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电网红”到被全网质疑,戴森做错了什么?



这个秋天,“家电网红”戴森比以往更早就感到了寒意。

618过后,戴森的热度一直在稳步下降,已连续三个月低于三年内平均值;而这样的下滑并非一日之功:戴森在大陆吸尘器市场的关注度,已经由2016年的34.33%下降至了2020年的14%左右。

面对声量的逐年递减,戴森也并非没做出自己的应对。2021年,戴森推出了全新旗舰V15吸尘器,创新地将激光部件应用在吸尘器上;然而,该产品销量平平,反倒是“黑科技”激光造成多名用户家里宠物流泪,被《广州日报》等媒体接连曝光。

从“家电网红”到被全网质疑,戴森做错了什么?

事实上,这些年让戴森深陷泥沼的,正是他们以创新失败为首的四个错误。

1.自残式创新

企业是需要创新,前提是这个创新有明确目的。

以胶卷大王柯达为例:柯达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这改变了全球的摄像方式,却成了胶卷需求量大幅度下滑。创新前后,柯达都没能找到配套的盈利模式,最终柯达成为了历史。

而同样“不知道图什么”的创新,戴森接连做了好几次。

与75年没有变化的传统吸尘器不同,戴森的首款吸尘器G-Force进行了去集尘袋的创新。这固然方便了用户,却给戴森带来了多年的困局——吸尘器是个低频消费的家电,主要利润就是集尘袋的更换服务。

从G-Force开始,戴森不得不大幅提高吸尘器售价,并为此付出更多的广告费用,陷入不得不“假装高端”的恶性循环;为了吸引用户再次消费,戴森也不得不保持远高于竞品的迭代效率。

而这间接导致了戴森第二次自残式创新:戴森推出了多级可调节过滤系统,然而多年的卖点“99.97%过滤效果”,必须在一个恒定的气旋加速度下才能维持。左右互搏的结果,便是戴森丢掉了自己最核心的卖点。

戴森也得到了最深刻的教训:2019年,戴森吸尘器因“接近50%失效或停止工作”被踢出了《美国消费者报告》推荐名单。

2.大经验主义

对一家企业而言,可怕的不仅是在没必要创新的时候重拳出击,还有在该更新自己时唯唯诺诺。

以视频网站AcFun为例:通过“有弹幕”、“无广告”在00年代爆火后,AcFun并没有足够的市场洞察,出售了前景光明的直播板块,相继在“3G时代APP化”、“4G时代小插件化”慢人一步,最终被后起之秀哔哩哔哩实现反超。

而戴森的经验主义,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

戴森以硬广投放起家,早在2001年,戴森的广告预算就达到了210万英镑,占小家电品类所有广告支出的25%。然而时代变了:全新的自媒体频道更屈从于播放量和口碑,无法做到“闭眼吹”。

习惯大买广告牌的戴森,为此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2018年,戴森重金赞助了YouTube科技频道多名UP主,其中包括第一大账号Linus;然而,无论是视频的反馈还是下方评论,都是惨不忍睹的差评如潮。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戴森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时。在欧美,戴森将洗手间干手器作为支柱业务,占领了欧美70%的公共厕所,荣膺欧洲人眼中的“公厕之王”;而进入中国时,大量的干手器生产了出来,可一台都没卖掉——中国的公厕隶属公有,这里有戴森完全陌生的国情和市场需求。

3.跟风式投资

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曾在采访中表示:“作为(公司)唯一的控股人,我从未把戴森看作一家公司。”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在投资上,戴森的操作比散户还让人感到迷惑。

随着各细分市场纷纷趋向饱和,2016年起,大量资本选择了极高风险的新能源汽车赛道。前有乐视造车烧断现金流,贾跃亭至今仍未回国;后有聚焦中国超跑的江苏赛麟汽车创业失败,工厂和办公楼被全面查封、账户被冻结…

最风口的赛道,往往就是散户的烈士墙,而戴森也是其中的一员。

戴森在老板成为英国首富的同一天,借热度宣布将公司将拓展新能源汽车研发业务;三年后,戴森耗资200亿元,而造车项目仍然“无法找到在商业上的可行性”,于2019年10月正式被放弃。同年,戴森在区块链领域的试水也无疾而终。

2020年底,戴森发布过一份总额27.5亿英镑的五年投资计划。在计划中,戴森将拓展汽车固态电池技术,直面宁德时代的威胁;同时,戴森也将涉足机器学习,向即将完成对ARM收购的英伟达发起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并没有出现一条相关的后续报道。

4.作坊式管理

戴森个人持股、家族企业的底层架构,不仅仅制约了他们在业务拓展时的前瞻洞察,更造成了这家跨国企业的管理混乱。

这甚至直接导致了近期戴森的“反向出圈”。原戴森大中华区总裁郭浪,在戴森就职7年期间,连年带动销售额增长,甚至在中国市场收入占戴森总利润60%以上;而患上“自己人”Rob Webster后,戴森开始与中国市场愈行愈远。

在人事任命之外,“小家电作坊”戴森还在商业上保留了民族主义的任性。据媒体报道,戴森长期存在中国与国外阴阳价格、阴阳服务的问题,并且在三星Note7事件前就有过“国外召回中国沉默”的前科,同时还在说明书上玩起过“CN”与“TW”的分裂。

面对技术迎面追上、价格仅为一半的竞品,面对新业务拓展的屡屡受挫,面对内循环议题加持下的中国制造崛起,戴森身上的营销光环渐渐熄灭。

以戴森为鉴,可以知商业。企业只有保持进取的态度、谦卑的精神与理性的自我认知,才可以实现自身的钱祚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三星   柯达   经验主义   公厕   胶卷   赛道   散户   中国市场   新能源   吸尘器   英镑   中国   家电网   业务   时代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