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不如《八佰》,但也没你们骂的这么差

《八佰》之后,管虎又一讲述抗美援朝历史的战争片《金刚川》上映,这部片子前后花了不到三个月完工,演员阵容基本沿用了《八佰》。如同《八佰》一样,《金刚川》目前得到的风评也两极分化了,有人觉得《金刚川》拍出了英雄气节,也有人觉得其中某些桥段跟“手撕鬼子”有什么区别。那么这部片子究竟如何?

《金刚川》采用了多视角叙事,在一定程度上有借鉴诺兰《敦刻尔克》的意思。然而这种叙事手法是有些考验观众的忍耐力的,因为它几乎就是一个故事主线变着法重复多次,如果大家看过《罗生门》和《公民凯恩》应当明白这种角度的叙事是设有门槛的。

《金刚川》不如《八佰》,但也没你们骂的这么差

《金刚川》第一段是客观视角,呈现了这段历史本身,即:1953年抗美援朝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为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一次次将战火中的木桥修好的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之后敌我双方的视角是第一段视角的复沓,通过将这段历史进行不断解构,来达到对历史全面的“窥探”。

《金刚川》不如《八佰》,但也没你们骂的这么差

、在第二段敌方视角里,值得一说的是,这同时也是最为诟病的一个视角,有人从中解读出管虎美化美军,这显然是有些戴高帽子了。这段展现敌方视角的故事实际上是为了反衬志愿军不怕牺牲,顽强抗战的精神。从美国空军的对话就能体现,西方素来更为注重个人的价值,不断在说自己“不想死在这”“想要回去”,而他们每次投弹都以为桥已经炸毁的时候,桥又被底下的中国志愿军一次次的修好,这让他们感到无比惊叹——而这里用了一个具有反讽意义的镜头,前期不断渲染美军的傲慢(在空中作诗、喝酒),在他们看到底下的桥再一次修好时,一名空军说道:“为什么他们就炸不死呢”,话音刚落,这名空军便被我方的炮弹炸得四分五裂。

《金刚川》不如《八佰》,但也没你们骂的这么差

第三段转为我方炮军的视角,第四段作为结尾,这两段也是整部电影最为感人的段落,同时这两段几乎导致了评论两极分化的结果。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短短几个月,这两个大的战争段落能拍成这个样子,不仅仅是完成度高,而且视听表现十分有力,从这个方面来说,有人斥责《金刚川》与抗日神片里“手撕鬼子”有什么区别,是不太能站得住脚的。

《金刚川》不如《八佰》,但也没你们骂的这么差

这两个大段里充满了运用到极致的长镜头,镜头的运动与张译的表演组成了最大的看点。当张译饰演的炮兵张飞,在与敌方空军作战时被炸断了一只手臂和一条腿后,顽强地以树枝为拐,将炮弹用绳索吊在脖子上,缓慢而坚定地走到镜头前,长镜头没有切割任何场面,仅仅让这位深受重伤而意志顽强的战士以一个客观而真实的视角走向了观众。

这种客观的长镜头是绝对难以使用在抗日神片当中的,因为这种手法冲淡了刺激的战斗场面,是一个颇为抒情性的镜头,抗日神片要求的是“爽”,而显然《金刚川》的英文译名揭示了它的真正主题:The Scrifice(牺牲),一种大无畏的牺牲。

《金刚川》不如《八佰》,但也没你们骂的这么差

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长镜头是出现在结尾,一场激烈的无人性的炮火投放后,青山被烧成了焦炭,先是一个主观的朦胧睁眼的镜头,睁眼过后,镜头跟随着这位眼睛蒙了纱布的、不能看见的小战士,当他站在损毁得几近全无的木桥前,以为世界就此终结的时候,一个长的固定镜头中,以他为视觉中心,他身后的志愿军战士不断往前奔跑着,嘴里喊着“修桥”。

这是一种“前仆后继”的象征,一种长镜头的客观性决定的场面真实性,它在象征着历史的在场时,也似乎象征着英雄走出荧屏,走进中国人的心中。之后,张飞以残肢断骸抵御了敌方的战斗机,这看来的确是如同“手撕鬼子”一样,极为不真实的一幕,但正如影片里年老后的志愿军的旁白:“说出来可能不信,当时我们没有一个怕死的。”

《金刚川》不如《八佰》,但也没你们骂的这么差

那么《金刚川》究竟哪里出了差错?或许这同样也是一次“商业性”与“艺术性”调和下的部分失败。管虎作为第六代导演,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他第六代导演一样,从一开始是以书写个人情绪、批判社会现实的先锋姿态进入的影视行业,他的处女作《头发乱了》记录了九十年代的迷茫与寻找,之后与黄渤合作的《斗牛》《杀生》《厨子戏子痞子》更是充分显示了他的艺术性,《老炮儿》标志着管虎开启了他的商业片角逐,而发展到《八佰》《金刚川》时,管虎试图弥合主旋律与商业、艺术性的想法已经昭然若揭。

《金刚川》不如《八佰》,但也没你们骂的这么差

《金刚川》用了以往战争叙事里没有用过的多线叙事,其实多线叙事在艺术片里一般指向的是现实世界的暧昧性,《罗生门》的悬案到最后也没有得到解决,《公民凯恩》中对人物的评价也没有得出绝对的答案。《金刚川》采用多线叙事通过不断复沓的确丰富了一个事件的多重指向,但同时也将使得传达的意义变得较为暧昧不清,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将《金刚川》解读成为美化美军。

《金刚川》不如《八佰》,但也没你们骂的这么差

中国观众历来的观影习惯更偏向于清晰的主题与立场,管虎在此之中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为了让观众明白影片是多视角叙事,不断通过重复的镜头与字幕来明示观众,但这样无疑使观影体验变得十分糟糕,使观众抓不到主要的节奏,显得拖沓而累赘。且每个叙事段落仅仅是补充了细节,而没有使事件本身的主题达到层层递进,无怪乎观众说这只是一个三十分钟的故事重复了三遍。

《金刚川》不如《八佰》,但也没你们骂的这么差

此外,观影经历更为丰富的影迷对其中煽情手段的滥用表达了不满,也对中国战争片仅仅表达民族性的惨痛,认为没有达到反战的世界性意义感到失望。但要明白,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起源于中国水深火热之时,无论是左翼电影还是国防电影,当时代的文人知识分子深受儒家“文以载道”的思想,将电影作为教化民众宣传启蒙思想的工具,我们的电影历史根源于社会现实,也必定反哺于社会现实,在当时来看,为了使民众觉醒,煽情的手段无疑是最直接的引起观众强烈情感的手段。

《金刚川》不如《八佰》,但也没你们骂的这么差

其次,中国的近代史本身就是一部承载了屈辱同时也承载了不屈不挠民族精神的历史,身为中国人在观看一部战争片时,当然更多地受到影片里民族情感的召唤,下意识地会忽略它的反战意义,《金刚川》里同样通过对双方战士的牺牲、对战争残酷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只是其中的民族性或许更为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所感应。

《金刚川》虽然有些桥段十分“烂俗”,但近年来的主旋律电影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不再是全然的“主题先行”“宏大叙事”,将个人的价值与现代化反思逐渐加强。但愿《八佰》《金刚川》等中国式历史战争片能不断完成自身的进步,在如今消费市场下,好莱坞式的漫威英雄横行之中,让人们为中国的英雄流更多的眼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金城   长镜头   志愿军   战争片   敌方   艺术性   中国   视角   战士   观众   镜头   意义   战争   历史   电影   金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