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类型片中的现实主义:从《我不是药神》到《少年的你》

■编者按

12月14日至16日,“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项目签约仪式暨2020中国电影美学年会”在福建安溪举行。《影视风向标》主编胡建礼应邀参加此次会议,和与会的电影学者专家沟通交流。下文为他按本届年会议题要求,在12月16日大会论坛上的发言内容。

类型片和现实主义影片似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电影。一提起类型片,很多影迷印象中等同于商业片,因此又叫商业类型片;而一提起现实主义影片,很多观众就想到曲高和寡的文艺片,似乎类型片和现实主义电影是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

中国类型片中的现实主义:从《我不是药神》到《少年的你》

实际上,近些年来,一些中国电影导演正尝试把这两种影片的创作和表现手法结合在一起,因为类型片需要用现实主义元素来贴近观众,令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现实主义电影则需要通过类型化表达,来提高观赏性,从而赢得更多的观众。

类型片和现实主义电影的定义

类型片是根据观众不同的观影需求,按照某一类型影片的要求制作出来的电影。它具有套路化、模式化和可复制的特点。不同的类型片有不同的功能,喜剧片一定要制造笑点,悲剧片肯定要有泪点,功夫片一定要有动作戏,爱情片一定要谈情说爱。

中国类型片中的现实主义:从《我不是药神》到《少年的你》

我记得著名编剧芦苇在《编剧的秘密》一文中谈到类型片的特点和功能时,曾说过,“电影是一个艺术产品,这个产品跟所有产品一样,是有功能性的,类型其实是一种功能……当你把类型规定好以后,观众就有所期待。比如冰箱是家电的一个类型,观众一听说就知道可以放食物进去”。

也就是说,如果喜剧片不搞笑,功夫片没有动作戏,那就是反类型的,不能算成功的类型片。

类型片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具有如下特点:影片创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影片类型的基本规定和规律,首先要有套路化、模式化的情节,其次要有定式的人物,第三是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我赞成著名编剧张冀在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论坛上的观点:类型片这是经过不同国家的电影人、不同时代的几代人、不同的电影体系,共同锤炼出的一种普遍性的基本规律,更重要的是它是在观众那一端获得了验证,双方形成了观赏默契,不尊重是不行的,但是尊重并不意味着盲目取悦观众。

现实主义电影要求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提倡客观冷静、平实自然,按照生活的本来模样精确细腻地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中国类型片中的现实主义:从《我不是药神》到《少年的你》

从最初的卓別林默片电影,到法国的诗意现实主义,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一直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始终关注和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包括为人与社会及体制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和隔阂等,人与自然生态的冲突等等。

类型电影因为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套路和模式,在满足观众观影的快感时,可能会降低其艺术性。现实主义电影强调反映现实的深度和艺术性,但往往会忽略影片的观赏性;如果在电影创作中将二者结合起来,会使电影的整体质量和观赏性更上一层楼。

中国类型片中的现实主义

1993年广电字3号文件《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及2002年《电影管理条例》的颁布,先后两轮电影体制和产业化改革,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市场化时代,商业类型片逐渐占据电影市场主导地位。

从1997年至2016年每年贺岁档国产商业类型大片来看,除了冯小刚的贺岁喜剧和徐峥的《泰囧》中有现实主义元素之外,《英雄》《功夫》《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十月围城》《让子弹飞》《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等古装、奇幻和武侠大片以及民国题材大片大行其道,成为当时中国商业类型大片的主流。

中国类型片中的现实主义:从《我不是药神》到《少年的你》

2017年《战狼2》《芳华》《前任3:再见前任》等三部有现实主义元素的商业类型片的大火特火,以及2018年暑期档《我不是药神》以黑马之姿大卖31亿元票房,意味着中国商业类型片进入了运用现实主义元素来讲“中国故事”的时代,古装大片风光不再,贴近和关注中国现实生活,或者表达民族情感,令观众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商业类型片成为电影市场主流。

目前,中国商业类型片对现实主义元素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真人真事改编电影

俗话说:现实生活比电影更精彩。这几年,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国产商业类型片,只要选择的事件和人物具有典型性,遵循市场规律、符合生活逻辑、引发观众共鸣,往往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中国类型片中的现实主义:从《我不是药神》到《少年的你》

