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轰动全国的《哥德巴赫猜想》文学作品,你们还记得吗?

当年轰动全国的《哥德巴赫猜想》文学作品,你们还记得吗?

犹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家中书架上翻出了一本陈旧的书,书的封面上赫然写着几个很古怪的字“哥德巴赫猜想”,作者叫徐迟。

那时候既没有互联网,更没有百度,因此我也无从了解“哥德巴赫猜想”到底是什么来历,对于作者徐迟,也是无从查阅,便轻轻地把书放了回去。

再后来,某次数学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起了当今世界数学领域的几大难题之一——哥德巴赫猜想,并大概地把当年哥德巴赫发现这个题目之后,自己无法证明,便向数学家欧拉写信探讨这个事的典故给我们讲了一下。

哥德巴赫猜想,看似最难的数学题目,其表述方式却很简单:1+1。

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令我迅速想起,家中有这么一本名为《哥德巴赫猜想》的书,于是我再次找到那本书,准备详细地了解一下。

再次翻开这本书后,首先看到的是一副攀登高峰的油画图,非常有气势。

我发现这是一本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其中一个篇目,其他的篇目还有《地质之光》、《石油头》、《生命之树常绿》、《在湍流的漩涡中》、《祁连山下》。之所以用《哥德巴赫猜想》为这本书命名,也许是因为这个篇目创作的实在是经典吧。

我先翻阅到《哥德巴赫猜想》这个篇目,很快便被作者所讲述的这个故事吸引和震撼了。

当年轰动全国的《哥德巴赫猜想》文学作品,你们还记得吗?

《哥德巴赫猜想》这个篇目的主人公名叫陈景润,估计今天年轻人已经很少知道这个名字了。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科学家。

这个篇目讲述的就是陈景润当年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向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发起挑战,并取得领先世界的研究成果的故事。

徐迟先生的这篇报告文学写得非常生动、形象,将陈景润埋头研究、一心苦干的精神描绘得非常形象,让我们看到了陈景润这位老一辈数学家忘我钻研的探索精神、要知道当时陈景润不仅生活条件很差,而且还得了肺结核,住在一个很狭小的破旧宿舍里,连一口热饭都吃不到。然而他对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热情却从未退减过,一个最生动的描写令我记忆犹新:在陈景润所住的宿舍角落里,堆放着好多麻袋,里面装着陈景润为了推演“哥德巴赫猜想”所起草的算纸,为了买这些算术纸,平日里陈景润连一条毛巾、一支牙刷都舍不得买。

《哥德巴赫猜想》这篇报告文学当年曾经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轰动,它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国家科学研究人员生活的朴素和工作的艰辛,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他们为了科学研究甘愿奉献出一切的忘我精神。

除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个篇目,另外像《石油头》、《地质之光》也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石油头》是讲述“铁人”王进喜和自己的工友们从大西北转战黑土地,一心为国家开采石油的奋斗事迹。其中,石油工人在新疆克拉玛依大会战那段写得尤为精彩,石油工人们,为了加快开采进度,不断为自己定目标、不断激励竞争,不断打破着原有的开采记录,震惊了海内外,要知道,工人师傅们是在极为恶劣的生产条件下完成的这些目标。作者通过多个维度的表写,使得王进喜那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关心工友的高风亮节,也依依跃然纸上。

《地质之光》则是讲述了我国老一辈地理学家李四光献身我国地质事业,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事迹。

这本书的所有篇目,我后来一一看完,不仅了解了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这些历史是由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和当年奋战在国内建设第一线的工人师傅们以及千千万万新中国的建设者们共同铸就。更是通过这些历史,学习了老一辈人的那种忘我牺牲、顽强拼搏的精神。

当年轰动全国的《哥德巴赫猜想》文学作品,你们还记得吗?

徐迟先生是我国非常杰出的文学家和新闻工作者,当年他凭借《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祁连山下》《生命之树常绿》等优秀报告文学,为我们国家的报告文学的长足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国家于2002年创立“徐迟报告文学奖”,以徐迟先生的名字命名,作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学会奖,专门用于关注和奖励中国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优秀作家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哥德巴赫   祁连   当年   顽强拼搏   篇目   报告文学   工友   数学家   忘我   文学作品   地质   石油   数学   精神   作者   国家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