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雍正王朝》里令观众动容的几个情景

一、田文镜孤独地走在大街上

漫谈《雍正王朝》里令观众动容的几个情景

田文镜和雍正一样,是整个《雍正王朝》里活得最孤独的人之一。当胤禛和十三阿哥前去江南赈灾的时候,田文镜已经被其他同僚排挤丢了官,无法作为。胤禛看中了他的才干,更看重了他一心为民的决心,临时给他安排了一个职务。在整个赈灾期间,田文镜水里来、火里去,从来想的都是老百姓的冷暖、从来不顾自己的安危、从来最恨的就是那些盘剥百姓、危害社稷的贪官污吏。

田文镜的这个本色,自始至终没有发生过任何改变。

我们可以指责他不懂权变、不注意方法、不善于化解,讲话做事直来直去,性情急躁,得罪了不少人,但是我们永远无法否认的是他对老百姓的关爱和对皇帝的忠诚。

当胤禛的赈灾工作结束后,临时安排给田文镜的职务也到期了。他又重新变成了一个平民百姓,身着普通服饰,像老百姓一样,走在人群中。没有认出他的人,会像对待空气一样对待他,但是认出他的人,一定会恭恭敬敬地称呼他一声“田大人”,向他问好。

对于一个官员而言,最荣耀的时刻不是他高高在上时候,周围人对他的恭维,而是他成为布衣之后,依旧可以收获别人对他的尊重和认可。很明显,田文镜做到了。

所以,这一刻他虽然没有了官阶、没有了身份,很落寞地走在人群中,但是却活得最轻松、最愉快,因为他得到了老百姓对他最高的赞誉和认可。

二、年羹尧临终之际的嚎啕大哭

漫谈《雍正王朝》里令观众动容的几个情景

年羹尧最后的下场是可悲的。

在胤禛开始赈灾的时候,年羹尧还只是杭州的一个普通参将。那时候的他谦虚谨慎、讲话得体、没有一点飞扬跋扈之心。随胤禛进京办理追缴国库欠款时,年羹尧也是冷静地帮着胤禛处理着一切事务,堪称胤禛非常得力的部下。

然而,年羹尧又怎么会一步步走到最终的下场呢?

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品尝到了权力的腥味。

在康熙对追缴国库欠款一案进行朝会总结的时候,八阿哥及时站出来举荐年羹尧出任四川提督,使他一跃成为了封疆大吏。这件事不仅让年羹尧看到了权力的强大魔力,更一不小心刷到了自己的存在感,胤禛也好、老八也好,原来只要自己掌握好节奏、平衡,就可以在权力的中心游刃有余、坐收渔利。

从此,年羹尧开始膨胀了。

一方面,他继续发挥自己杀伐果断、业务能力突出的优点,不断创造业绩,另一方面他开始蓄积自己的力量做本钱,以使得自己不断接近权力的核心。在自己即将出任陕甘总督之际,他第一次破天荒地把胤禛晾在了一边,直接去拜访胤禛最反感的八爷党。有人说是年羹尧意图在胤禛和老八之间左右逢源。我个人感觉年羹尧就是在试探胤禛的底线,以退为进,故意向老八示好,以换得自己在胤禛那边更多的支持。

就好比一个技术骨干,会故意以跳槽到对手单位做威胁,要求老板涨工资一样。

虽然最终主仆二人明面上和好了,但是胤禛心里清楚,他和年羹尧之间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罅隙,这个罅隙早晚会变作矛盾爆发出来。

接手西北平叛的事宜后,年羹尧以西北大将军的身份,达到了一生之中权力的巅峰时刻,手握重兵负责平叛的他,就连雍正都对他百依百顺。这个时候,年羹尧真的飘飘然起来,普天之下,就连雍正,他都不再放到眼里,殊不知他已经走上了作死之路。

雍正不想落个“兔死狗烹”的骂名,一直在给年羹尧机会,但是年羹尧却不知悔改,哪怕穿着破旧的黄马褂守城门,终于等到了雍正要下令处死他的旨意。

这一刻,年羹尧的内心彻底崩溃了。他或许早已想不起,自己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贪婪、变得野心勃勃、变得飞扬跋扈。尤其是面前的李卫,起步比自己晚、起点比自己低,已经官至两江总督,而自己却要走上黄泉之路。

年羹尧的这个惨状,更是震撼了李卫。这个安排,是雍正有意为之,目的就是想给李卫敲个警钟,让他知道滥用权力的最终下场。

年羹尧走了,但是李卫彻底悟了。

三、年秋月临终遗言:告诉邬先生,我要走了。

漫谈《雍正王朝》里令观众动容的几个情景

雍正和年秋月之间有感情吗?

