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澜“触网”,画风有变|国剧秋冬巡礼(1)

一位渴望成为投资总监的小菜鸟,在毕业后并没有走上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阴差阳错之下,她成为了一名总裁秘书。三年之后,小秘书向着既定目标奋勇进取,与大总裁“斗智斗勇”。

《请叫我总监》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而这部剧的总制片人,是黄澜。

近日,影视独舌有机会提前看了《请叫我总监》的部分片段。第一印象居然是,这部剧“很不黄澜”。

黄澜“触网”,画风有变|国剧秋冬巡礼(1)

回首过往,《辣妈正传》《大丈夫》《虎妈猫爸》《我的前半生》,甚至《如懿传》,这些作品大都折射了黄澜对社会和现实的观察思考,与女性的情感、婚育、职业话题密不可分。风格上以现实主义为主,表演阵容上以熟龄演员为主。

而《请叫我总监》有明显的轻喜剧色彩,也带有一定的偶像剧的气息。在次元定位上,不是二次元,也不是三次元,而是在2.5次元的区域安营扎寨。

还有,从2018年开始,“劳模”黄澜似乎一下子慢了下来。三年没有新剧上线,除了《非诚勿扰》,很难再在其他地方看到她的身影。

黄澜“触网”,画风有变|国剧秋冬巡礼(1)

事实上,黄澜在这三年里成立了工作室新有灵犀,尝试着做一些没有涉猎过的作品。

为何突然选择放慢脚步?为什么会做《请叫我总监》这样一部剧?创作过程中又克服了哪些困难?近日,带着诸多疑问,影视独舌在黄澜的工作室和她展开对话。

以下为黄澜自述。

《请叫我总监》的难点,在于2.5次元的把握

2018年前后,有一段时间,我非常疲惫。

当时,《我的前半生》《爱情进化论》《如懿传》先后播出。尤其是《如懿传》,从搭建班底、前期筹备,到八个月横跨南北的长期拍摄,再到后期剪辑、音乐制作,最后完成反复修改、上线宣传,这些工作的难度和强度,对我来说,消耗实在太大了。

所以2018年之后,我对自己的职业进行了重新规划,确定了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想做一个专注内容创新的制片人,所以跟公司申请,不再负责新丽的管理工作,而是在新丽旗下做一个工作室,取名“新有灵犀”,希望跟更多心有灵犀的创作者一起,用心的感悟创造新的内容。

《请叫我总监》就是一个带有实验性质的产物。以前我做的剧都是台网剧,强调的是更符合全人群的收看需要,而这一次优酷找到我合作:“黄澜来吧,拥抱互联网吧!”我想,那就来吧。

黄澜“触网”,画风有变|国剧秋冬巡礼(1)

《请叫我总监》的小说,我读完以后,就觉得有意思。通过我的经验和观察,小说里构建的“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感情模式,比《爱情进化论》“回首还选暖男”的情感模式,在中国绝对更有共鸣。

最重要的是,《请叫我总监》里描述的职场是有质感的,呈现的价值观也是我认同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做女性追求自我主题的剧。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渴望更多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再是追求完美爱情和婚姻。她们从“讨好”,走向了“悦己”。

《请叫我总监》里,女主角宁檬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职业方向,她金融专业毕业,想成为一名投资总监,但阴差阳错做了总裁秘书。她工作能力强,全身心付出,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但她依旧不满足于现状,希望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

这种状态和《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是完全不同的。《我的前半生》开头,罗子君认为自己过着梦想的生活——老公事业有成,孩子乖巧听话,自己可以在家享福——女人不用工作不用吃苦,就是幸福。当她从“完美人生”的最高点上坠落下来,才重新认识到,一个人,无论男女,都需要寻求自我的价值。

但宁檬不一样,对于自我实现这件事,她从来都很清楚也很坚定,从一名职场小白开始,一步步迈向自己理想的职业状态。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成长路径。

黄澜“触网”,画风有变|国剧秋冬巡礼(1)

决定改编后,我找了胡斐子来做编剧。早年我看过她写的《家的N次方》。我觉得写得很现实也很浪漫。我给她看了《请叫我总监》的小说,她也觉得很喜欢,一拍即合。

我总觉得,编剧最好写他们熟悉的人物和生活。好的剧作跟编剧的真实感受和体验有关。如果编剧跟剧中人物不共情,那么观众也无法跟人物共情。编剧能够接受“霸道总裁爱上我”这样的情感模式,也能欣赏女主角的价值观,这样的内在吻合,就是合作的开始。

小说《请叫我总监》中涉及很多投资行业的案例,原著作者从事的就是这一方面的工作,所以职场描写就很扎实。但是,原著涉及的投资案例很多跟影视行业相关,我就觉得必须全部换掉。

