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被害者》:除了大尺度,这才是成功的核心秘密

​过去的一周,台剧《谁是被害者》的推荐文肆虐着我的朋友圈,标题很夸张。

《谁是被害者》:全程无码、开年华语最大尺度,非它莫属!

无码的大尺度,这新出的华语剧可真敢拍啊!

来了,台剧尺度这是要破天

《谁是被害者》:上线48小时空降口碑第一,台剧又出大尺度!

这是林心如?吓死我了!

《谁是被害者》一口气刷全集,网飞又出爆款华语剧!

今天最大尺度的华语剧,开场差点被劝退

《谁是被害者》:上线48小时空降口碑第一,台剧又出大尺度!

把这些标题放在一起,你可能会感觉有点尬,怎么都是”大尺度“、”无码“?

《谁是被害者》:除了大尺度,这才是成功的核心秘密

然而,你的眼球被吸引了,然后点开文章看了,然后发现你”被骗“了。

所谓的”大尺度“是指,屏幕上出现了太吓人的画面,而”无码“则指这些画面没有打马赛克。

说实话,我有点失望,这些作者坏得很,不知道这他们是不是“糟老头子”...

《谁是被害者》:除了大尺度,这才是成功的核心秘密

呵呵,说正经的。那么既然被骗了,为什么已经过去了这么久,这部剧依然被很多人追捧?

该剧目前在豆瓣上评分8.1,是Netflix投资的几部台剧中分数最高的,有近80%的网友给出四星或五星的好评。

为什么呢?

《谁是被害者》是Netflix出品华语剧集,由张孝全、许玮甯、王识贤领衔主演,林心如特别出演。

《谁是被害者》:除了大尺度,这才是成功的核心秘密

故事根据推理小说改编,讲述了患有亚斯伯格症的法医方毅任在调查一起诡异的连环谋杀案时,得知关系疏远的女儿江晓孟疑似涉案。为了寻找真相,他必须跟握有重要线索的记者徐海茵合作,拯救女儿生命。

该剧的剧情从一开始就触及禁忌的生死议题,这是吸引观众的最直接原因。

杀人案、连环杀人案、寻尸,这是恐怖片惯用的手法,很吸睛。到最后寻找关键人物和大家自杀的原因,都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谁是被害者》除了前两集“尺度”有些大,后面并没有出现太过分的镜头。

直到最后观众发现,这些死者活着的时候都不被社会所接受,死亡之后才成了社会焦点,才有人关注他们背后的故事。

看完我们不禁唏嘘,这部剧可谓是发人深省啊!

《谁是被害者》:除了大尺度,这才是成功的核心秘密

我们深深的被这部剧触动了。我们也明白了原来《谁是被害者》值得看的原因,真的不是大尺度和无码。

说实话,相比朋友圈那些关于“大尺度”、“无码”的标题,海峡对岸的影评人给出的评价,相对“真诚”一些:

除了超强卡司、烧脑剧情、针砭时事,《谁是被害者》挑战的是文化禁忌话题和隐形的痛

缔造台剧新里程碑!《谁是被害者》唤醒同理心的震撼

《谁是被害者》凿出地狱尽头的一线光

《谁是被害者》:将台剧推向另一高峰,替无法发生的社会底层杀出血路

用消失证明存在过,推理剧《谁是被害者》惊悚兼走心

《谁是被害者》:除了大尺度,这才是成功的核心秘密

我很认同那位说“唤醒同理心”的作者,因为看完这部剧,你会更加的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你的同理心又多了有点,这应该是你的最大收获。

什么是同理心?

同理心,亦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说的通俗一定就是会换位思考,能够将心比心。

用在这部剧里就是——理解自己和他人痛苦。这是剧集《谁是被害者》成功的核心秘密。

男主人公方毅任是亚斯伯格症患者,原本以往只相信证据与科学的思维,并只对自身感兴趣事物的热衷与执著,但在寻找女儿的过程中需要挑战与别人互动这最不擅长的事,到最后最难以理解他人的人明白了真相,理解了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谁是被害者》:除了大尺度,这才是成功的核心秘密

女主徐海茵则是从报导当中与自己过往的创伤联结,在尝试理解被害者的目的时亦同时开始理解自己。最终使她去跟自己生命中的恨和解。

《谁是被害者》:除了大尺度,这才是成功的核心秘密

警察赵承宽身为执法者,原本认为犯罪者都该死,但他随著调查也开始理解他们的想法,慢慢动摇对生与死的观念,最终跟儿子有着不同关系的和解。

《谁是被害者》:除了大尺度,这才是成功的核心秘密

你可能说这看起来很简单呀。要知道《谁是被害者》故事的主题涉及包含性别平权、劳工权益、精神疾病等很多社会议题,然而曾瀚贤表示他们并不是为了陈述某些议题而拍,认为这样会有说教之嫌。都是成年人,谁喜欢有人在身边叨叨叨的啰嗦,?

所以,走心的制作团队认为,这些议题的背后是一些社会边缘人,他们缺乏社会基础支持,因此观众很容易失去代入感,最终会跟电视剧越走越远。

他们为了表达出社会上无法发声的人的故事,很用心的在每个案件的受害者身上找到原型,务求以此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尝试令他们了解这些角色的处境。

《谁是被害者》:除了大尺度,这才是成功的核心秘密

比如一开始的过气女明星,因为她曾经红极一时,如果只是单纯的“炒冷饭”,她的死只会成为“吃瓜群众”热议的话题。说的难听一下,她死了就死了,谁会关心呢?毕竟,忙碌的生活还有很多让我们操心的事情。但是当我们跟随着方毅任、徐海茵、赵承宽,一点一点了解了隐情,就会感同身受,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其实这是人为制造了大环境氛围,当大家都有了共鸣,就能真正的跨越隔阂。

你可能觉得《谁是被害者》制作团队这样大费周章是不是小题大做,如果你看过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拍摄的《无人知晓》或者韩国导演奉俊昊拍摄的《寄生虫》,你就会明白,有些人的疾苦,如果不是刻意的宣扬,是无人知晓的。

《谁是被害者》:除了大尺度,这才是成功的核心秘密

这个道理被《谁是被害者》的总监制曾瀚贤一语道破:

我们想要做出的感觉是,其实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被害者,都有一些不堪,而受害者用极端的方式,死亡或类似犯罪的手法,让社会看到他的存在。

然而,《谁是被害者》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抛下一颗石子,虽然最终会沉入湖底,荡起的涟漪也会很快消弭,但是溅起的水花走进了无数人的心里,它们就像一颗颗种子,逐渐的生根发芽,最后你会说“我理解这些人的苦衷”。

理解自己和理解他人看似简单,其实很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被害者   亚斯   尺度   连环   华语   剧集   杀人案   议题   观众   痛苦   女儿   核心   秘密   原因   发现   社会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