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她考上了名牌大学,开学第一天,反而被带进了公安局

小说:她考上了名牌大学,开学第一天,反而被带进了公安局

01

1989年,春。

晓玉出生于西北的一个村庄。

在那个“超生”的时代,孩子的出生本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在他们村里,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连接生婆都慌了神,接生了这样多的孩子,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孩子在半边脸上长出一片青斑的。

再加上是个女娃娃,长大后可如何得了?

这件事情很快在村里传开了,周围的邻居们茶余饭店无不在讨论这件奇怪的事情。

晓玉的叔叔在乡政府里工作,这件事情传到同事们耳朵里,更是觉得没有面子。

大家都觉得陈家生的孩子是个怪物,觉得陈家人真是家门不幸,更是他们陈家村人的“灾星”。

说来也蹊跷,那一年,就闹了大旱灾,庄稼严重受损,各家各户生存困难。

打记事起,晓玉就生活在旁人怪异的眼光以及背后不断的议论之中。

02

那是个重男轻女的年代。

晓玉的父母为了能够生个男孩,也为了能让晓玉避开被乡亲们鄙夷的环境,在晓玉五岁那年,又生了第二胎,尽管当时家里的经济环境仍旧很窘迫。

二胎出生的那个晚上,整个家族的人守在院子里候着。

期望能够生的是个男孩,期望能够自此改变家里的境遇。

当晓玉的母亲强忍着剧烈的疼痛,在接生婆的帮助下生下孩子的时候,家里人的表情瞬间都变了。

二胎,仍旧是个丫头。

生完孩子的晓玉父母,身体很是虚弱,特别需要人照顾。

父亲却总是唉声叹气,打不起精神,在照顾母亲的时候也明显心有余力不足。

叔叔的表现更是令人寒心,他和婶婶非但没有表示关心,反而总是冷嘲热讽。

这些话像针尖一样,母亲听进耳朵后,疼在了心里。

03

母亲是远嫁到这个村里来的,平时很少回娘家,毕竟路途太远。

生了妹妹后,母亲的身体一直很虚弱,不要说做农活,就是做家务活,都够呛。

这些,晓玉都看在了眼里,她想帮妈妈撑起一片天,无奈年纪太小,她也做不了什么活。

只是每次,父亲因为两个孩子都是女娃对母亲甩了脸色后,她对父亲的冷漠与恨意就多了一分。

小说:她考上了名牌大学,开学第一天,反而被带进了公安局

那天晚上,父母亲因为生活的琐事又有了些争吵。

父亲当时的情绪很是激动,母亲像是没有站稳,父亲随意一甩手,母亲后退了两退,身体一歪,直接摔倒在墙角,撞破了头皮。

这个时候,襁褓里的妹妹哭闹了起来,晓玉赶紧走上前去抱起。

尽管她自己还是个孩子,这一瞬间,她仿佛成了大人了。

母亲心里一时气不过,压抑了多日的委屈全部涌上心头,恨意顿生,追了出去。

04

母亲撵到了前院的大堂屋。

爷爷、父亲、叔叔、婶婶,他们一屋子的人坐在一起,正在谈事情。

母亲猛地掀开了门帘,对着父亲就是一通吼,一肚子的委屈,气愤在胸,语句也有些混乱,但是,仍然能够听得出来她是在指责父亲。

就在这时,只听“扑通”一声,母亲身体后仰,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

出手的不是别人,正是叔叔,手掌用力地将母亲推倒在地后,趁母亲还没站起来,他那穿着皮鞋的43码大脚,已经狠狠的踹在了母亲的腹部。

“连生两个,都是女娃,你还长脸了?!”叔叔怒吼。

这突如其来的待遇,令母亲甚感意外与羞辱。

她本想反抗,当她用胆怯的眼睛看了眼183身高的叔叔时,彻底打消了念头。

她的身高,不过160CM,反抗,自己只会再次受伤。

何必?

