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莫言之言,我不看好

刚看了屠呦呦院士的演讲视频,心头竟然被她的演讲感染的诗意盎然——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屠妈妈穿着标准中国元素的宝石蓝唐装,在欧美学者的簇拥下走向讲台。

她没有获奖者的居高临下,更没有某些公知对欧美世界的仰人鼻息。

她温文尔雅,秋水文章,娓娓道来——

(我不敢想象,那位在全民战疫时期,靠写日记,恶心自己的国家,鼓吹欧美文化的女作家,如果到了这个她梦寐以求的西方顶级论坛,会是怎样的谄媚阿谀。)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莫言之言,我不看好

屠妈妈先是向诺奖委员会致谢,然后说青蒿素是中医药送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不卑不亢,谈吐大方。

之后,屠妈妈简短地回顾了几十年前,她和同事们在那个“艰苦环境”中一起并肩奋斗,几十年后,才有了科研成果。

她没有像某些公知,把那个“艰苦环境”描述得如何黑暗恐怖,不堪回首。而是在自豪地回顾完那段艰苦岁月后,还十分诚恳地引用了毛主席关于中医的一段论述——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青蒿素就是从这个宝库里面发掘出来的”屠妈妈坦诚地说到。

(真不知道,那些“收了人家的钱”,天天在网上黑中医的中国人,看了屠妈妈的演讲该作何感想)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莫言之言,我不看好

最后,屠妈妈还和大家分享了唐朝诗人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希望大家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永恒与传统中医的宝藏”

屠妈妈是位大科学家,但她的演讲满满的中国文化,我仿佛都闻到了一股中草药的悠悠香气。

她让我对中国文化,充满了自信和骄傲。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但,中国另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演讲,我听后的感觉却是截然相反的。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莫言之言,我不看好

我是在莫言获奖后才看他的小说的。《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蛙》我都看过。

我起初是带着崇敬的心理去看的。

实际上,即使现在,我也对他那神出鬼没,出神入化,挥洒自如的笔法也是十分的钦佩。

但,他在小说中对中国土改的妖魔化,让我十分不快。

土改中,某些基层地区难免会有一些偏颇之处。但五千年来,受苦受难,受剥削的中国农民,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从而中国人民也爆发了空前的创造力,为中国今天的富强腾飞,打下了根本的基础。

土改是五千年中国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还有,莫言在他的作品中,把五六十年代描写得充满了饥饿、恐怖和绝望,甚至五六十年代,比解放前还要黑暗。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莫言之言,我不看好

我曾经询问过我的父母,和很多像我父母那个年纪的人。他们都经历过五六十年代的艰难困苦,他们现在的退休生活都十分的优越,但他们回忆起五六十年代,都十分的怀念,他们对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充满了感情,这一点很像屠呦呦院士。

他们说,五十年代刚建国时底子薄,六十年代因为自然灾害,国际封锁等原因,经济确实困难,生活的确紧张,他们都挨过饿。

可那个时候,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风清气正,斗志昂扬。兴修水利,开荒种地。国家还搞出了两弹一星这样的大工程,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再也不用担心帝国主义来侵略我们了,日子是一天天的好起来的,大家对未来是满怀希望的......

“大家对未来是满怀希望的”,这一点,我在莫言的作品里看不到。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莫言之言,我不看好

文学的确不是来歌功颂德的。莫言说得没错。

可文学作品难道不应该是客观公正的吗?难道就可以迎合某些西方国家的审美么?

我是在今年才看到莫言获奖感言上讲的“故事”。

我不想再重复我的感受。

我只能说,屠呦呦,莫言,两个中国顶级的知识分子——

一个依靠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了全世界。

一个是通过不客观的历史描写迎合了某些西方国家。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是非全在人民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仰人鼻息   诺贝尔奖金   欲穷千里目   艰难困苦   这一点   院士   中国   宝库   艰苦   嘉宾   客观   中医   黑暗   父母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