址不详)发生山崩。同年,商汤灭掉韦国,继而攻打昆吾。

帝癸五十二年(庚辰,前1601),商汤灭昆吾,除掉了夏王朝外围的所有军事力量。接着便向夏王朝发起了总攻。

夏、商双方的主力部队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市北)展开最后的决战。

结果,姒履癸兵败,带着残部逃往三朡(诸侯国,今山东菏泽地区定陶县东北)。

夏王姒履癸(夏桀)(2)——亡国之君

商汤又率军攻打三朡,夏军又败,姒履癸率众突围后逃往成国(今山东泰安市宁阳县东北)。商汤复追之,与夏军大战,活捉了夏朝大将推移和大牺,灭掉了成国。

姒履癸仍不投降,率数十位忠心护主的勇士杀出一条血路逃往焦门(今山东泰安市宁阳县附近)。在焦门又遭到了商汤大军的围攻。夏王姒履癸虽然勇猛善战,但毕竟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后来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商汤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和仁德,没有把他处死,而是将他流放于南巢(今安徽巢湖市一带)。

姒履癸十九岁即王位,在位执政虚记五十三年,亡国于帝癸五十二年(前1601),亡国后又活了三年,于商汤十九年(前1599)病死于南巢的亭山。终年七十三岁。死后就葬在了南巢,陵墓位置不详,尊号夏王癸,后癸,谥号帝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定陶县   宁阳县   豫东   亡国   淮南子   滑县   泰安市   商汤   日照   夏朝   王朝   商朝   无道   河南   终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