更令母亲心寒的是,父亲坐在那儿,冷冷地看着她,无动于衷。

05

考上初中那年,母亲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弟弟,背着用粗布做的麻袋,送晓玉去乡里的初中寄宿。

一路上,晓玉都很兴奋,母亲从来没有见过她这样兴奋的样子。

想着,考上个好学校对她来讲确实是件开心的事情。

实际上,晓玉想的是,总算可以离开那群讨厌的人了。

学校的食堂,供一日三餐。

走了12里的山路,确实太累了,母子们点了餐。

晓玉在喝胡辣汤的时候,狼吞虎咽,母亲一再交待她慢点吃,慢点吃。

晓玉哪管得了那么多,几口下去,手里的烧饼也吃了一大半。

小说:她考上了名牌大学,开学第一天,反而被带进了公安局

“妈,我长大了要当个很有钱的人,带你吃遍全天下所有的好吃的。”

母亲笑笑,“我娃孝顺,我相信你,好好上。”

晓玉狠狠地点头,眼睛里充满了光。

06

小的时候,晓玉一直以为长大了脸上的青斑会消失,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晓玉的青斑非但没有消失 ,反而越来越明显。

高中的校园里,有的学生已经开始早恋,这是晓玉从来不敢奢望的事情。

她期盼着有天自己能做一个医生,如此,才有机会研究自己的病该如何救治。

晓玉的学习成绩很优秀,同学们对她也很友好。

只有在校园,晓玉才能感觉到人间静好。

果真如校领导们所料,晓玉的高考成绩甚是优异,并且是全县的高考状元。

压抑在晓玉心头的石头,看到成绩单的时候,瞬间被甩成了粉碎。

她终于有机会,扬眉吐气。

这口气,与其他无关,与她可以彻底离开小村庄有关。

她在志愿表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专业。

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全乡全村的人,都为这个丫头感到欣喜。

唯独叔叔家,满脸的不屑一顾。

考上又如何,脸上的那坨“鸟屎”一样的胎记,跑再远也都是丢人现眼。

07

为了缓解家里的生计,母亲在村口开了个小店铺,卖些日常小百货。

生意算不得红火,但相对以前,总归是好了些。

眼瞅着晓玉也考上了大学,弟弟妹妹的成绩也都很优异,想着,这一家人总算快熬出头了。

谁知道,父亲带着几个伙计在邻县工地干散活的过程中,不慎踏空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

诊断结果,高度脑震荡。

消息传到晓玉母亲的耳朵里,她整个人惊呆了,当即两腿发软,倒坐在了地上。

继而,泪流满面。

小说:她考上了名牌大学,开学第一天,反而被带进了公安局

坚持了半个多月后,父亲还是去世了。

母亲的头发白了许多,人也很憔悴,像是一夜老了十岁。

弟弟妹妹都还年小,晓玉心疼母亲,心里有了想法。

母亲强忍着失去父亲的痛苦,勉强做着家务活,打理着店铺。

母亲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晓玉身上。

985大学的红色录取通知书,母亲看了一次又一次,忍不住偷偷掉眼泪。

晓玉和母亲商量,自己不想再读了,读大学的费用太高,再加上父亲的病掏空了家底,还欠了些债,她不想母亲再这样累下去。

母亲拒绝,坚决不从。

08

那天一早,母亲起床洗漱,留意到客厅桌上有张纸条。

“妈,我去小姨家看看,毕竟快开学了。”

母亲想着,路这样远,她这个时候跑去弄啥。

晚上,母亲给小姨打电话,小姨表示:“晓玉确实有来,不过呆了一会儿就走了,留下袋花生。”

母亲想着,晓玉可能是到处逛一逛就回来了,给自己买件新衬衣啥的,毕竟要去大城市读书,总归要穿着体面些。

谁知道,两天后,晓玉还是没有回来。

不知道晓玉人在何处,也没有办法给她打电话。

母亲着急,越想越乱,特别是父亲出事后,她就总是变得神经质。

无奈之下,母亲报了警,以女儿失踪的名义。

09

警方根据晓玉母亲提供的零碎消息,将范围圈在了邻市郊区的一家旅行社。

这是当地营业有两年的旅行社,以宣传本土的景点为主。

店老板叫阿六,是个快四十岁的中年男人,长得很肥美,表情却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阿六看到来的是警方,便马上机灵了起来。

