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联赛看中国女排“大国家队”概念的尴尬


自郎平上任以来,给中国女排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和优异的战绩(一次奥运会冠军,两次世界杯冠军,两次世锦赛分获第二名和第三名)。而在国家队的管理理念上,郎平大胆地提出了大国家队的概念,并迅速实施。

从世联赛看中国女排“大国家队”概念的尴尬

但其实在最初实施的过程当中,这个大国家队的概念就没能够明显的体现出来。如果说在2015世界杯,包括里约奥运会的比赛中,真正的主力阵容还没有形成,所以除了朱婷以外,其他队员频繁轮番上场。但那是大国家队概念的演练,最多就是没有明确的主力和替补之分,就是谁状态好谁上。而到了2018年的世锦赛和之后的世界杯,中国女排的主力阵容就渐渐形成了。主攻朱婷、张常宁,副攻袁心玥、颜妮,二传丁霞,接应龚翔宇,自由人王梦洁,超级主攻替补李盈莹。

当然,主力阵容的形成并不等于大国家队的概念就尴尬了。考察新人,培养新人,补充新生力量,永远是一个团队的重任。但是中国女排的大国家队显然并没有形成。从这次的世界联赛中就可以看到,六大主力不在,其他的国家队队员完全没有能力保持中国女排在世界女排强队当中的位置。所以,中国女排主打的仅仅是六到八个主力,而形成一个大国家队的体系,无论是主力还是替补的场上能力,应该是均衡的。而现在“大国家队”的概念,仅仅只是个概念而已,离开主力球员的大国家队,立刻掉档到世界三流水平。


从世联赛看中国女排“大国家队”概念的尴尬

当然,一个球队打几个主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球员的水平本来就是参差不齐,高水平的球员做主力,是所有球队的不二选择。

尽管大国家队概念并没有在现在的中国女排队伍中见到实效,但是大国家队的概念是应该提倡的。它是一个运动队发现新人,培养新人,增强和保持实力的一个开放式运营方法。希望中国女排的大国家队能够真正呈现在球迷的眼前。

从世联赛看中国女排“大国家队”概念的尴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里约   国家队   概念   球员   世界杯   女排   替补   世锦赛   中国女排   主力   队员   联赛   主力阵容   球队   尴尬   新人   水平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