对于职场剧,我有一个执念,就是我希望观众能够理解里面的真实逻辑,每一个案例是怎么解决的,要让观众跟着一起思考。我一直觉得影视行业是一个很难表现的行业,比如,主人公从事影视行业投资,他们为什么选择这部小说,为什么决定这样拍摄,为什么邀请这些人出演,其实里面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太多了,也没有绝对的正确标准,如果我们把这些思维过程拍出来,我怕拍不明白,观众也不感兴趣。

在操作层面上,如果我们的投资案例是女主角终于争取到了一个很好的项目,顶级大咖加盟某影片,但在电视剧拍摄时,如果我们邀请一个不是巨星的演员来演这个顶级大咖,就会让人出戏,现实主义就实现不了了。

我做职场剧,希望观众能在看剧的过程中,学习到这个行业的一些知识和愿景,收获一些干货。就像我们小时候看警察剧、律师剧,可能看完之后会有涨知识了的感觉。而我看某些仙侠剧,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主角突然就可以发一股气把人打倒了,他的成长逻辑我看不懂,就会很焦躁。

因此,我希望在这部剧里,观众能和主角一起收获真实的成长。做“有趣”又“有用”的剧,一直是我的理想。

黄澜“触网”,画风有变|国剧秋冬巡礼(1)

因此,从小说到剧本除了要完成影视化的改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得把案例全部替换成大众可以理解又符合剧情发展需要的。2018年,电商正在热潮上,编剧经过很多调查采访,把重要案例做到了电商领域。

但到了2021年,形势变化很快,我们又陆续把投资案例都换成了快消品。女主角决定投资的企业,有哪些好产品,就可以现场展示,让观众瞬间懂得其中奥妙。而且快消品在观众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他们也有用户体验,这就更容易做到共情。

《请叫我总监》“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情感线有点高度戏剧化,有点二次元,但是整个职场逻辑还是更现实主义的。

“投资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为了让普通人的生活变得更好”,我们的职场主线确定了,剧本经过两年多的锤炼,也日益成熟。筹备工作迫在眉睫,真正的难题还在后边等着我们。

为了顺利拍摄,给剧组旁的篮球馆拍了条广告

姚婷婷是我很喜欢的年轻导演,她的作品细腻优美,又真实感人。为了请她来当导演,我一次又一次地热情邀约。

谈了好几个月,她终于答应了,我很高兴。婷婷来开剧本会的时候,掏出了一个小本子,满满都是她做的阅读笔记,我就特别欣赏她这样认真的“学霸”风格。她说剧本不错,但是还要做很多调整,我们为了丰富视听语言、加强戏剧节奏以及更新投资案例,又请了三位编剧一起来改编剧本。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讨论,我对婷婷更加信任,我觉得她对剧作的理解和追求的效果,是我认同的,所以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支持她创作。

黄澜“触网”,画风有变|国剧秋冬巡礼(1)

从左到右:制片人黄澜、优酷谢颖、导演姚婷婷

但是时间真的不够用,开机前,导演真正定稿的剧本只有五集。

我一直很怕的一件事,就是边拍边写,剧组的预算和时间是有限的,一旦剧本不确定,就有超支超期的风险。

我做的剧曾有三部,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一部是《虎妈猫爸》,二十多集剧本开的机,边拍边写。拍的时候,倒是特别能够根据演员的表演情况灵活调整,但是最后五集的内容,出现了争议,迟迟没有完成。当时我都焦虑到跑去红螺寺上香了,最后还是编剧申捷融会贯通,在拍摄大半的时候,一鼓作气写完了结局。

第二部是《我的前半生》,尾巴几集,剧本卡了半年,大结局如何,一直没有统一方案,最后拍的时候,沈严导演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开放式结尾。

还有一部是《如懿传》,这部剧剧本做了四年,但在开机的时候,开头和结尾都没定下来。大家真的是边拍边写,殚精竭虑。越想追求完美,就越深思熟虑。

我想这就是创作的艰难,也是创作的乐趣。

作为制片人,我希望能尽最大努力为导演、编剧、演员们创造好的环境,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创作。

所以,《请叫我总监》开机后,我决定在剧组住下了,从头到尾跟组拍摄,这是十年来第一次。

黄澜“触网”,画风有变|国剧秋冬巡礼(1)

剧本展现的故事和主题,在创作中,出现了更多可以挖掘的话题,编剧们不想错过;导演和演员在拍摄中,也会持续不断产生一些新的火花,希望更新剧本;具体场景确定以后,很多戏在写法上也需要调整。

在电影创作过程中,这样的方法司空见惯,在电视剧这样高强度的拍摄过程中,就需要团队众志成城,克服困难了。我们经常第二天的拍摄剧本,前一天深夜才发给演员和各部门。

我这次是狠狠感受了一把啥是真正的辛苦,要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让生产能够在预算和档期内顺利进行,又要关注创作上时时出现的问题,与主创人员进行沟通。