再一听警方问询的人是晓玉,神情马上紧张了起来。

警方的态度很温和,阿六仍然对两个民警充满了防备,连连说自己不知道这个人。

两个民警一脸的疑惑,便告诉阿六有看到这个人,及时和他们联系,随即便离开了。

阿六没了兴趣去问两个办案的警察,到底是什么事情,但是他心里明白,不能轻易放晓玉离开。

小说:她考上了名牌大学,开学第一天,反而被带进了公安局

他的这个旅行社,虽然说是当地老牌的旅行社,但是因为自己不善于经营,生意做得一直很惨淡,每月客人寥寥无几。

在遇见晓玉之前,他都有关门的想法了。

10

有道是天无绝人之路。

那天旅行社来了一个年轻的女商人,说是她有一批客户很关键,想要在这里报团。

阿六喜出望外,再一听是一批,心里更是乐开了花。

但是,女商人也善意提醒了阿六一点,这些客户都是国外来的,如果能招待好,以后每月她都有客人带到阿六这里来。

原来,这位女商人是专门做外贸相关的生意的,每月都会有外国的商人来这里和她接洽。

本来是一件好事情,源源不断的生意流,阿六倒犯了难,他店里的小导游们都不擅长外文交流,顶多认得几个单词,那英语说起来要多蹩脚就有多蹩脚。

他心里一着急,决定大放血本,招聘懂英语的导游,吃住全包,提成另算,收入丰厚。

刚把这一张招聘的纸贴到门口,刚好晓玉路过,就走进了店里。

晓玉一听管吃管住,还有提成拿,觉得很适合自己,就决定在这里先呆下来。

再考虑以后的生计。

晓玉果真是说英文的好料子。

第一天旅行,晓玉的带客出行,令外国客人很是赞赏,不光是年轻女商人都特地打电话来肯定阿六会用人,晓玉自己也得了不少的小费。

11

阿六的旅行社“起死回生”,因为晓玉的出现。

晓玉也庆幸自己这样快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虽然是兼职,没有社保,但是她已经觉得异常幸运。

至少,她可以帮助家里分担,毕竟弟弟妹妹都还年幼,母亲也已经苍老。

阿六想着,可不能让警察把晓玉带走,自己就会少了这棵摇钱树。

再说,晓玉手里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样上进的姑娘怎么可能犯事呢。

不管了,先把旅行社的生意打理起来再说。

那天晓玉傍晚回到旅行社,结算当天的费用,这是她和阿六的约定,完成一个团就结算一次费用,而不是等到一个月完成。

毕竟,她很缺钱。

谁料,在旅行社门口,不等晓玉见到阿六,先见到的是一直在旁边守着的两位警察。

警察见到晓玉,眼睛里充满了欣喜,赶紧上前。

起初,晓玉感到甚是恐怖,待到警察说明了来意,她才意识到,自己这样选择消失式的离开,对母亲是多么的残忍。

12

母亲听到晓玉被找到的消息,简单收拾了行李,就搭车去了派出所里。

在派出所里,见到晓玉的母亲泣不成声,走上前去,声音直哆嗦,并用手掌拍打着晓玉的肩膀。

晓玉满脸的愧疚与自责。

她本来是想着再也不读了,早些工作,这样便能为母亲分担。

在生活的重担面前,她的梦想又算得了什么?

她只想尽快挣到钱,只有这样,才能把母亲带出村庄,才能让母亲活得有尊严。

继续读下去,又是无尽头的学杂费,这令她喘不过气来。

何况,家里还有弟弟妹妹,也都正在读书,她又何必拖累母亲?

母亲骂她傻,骂她没脑子,难道你毕业了不能挣钱吗?难道我老得干不动了吗?错,我还能干,我还能再干20年!!!

母亲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声音巨大,震得晓玉耳朵响。

在一边的警察,听到这些话,也感叹万千,纷纷劝说晓玉,听母亲的不会错,继续好好读书。

这天,正是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她不在校园,静静地坐在派出所的椅子上。

13

晓玉最终回了学校,她的离开让阿六甚感失去了一位宝贵人才。

阿六也感激晓玉的出现,不仅结算了该给晓玉的费用,还额外给了晓玉1000元钱,说是给她的鼓励,以后有什么困难还可以再找他。

阿六有个同学也在晓玉读书的城市开旅行社,阿六甚至联系了同学,要多照顾下晓玉,说是他刚认的妹妹,如果有兼职的机会就给她做。

晓玉在大学里拼命读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小说:她考上了名牌大学,开学第一天,反而被带进了公安局

晓玉不光光是学业做得好,只要是课余的时间,晓玉都去做了勤工俭学,利用一切的空隙赚钱。

在大学里,晓玉除了第一学期外,再也没有找母亲拿过钱,单独她的奖学金,就足够她的全部开销。

晓玉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那就是颜值上有不足,她对未来的路途很明确。

不等毕业,晓玉已经签好了就业单位,不是公立医院,而是一家整容医院。

这家医院在全国都有自己独立的运营机构,行业内也有着不错的口碑。

晓玉的眼睛很漂亮,上班的时候总是戴着口罩,帮她掩盖了面部的青斑。

14

五年以后,晓玉已经是整个集团的骨干医生,在同行业内小有名气,收入一路见涨。

晓玉在其他同事的协助下,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夙愿,那就是治疗好了脸部的青斑。