我感觉他们之间没有任何感情,年秋月知道,雍正更清楚。

雍正纳年秋月为妾、进而封她为妃子,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牵制年羹尧。

年秋月是个苦命的女人,当初年羹尧借着照顾邬先生的机会,把她送到胤禛府邸,就是想让自己的妹妹成为他安插在胤禛身边的一个眼线,了解胤禛的一举一动,好为自己的进步提供有用信息。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却断送了妹子一生的幸福。

年秋月抗争过,甚至主动提出想和邬先生远走高飞,然而现实却不允许。

后来,她成了胤禛的小妾;再后来,她又成了雍正的贵妃。

在旁人看来无比荣耀、幸福的事情,在她看来却是无比的煎熬。

年羹尧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她在担心;年羹尧被雍正一贬再贬的时候,她更在揪心。

但是她却如同一个被命运牵着走的木偶,她对这一切都无可奈何。

直到临终之际,她才含蓄地跟雍正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雍正在听到那句话的时候,内心更是五味陈杂。

作为一个君王,他自己的妃子在临终之际,心里依旧惦记着另一个男人,雍正心里怎么会好受呢?

不过,雍正更明白,年秋月落得最后的悲惨下场,他是首先要负责任的,因为是他硬生生地拆散了年秋月和邬先生,强行收了年秋月。他固然明白自己收了年秋月是对她最大的不公,但是他更明白,如果任由年秋月和邬先生在一起,那么邬先生和年羹尧强强联合的话,自己对年羹尧的约束会更加不稳。

无论怎样安排,年秋月都是最终的牺牲品。

所以,年秋月的死,令雍正内心感觉到更加寒冷,更加体会到身为帝王、执掌权力巅峰的那种孤独。

四、康熙焦急却又无奈的眼神

漫谈《雍正王朝》里令观众动容的几个情景

热河秋猎之夜,突然发生了兵变。

太子有最大嫌疑,康熙准备严惩太子。

张廷玉提醒康熙这场兵变有蹊跷,康熙马上意识到蹊跷定是出在那个调兵手谕。

拿来手谕在灯下对比后,康熙发现手谕果然是旁人模仿太子的笔迹。

康熙震怒之际,马上下令要彻查此事。一旁的张廷玉却提醒他,现在局势晦暗不明,根本无从着手。

一席话,使得康熙不得不强压怒火,焦急而又无奈的眼神望着张廷玉。

我想这一刻,是整个剧中,康熙最无助的时刻。

此前,他精心呵护多年、一直不断栽培的太子接连犯下低级错误、甚至和自己的妃子郑春华之间的不伦关系也险些被自己撞破。

这些本已经令康熙无比痛心,不知如何处理才好。现在,更是发生了别人暗地里模仿太子笔迹调兵谋反,不用说康熙也知道,陷害太子的肯定是他诸位皇子中的一位,虽然他暂时无法锁定具体某人。

康熙在痛心、无奈之余,蓦然发现,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已经成熟起来了,早已不是当初那些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孩童,而是个个都有了自己的追求、有了自己的心思、有了自己的算计的成年人。在权力的驱使下,他们可以做出任何事情,包括陷害自己的手足。

所以,康熙意识到,他必须要对自己的这几个儿子区别对待,予以震慑了,否则长此下去,他们之间的权力角逐,定然会扰乱整个江山社稷,甚至令这个国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我想,在康熙焦虑地望向张廷玉那一刻,他心中也在默念几个字:有家无国,有国无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雍正   手谕   荣耀   王朝   目的   罅隙   飞扬跋扈   兵变   阿哥   妃子   临终   太子   康熙   下场   老百姓   情景   权力   观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