《我不是药神》根据中国白血病患者陆勇给数百癌症病友代购印度仿制癌症药的真实事件改编,关注中国敏感社会问题,贴近生活,聚焦民生,打动了千千万万中国观众。

《中国机长》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机长刘传健机组由重庆飞拉萨时遭遇挡风玻璃破碎时,从容冷静操作,最终驾驶飞机安全降落的真实事件改编,影片很好地用类型化电影语言高度还原和渲染了这一事件,同样票房大卖。

中国类型片中的现实主义:从《我不是药神》到《少年的你》

《湄公河行动》根据2011年“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编;《红海行动》根据2015年3月中国在也门撤侨的事件改编;《烈火英雄》《攀登者》《夺冠》等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商业类型片,都取得了成功。

(二)虚构类型片中的现实主义

纯粹虚构的商业类型片中,不管是喜剧片、爱情片还是青春片,能够做到合情合理地把现实主义元素加入影片的作品,往往也能取得口碑和票房的成功。

《夏洛特烦恼》虽然是穿越题材的喜剧片,但是影片对现实讽刺与批判的美学风格,是其能赢得观众广泛好评的重要原因。片中“我的区长父亲”,讽刺教师收礼等社会现象,在制造笑点的同时针砭时弊。

《少年的你》表面是一部关注校园欺凌现象的现实主义影片,实际上糅杂了悬疑、犯罪、爱情、青春等多种类型元素,校园欺凌事件仅是其故事的切入点。类似的还有《悲伤逆流成河》。

中国类型片中的现实主义:从《我不是药神》到《少年的你》

《前任3:再见前任》讲了一个俗套的爱情故事,但影片对当代中国都市年轻人的生活细节有非常接地气的描写和刻画,对他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在调侃中有着煽情的处理,一下子戳中了年轻观众的笑点和泪点。

(三)警匪类型片中的现实主义

2013年4月上映的《毒战》,由杜琪峰执导、韦家辉等编剧,孙红雷和古天乐等主演,是以湖北鄂州市杨叶制毒案件为原型;2015年9月上映的《解救吾先生》,由刘德华、刘烨、吴若甫和王千源等主演,根据2004年演员吴若甫绑架案的真实事例改编,以纪实风格的拍摄手法,描写了北京警方与绑匪斗智斗勇周旋20个小时,最终成功解救了“吾先生”的故事。

中国类型片中的现实主义:从《我不是药神》到《少年的你》

最近热映的《除暴》,由韩三平监制,刘浩良执导,王千源和吴彦祖主演,则是根据中国内地公安上世纪90年代抓捕悍匪张君团伙的真实事件改编。

以上三部警匪片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都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由此可见,现实主义元素对于警匪片来说,只要运用得当,也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实主义是国产类型片在本土击败好莱坞的法宝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电影强国,电影工业化程度大幅领先其他国家,好莱坞出品的电影拥有全球电影票房,向全世界输出美国和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占领了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市场。

中国类型片中的现实主义:从《我不是药神》到《少年的你》

中国内地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逐渐放开本土电影市场以来,《亡命天涯》《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好莱坞大片备受中国观众追捧,不仅曾夺得年度票房冠军,《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更是曾高居中国影史票房总榜冠军。引进大片在中国内地的票房占比一度超过50%,比如2012年引进片票房占比52.4%,国产片47.6%。

与好莱坞在电影工业领域的高水准和成熟度相比,中国电影确实仍有很大差距,但是国产影片天然与本土观众具有的贴近性,这是好莱坞大片没法比的。
如果国产类型片把现实主义元素或中国文化元素运用得当,植根现实生活,讲好“中国故事”,那么在本土电影市场击败好莱坞将不成问题,这已经得到证明。

中国类型片中的现实主义:从《我不是药神》到《少年的你》

不过,中国电影的最终目标是要成为世界电影强国,中国商业类型片应该志存高远,除了加入现实主义元素和中国文化元素在本土击败好莱坞之外,还应该借鉴好莱坞商业类型大片的成功经验,争取走向世界。

中国电影如何才能走向世界?借用刚才皇甫老师发言中的一句话,那就是要拍出“民族性、人民性和世界性”。我们期待着那一天早日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现实主义   片中   中国   类型   好莱坞   真人真事   中国电影   票房   大片   元素   观众   影片   少年   事件   商业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