脸部没有青斑的晓玉楚楚动人,完全换了一副模样。

同事们有时拿晓玉开玩笑,工作又好,长相又好,就差得一个如意郎君了。

每次听到这些话,晓玉都一笑而过,她没有渴盼过爱情,她倒一直盼望着有朝一日能把母亲和弟弟妹妹接出村庄。

那个地方,是生她养她的地方,也遗留了太多她成长过程中的自卑与酸楚。

就在这天傍晚,晓玉正坐在书房里看最近的新闻资讯,母亲打来了电话。

当她听完这个电话后,已经一年多没有回家的她,心里甚是愕然,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这个春节,她本来是准备买了机票让母亲来她工作的城市度过的。

转念想想,还是买了回家的机票。

15

北方的除夕夜,处处充斥着年味儿。

天空下了雪,飘落在地上,很厚很厚。

空气里夹着寒风,还有烟花爆竹的味道。

晓玉在母亲的陪伴下,趁着昏黄的路灯,深一脚浅一脚的向村西头走去。

这是这样多年来,晓玉头一次,主动去往叔叔家。

听到敲门声,叔叔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出来开门,当看到在风雪中冻得脸部发红的晓玉时,他感到很是吃惊。

作为叔叔,他对晓玉一直很冷漠,时至春节,晓玉竟然会冒着天寒地冻来看他和家人。

更令他吃惊的是,现在的晓玉,长得落落大方,脸部肤质较好,那个青斑早已没了痕迹。

叔叔本想拒绝,他似乎是在躲避什么。

最终,还是母亲发了话,他们3个人,才一前一后地进了堂屋。

16

叔叔的儿媳,刚出月子不久。

儿媳面善,见晓玉来,赶紧招呼她坐下。

晓玉的心全在孩子身上,没有和她过多寒暄,便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这个孩子,眼睛又大又有神,额头也很高,是个有福之人,唯独,是个兔唇。

叔叔在政府里上班,因为还没有退休,他的人缘都还在,来看他孙子的人,络绎不绝,看了后都唉声叹气,有话也不知道如何当讲。

叔叔好面子,看的人多了,背后说得多了,他听得也多了,愈发觉得自己真是上辈子做了孽。

叔叔也打听了下,听说这种病的治疗费用会很高,但是能不能治好也不好说。

毕竟,他们这个县的医院治疗这种病症的案例特别少。

小说:她考上了名牌大学,开学第一天,反而被带进了公安局

叔叔早听晓玉母亲提过,晓玉是在一个整容医院工作,叔叔就曾想和晓玉联系下,看晓玉有没有办法,但是又说不出口。

晓玉小的时候,他何尝不是因为晓玉脸部的青斑对其冷嘲热讽。

17

叔叔抽了一根烟又抽了一根烟。

边抽烟边招呼着晓玉吃东西。

水果、瓜籽、花生、糖果、油条、油饼、枣糕......叔叔把能拿出来的都拿出来了。

唯独不提让晓玉给孩子看病的事情。

晓玉心知肚明,也不说什么。

坐了大半个小时,母亲提议,家里的灶台上还在熬着骨头汤,她得回去看看了。晓玉站起身,随同母亲一起,走出了房间。

叔叔站起身,送他们母女出来,嘴巴不停地唠叨着还没吃什么东西呢,还没吃什么东西呢,还没吃什么东西呢。

晓玉和母亲走出了很远,棉靴踩在雪地上,嘎吱嘎吱地响。

母亲自顾自地说了句,“造化弄人啊。”

晓玉没有答话,却有意识地转身回头望。

透过夹杂着纷纷扬扬的雪花的昏暗的路灯,有个人影还站在雪中,寒冷的天地之间,那被冻得像座雕塑的样子,令人心疼。

晓玉停下脚步,伸出胳膊用力抱住了瘦弱的母亲,红了眼圈。嘴角的泪水,是很久很久不曾体味过的咸......

【网图,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脸部   村庄   公安局   叔叔   商人   旅行社   弟弟   家里   父亲   母亲   事情   警察   妹妹   孩子   工作   大学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