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和刘姥姥,相似的经历,却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这句话用在刘姥姥和贾雨村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刘姥姥和贾雨村都曾经拜倒在贾家门下,乞求帮助,二人也都曾趋炎附势地为贾家锦上添花。刘姥姥一直没有忘记贾家的恩情,直到贾家最后败落,刘姥姥依然视贾府为恩人,为报答王熙凤当初的恩情,不远万里去救巧姐。而贾雨村在贾家还未完全败落时就在倒戈,贾府落难后,他恩将仇报,直接把恩人推向了火坑。

贾雨村和刘姥姥,相似的经历,却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刘姥姥一个乡村野妇,几乎没有读过什么书,但她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淳朴。刘姥姥其实也会谄媚,也会拍马屁,她前两次来贾府,把贾府所有人都夸了一个遍,还装疯卖傻把所有人逗得捧腹大笑。人们看着刘姥姥像一个憨厚,还带点傻气的庄稼人,其实这正是刘姥姥的精明之处。

刘姥姥这样的人若读点书,心计、智谋和见识不比王熙凤差。然而刘姥姥这样的人,即便读书或者不读书,本性都非常纯良,凭她能在危难之时救助巧姐,就可以看出,刘姥姥是个善人。

贾雨村和刘姥姥,相似的经历,却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贾雨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他蛰伏在葫芦庙的时候就总想利用各种手段往上走,他和甄士隐亲昵,在得到甄士隐的资助后,连当面和甄士隐道别都顾不上,连夜就启程走了。后来甄士隐家破人亡,贾雨村眼睁睁看着恩人的女儿身陷囹圄,不但不去救助,还为了往上爬而害恩人的女儿。

贾雨村的本性其实一直都是这样,狼子野心,忘恩负义。在后来得到贾家的提拔后,他自然也是对贾家讨好谄媚,而看到贾家即将败落时,他立马就自谋出路,还对贾家落井下石。

贾雨村和刘姥姥,相似的经历,却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在刘姥姥和贾雨村身上,只能用本性来解释二人的行为。其实书有时候是个双刃剑,像贾雨村这样本性扭曲的人,读书反而助他在邪恶的路上越走越远,他学到的这些知识都变成了助他犯罪的利器。当然书也分好坏,好书使人陶冶情操,而坏书使人移了性情。贾雨村性格越来越黑暗,人性也越来越扭曲,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想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本书作者最深恶痛绝的科举和八股。

贾雨村代表了那个时代主流的价值观,即读书就是为了走经济仕途。他寒窗苦读,也曾金榜题名,这么多年的努力就是为了在朝为官。但是当他真正进入官场以后,才发现里面如此黑暗,徇私舞弊、官官相护,他这么多年的努力都抵不上四大家族随便说一句话。因此贾雨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进入官场以后彻底地改变了,他这么多年所学的知识开始驰骋在了另一条人生目标的道路上。

贾雨村和刘姥姥,相似的经历,却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刘姥姥没有读过书,但她始终明白一个道理,就是知恩图报。在第一次来贾家要到二十两银子的救命钱之后,刘姥姥就记住贾家这个恩情了。她第二次来贾府就是来报恩的,贾府给的那二十两银子救了她一家老小的命,因此在地里的瓜果成熟之后,她马上就带着这些东西来贾府,让府里的人尝尝鲜。虽然东西不值钱,但这是她的一片心意。

这和贾雨村得到甄士隐的资助后不辞而别性质大不相同,这是体现了两人本性的区别。这一次来贾府后,刘姥姥因缘巧合得到贾母的喜欢,走的时候连银子带东西,刘姥姥装走了满满一车。而这一次,刘姥姥同样非常感恩,她是流着泪,阿弥陀佛地感谢帮助她的每一个人。

贾雨村和刘姥姥,相似的经历,却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贾雨村的坏代表了作者当时厌弃的官场,也代表了作者非常不愿意走的经济仕途,他说那些人是禄蠹,是沽名钓誉,贾雨村就是这些人的一大代表。贾雨村本性坏到极致,却一直带着读书人的帽子在博取好感。文化将他伪装成了一个上流社会的人,但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暴露了他恶的本质。刘姥姥是一个粗俗不堪的庄稼人,她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引来人们的嘲笑,但是刘姥姥做的每一件事都能流露出人性的美好。她和贾雨村本性不同,即便有着同样的经历,走出来的路也不会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刘姥姥   纯良   庄稼人   仕途   恩情   恩人   读书人   官场   银子   价值观   本性   多年   东西   代表   人生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