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相比于电影,更希望你去看看这起事件的纪录片

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说:“电影和人生,都是以余味定输赢。”

在讲述今天的电影前,想和大家聊聊这句话。

其实这句话很好理解,越有余味的电影及人生,便越让人觉得深刻,越可以思考,或是越有共鸣。但生活与电影,有一点终究是不同的。很多时候,电影还没播放完,光是在观影的过程中便可以感受那种浓浓的余味,可生活不行。

比如说,一个为了生存拼命挣扎的人,在挣扎时,根本无暇去体会生活的余味,只有在艰难的间隙,偶尔喘口气的时候,才会觉得这一天天的生活累的可怕。

因此永远不要指望真的能从电影中读懂生活,做不到的。

电影于人的意义,可能只是传达而已:它传到出一种你虽然无法感同身受,却仍然渴望明白的东西,然后告诉你,你所体会到的一切实际上源于自己的生活。

明确了这一点后,我们再来讲讲今天的电影《中国机长》。

《中国机长》:相比于电影,更希望你去看看这起事件的纪录片

上面之所以要讲这么多东西,只是想说:《中国机长》是部好电影,但相比当事人真正的内心,所表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所以,很强烈地推荐你们去看看这起事件的纪录片,更容易让人感到何谓生命之重。

《中国机长》:相比于电影,更希望你去看看这起事件的纪录片

从起飞至备降的真实34分钟,到电影视角的111分钟

《中国机长》取材于真实事件不用多说,川航迫降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题材。

真实的事件里,这绝对是中国民航史上乃至世界民航史上的一大奇迹。高原环境,飞机右侧挡风碎裂脱落,连副驾驶都飞出窗外,所有危险与紧张刺激的因素全部集齐,一旦不慎付出的代价便是飞机上所有乘客的性命。

2018年,川航的这次风挡碎裂,除了本身的危机因素外,更为致命的一点是,事故发生在四川小金县上空,属于青藏高原边缘高原高山地带。当地海拔平均3000米以上,更别说还有无数险峻的高山。按照客舱释压的标准程序,机组原本应该紧急下降至3000米左右高度,以确保氧气供应和温度不会过低,然而实际上受地形影响,根本无法快速下降到3000米。

《中国机长》:相比于电影,更希望你去看看这起事件的纪录片

这是真正的生死两难,那种感觉就像是前面是悬崖,而后面却是汹涌而来的海上巨浪,你不会游泳,更不会飞翔,是跳崖赌一把还是回身被巨浪吞噬,在那一瞬间,根本无从判断。

再考虑到当时飞机故障高度在9700米,温度应该在-40度左右。至于风力,如果你有钱可以开那种800km时速的敞篷跑车就一定能体会到,那是一种怎样可怕的“快感”。这两种环境也是地狱般的条件,并且自动驾驶全毁,飞机仪表显示除了PFD和ND以外全部短路失灵,也就是说飞机处于全靠人手工目视的飞行状态,巨大的风噪又导致机组根本难以沟通。

要从那一堆群山中寻找到正确的方向,必须要求机长对航线异常熟悉,并且精神高度集中,思维高度冷静,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当时的川航,全机降落,全员幸存,除了大声喊一句“牛比”,也只能说一声奇迹!

如果这不是奇迹,那就没有别的事件称得上奇迹了。

从发生故障到备降,一共是34分钟,现在,它被搬上了荧幕,填充为111分钟的电影。

《中国机长》:相比于电影,更希望你去看看这起事件的纪录片

这是一部还原度很高,但让人很遗憾的半出好戏

光从还原度上说,《中国机长》还是很好地完成了这部电影。挡风玻璃破裂后的整个危机过程,电影都比较真实的进行了呈现,包括那句“四川8633,成都在叫你”这段录音是真实存在的。当听到这段录音的时候,你很难不对那一场劫难以及拯救了那场劫难的机组人员,那群英雄,从心底涌上一种柔软与触动。

会真的想哭。

可是也许所有的赞誉都必须停在这里。不能否认这是一部好电影,但如果对这个事件有更深的了解的话,其实看完电影后,内心会有一种深深的遗憾。

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那群英雄太英雄了。

《中国机长》:相比于电影,更希望你去看看这起事件的纪录片

在影片中,导演对机长和机组成员的刻画下了很多工夫,应该说算不上错,至少给了我们一个英雄的脸谱,甚至为了凸显他们的英勇、果敢、尽责还做了很多高于事实的戏剧化处理。

可问题是,仅仅这样就够了吗?

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英雄的脸谱,还是真正的英雄呢?不可否认,电影虽然也加入了他们生活化的一面,可还是显得呆板刻意。

机长一直不苟言笑,二机长和副驾驶都成了撩妹高手,这样的演绎确实是合适的吗?

更让人觉得意难平的是,事后他们身体和心理遭受的困难和影响没有丝毫的展现。最后一幕,一年后大家一起吃火锅,看起来丝毫没有受到事件的一点影响。

也许,这就是让人觉得可惜的地方:英雄没有软弱的机会。

而事实呢?

现实中,机长刘传健和其他机组成员,在事件后,不但接受例行调查,更是进行了长时间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治疗。

尤其是心理层面的创伤,身为机长的刘传健也一样很难完全恢复。

《中国机长》:相比于电影,更希望你去看看这起事件的纪录片

在最初几天,副驾驶半个身子被吸出窗外,驾驶舱在气流里摇摇欲坠,这些场景时不时的像电影般在刘传健眼前闪回。

刘传健的身体也出现了各种反应,患上了高空减压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每天都要去医院接受治疗。

医生告诉他,要想彻底摆脱那件事,从中恢复可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直到2018年11月,6个月后,终于通过了复飞训练的刘传健,才和其余的机组同事一起回归蓝天,成功执飞成都到北京的航班。

即便如此,那天的他进入机舱时还是忐忑不安,不由自主地会想起当天可怕的画面。

《中国机长》:相比于电影,更希望你去看看这起事件的纪录片

落地后,他又被媒体记者团团包围,这些镜头让他一直很不适应,他有些痛苦地说:“每一次面对镜头,回忆往事,对我来说,都不容易。希望,大家能慢慢淡忘这件事,也把我淡忘。”

这些内容,都是今年年初真实的报道。

这些,才是真正的英雄。

而正是因为电影里过度强调英雄的坚强、勇敢,把软弱的一面有意识地舍弃了,电影才留下了这些可惜可叹的遗憾。这种简单化的设定,事实上使得包含张涵予在内的几大主演,表演上并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

这也是事实。

《中国机长》:相比于电影,更希望你去看看这起事件的纪录片

英雄是多样化的,人生是多样化的,电影终究是有时长的

再次说回开头我的观点吧:永远不要指望真的能从电影中读懂生活,做不到的。

其实,无论英雄也好,平民也罢,永远不要只从一个侧面去看待他。我觉得我们之所以能够如此坚强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便是因为我们认清自己的软弱,认清生活的本质,依然愿意去克服那份软弱,依然愿意去好好生活。

《中国机长》:相比于电影,更希望你去看看这起事件的纪录片

毕竟,再好的电影,都比不上真实的事件发人深省。

这才是电影与人生的真相。

以及,中国机长们,真的很伟大。

END

作者:砍柴娱白先生

走过路过都是缘,加个关注点个赞呗~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机长   中国   高山   事件   电影   余味   脸谱   纪录片   机组   软弱   高度   飞机   奇迹   真实   英雄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