最累的时候,我腰椎间盘突出了。有半个月的时间,只能躺着工作。在现场拉开折叠床,躺在监视器前,实现了制片人“躺平”工作的梦想。

黄澜“触网”,画风有变|国剧秋冬巡礼(1)

我们的主场景搭在杭州萧山的一个仓库里。制片部门选址的时候,仓库旁边的篮球馆,因为疫情歇业了。没想到我们一开机,他们也开始营业了。

我们同期收音,他们放《灌篮高手》的音乐外加急促的吹哨声,搞得我们无法拍摄。

添置隔音板、支付场地费用、找各路人马帮忙谈判,想了好多办法,最后终于拖住了篮球馆,让他们在拍摄期间不吹哨不放音乐,也的确影响了他们的生意。

想来想去,我们还是发挥了摄制组的优势,给他们拍了一个宣传短片,帮他们增加一些影响力。扶腰起立的我,成了宣传片的主讲人。

四十岁之后,心态上有一个巨大的转变

我们从今年三月份开机,到七月份杀青,总共拍了四个月。

对于演员来说,这四个月并不轻松。但幸运的是,我们有一群愿意包容的好伙伴。

宁檬的扮演者谭松韵是很早就确定了的。不论是形象还是性格,她都是大家心中宁檬的第一人选。

在合作过程中,我能清晰感受到她乐观坚强的性格。

那么大的工作量,谭松韵从来都没喊过累,随时随地都能进入状态。可以说,这一百二十天中,她像个小太阳一样,给了我们所有人很大的支持。

黄澜“触网”,画风有变|国剧秋冬巡礼(1)

这种状态很“宁檬”。我很庆幸,请了她来演《请叫我总监》的女主角。

相对而言,这一次拍摄对于林更新的考验会更大一些。

他饰演的陆既明是一个脾气暴躁、内心孩子气的总裁。有人会以为,天天西装革履的霸总很好演,其实恰恰相反。一个人要在镜头前演暴躁,其实很辛苦。

我总觉得,我们的民族性是展示强大,掩藏脆弱。对家人,也常常报喜不报忧,不想让亲近的人看到自己的焦虑与不安。陆既明一直用发脾气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脆弱和依赖。

林更新之前演了很多英雄的角色,展示给大众的常常是他坚韧、勇敢的一面。这一次让他猛地把最脆弱的一面展示给观众,我觉得他是很纠结的。所以,直到开机前,他才最终确定要接这部剧。

黄澜“触网”,画风有变|国剧秋冬巡礼(1)

从最终的效果来看,他们两个搭档,完全符合我们最初对于《请叫我总监》的预想,希望之后播出的时候,观众也能够喜欢。

现在正在进行紧张的后期制作。和优酷是第一次合作,很感谢他们信任我们。这一次的创作过程,他们给了很大的创作空间,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我们也会商量着来,最后都能妥善解决。

2018年之后这三年里,感谢老板曹华益没有给我KPI的压力,而是信任我,让我自己去探索。飙哥(李小飙)给了我很多制片工作的鼎力支持。工作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跟着我磨剧本、跑现场、做采访,很累,但从未有怨言。

编剧胡斐子两年多用心书写,奠定了《请叫我总监》的坚实基础,我深深感激。

感谢编剧澍玲、周游、仲宁,拍摄全程深度创作,直到杀青当天的最后一场戏。

感谢姚婷婷导演,用一个个精心的镜头,实现了《请叫我总监》的美妙和精彩。在最焦灼的时候,她会说,静下心来,感受人物的召唤吧。她的坚持和努力,完全以人物出发的创作理念,让我肃然起敬。

感谢演员们,有的甚至没看剧本就来了,这真是对我们的信任。

感谢剧组各个部门的同事,我甚至还很怀念并肩作战的日子。

四十岁之后,我心态上有一个巨大的转变。以前我特别受不了挫折,但现在我逐渐欣赏挫折带来的转机。

黄澜“触网”,画风有变|国剧秋冬巡礼(1)

我们常说创新,但没有试错的过程,何来创新之说。

所以不怕出错,不怕困难,勇气和无畏才是深耕内容的前提。

我每一次都希望新的作品能带给观众一些新的思考,而不是生产一件流水线产品。我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我相信心有灵犀的伙伴总是会彼此吸引,走到一起。信任和理解,创造勇气和无畏。

《请叫我总监》对于我而言,是创作上的又一次深刻学习的过程。如果顺利的话,我们希望在明年一季度面见观众。

【采访/李星文 文/石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国剧   制片人   灵犀   剧组   编剧   秋冬   总监   剧本   女主角   总裁   观众   导演   演员   案例   影视   行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