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催越骂,孩子越磨蹭,用好这3条黄金法则,孩子想不自觉都难

你越催越骂,孩子越磨蹭,用好这3条黄金法则,孩子想不自觉都难

好孩子不是催出来的,也不是吼出来的。

与其喋喋不休地催促,不如学会用这3条黄金法则,培养孩子的自觉主动性。

作者 | 葡萄妈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

110接警中心接到一个小男孩的求救电话。

小男孩张嘴就大喊:

“你们过来吧!”

随后就是声嘶力竭地哭喊:

“啊!救命啊!救命啊!救……”

最后一句救命还没说完,电话就挂断了。

警察生怕小男孩有什么生命危险,急急忙忙找到打电话的地址,赶了过去。

却发现小男孩根本没有遇到什么危险。

只是因为不想写作业,就报警想让警察把妈妈带走。

你越催越骂,孩子越磨蹭,用好这3条黄金法则,孩子想不自觉都难

有网友说:“我家熊孩子为了不写作业,也是花样百出。”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

其实,让孩子好好写作业,也有小窍门。

如果父母运用好这3条黄金法则,一定能找到让孩子主动写作业的方式。

你越催越骂,孩子越磨蹭,用好这3条黄金法则,孩子想不自觉都难

吊胃口效应:

激起孩子的求知欲

姚晨曾经在微博上分享过陪孩子写作业的趣事。

她说:

“拿出了九成台词功力,辅导一年级土豆的语文读写作业……”

你越催越骂,孩子越磨蹭,用好这3条黄金法则,孩子想不自觉都难

儿子土豆,总是背不下古诗。

于是姚晨想了一个法子:

她不逼着孩子死记硬背,而是用生动的词语把诗中描绘的场景说出来,让孩子自己想象那个画面。

在孩子记不住的时候给些提示词。

当孩子背下来的时候,她便拍手鼓掌,给孩子以激励。

获得表扬的土豆开心得都原地走起了小碎步。

当“死气沉沉”的作业变得“活跃”起来,孩子的投入程度就会更高。

就像心理学里的“吊胃口效应”

意思是用好吃的东西引起别人的食欲,只为让人对一件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

这份兴趣,就是人们的内在动力。

这也正如心理学家赞科夫所说:

“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我上小学的时候,英语单词会读不会拼,成绩很差。

于是妈妈就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的单词拼写卡片,说要跟我比赛,看谁能记住的单词最多。

这种游戏性质的竞争,挑起了我的胜负欲。

为了赢过妈妈,我开始铆足劲去记单词。

虽然最开始的时候,我只能记住几个单词,每天都输给妈妈。

但慢慢地,我记下来的单词越来越多,最后超过妈妈。

于是“不服气”的妈妈,说要加大难度,除了拼写,还要造句。

在这种游戏比赛中,我对英语的兴趣日渐浓厚,成绩也提升了很多。

等上了初中,我化学课成绩很差。

因为我觉得那些金属元素、化学方程式难记又枯燥。

于是妈妈在网上找了几个在家就可以捣鼓的化学小实验的视频。

周末的时候就喊我陪她动手,验证一下。

当我开始动手做那些有趣的化学实验,看到神奇的结果,我就不由自主想要研究更多的化学知识。

要知道,学习和玩,大部分孩子都会选择玩。

当我们把知识融入到玩乐中时,孩子会更愿意投入其中。

因为这时候的知识,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打怪升级的乐趣。

你越催越骂,孩子越磨蹭,用好这3条黄金法则,孩子想不自觉都难

布利斯定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妈妈的吐槽。

她女儿上四年级,学校布置的作业并不多,她也没怎么给孩子报补习班。

但是奇怪的是,别的孩子最晚都是晚上九点、十点就已经写完作业,上床睡觉。

她的女儿埋头苦写,却经常到11点还没写完。

她觉得很奇怪,刻意观察了女儿写作业时的状态,才发现女儿虽然是在写作业,但语文作业写着写着,又换成了数学,没一会儿又换成了英语。

而且写到一半,女儿又跑出房间要吃点水果、看一集动画,说这是休息时间。

一来二去,时间过去了,女儿的作业才东写一点,西写一点,却一科都没真正完成。

记得有一个定律,叫做“布利斯定律”

它的意思是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一个人做事没有计划,行动起来就必然会是一盘散沙。

孩子写作业也是这样,如果没有规划,写作业的时候就容易缺少条理。

1. 做规划的第一步,就是时间管理

孩子放学后的时间,如何安排其实至关重要。

尤其是学习时间一定要固定下来。

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里内写作业,会让孩子具有一定的紧迫感,这种紧迫感也能让他快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可以用一个固定的时间表,安排好孩子每天需要完成的事情。

你越催越骂,孩子越磨蹭,用好这3条黄金法则,孩子想不自觉都难

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用灵活的清单打卡方式:

让孩子列出当天需要完成的作业,每完成一个,就打一个勾。

你越催越骂,孩子越磨蹭,用好这3条黄金法则,孩子想不自觉都难

时间计划表一旦制定好,我们一定要有原则地和孩子一起执行,不要随意变动。

建议父母和孩子定好每天学习的规则,比如先写作业后玩、写完作业自己检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2. 制定科学的学习规则

事有轻重缓急,人有喜好厌恶。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有次序地安排学习内容。

比如先做最重要的作业,先学习最需要提高的科目。

或者根据孩子的喜好顺序,先写喜欢科目的作业,让孩子逐渐找到写作业的成就感,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去完成一天的功课。

最后,父母可以给孩子定一些适宜的短期目标,让孩子有动力去学习,争取不断进步。

父母要帮助孩子制定计划,把时间规划好。

并且监督和帮助孩子严格执行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让孩子真正学会利用时间。

当孩子明确了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时,才能更好地投入其中。

你越催越骂,孩子越磨蹭,用好这3条黄金法则,孩子想不自觉都难

你越催越骂,孩子越磨蹭,用好这3条黄金法则,孩子想不自觉都难

同化效应:

孩子的行为,全都有迹可循

曾经有妈妈在班级群求助。

她说自己的孩子,放学回家不是想着看电视,就想坐在爸爸妈妈旁边,看他们手机。

写作业一点不认真。

甚至还会糊弄一下,就打开电视看动画。

有家长就问她: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这个妈妈回答说:

“我就坐在旁边看着他写作业啊,偶尔用手机看看新闻。”


“但是调成了静音,不会吵到孩子。”

你以为没有声音就不会打扰孩子。

可是,孩子却会因为你的行为,变得更容易分心。

因为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远远低于成年人。

如果身边再有什么容易让他们分心的事物,他们集中注意力去写作业就更难。

这也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同化效应”

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会逐渐接近参照群体或参照人员的过程,是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对外部环境的一种不自觉的调适。

而这种同化影响,除了父母的举动外,还有家庭环境的因素。

孩子学习、写作业的时候,环境很重要。

我看过很多家庭,对孩子写作业的地点选择都非常随意。

有坐在客厅地板,俯身在客厅茶几上写作业的孩子。

有坐在阳台上写作业的孩子。

而家里的沙发上、板凳上、卧室里,都是乱糟糟地堆放着书本和衣服。

这样的环境,或嘈杂,或凌乱,都十分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

孩子写作业的环境,应该是简洁、安静的环境。

所以建议父母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位置。

如果孩子房间里有书桌,书桌也应该靠墙放,因为无论窗外是否有景,孩子抬头看向窗外的时候,注意力还是容易被窗外的视野吸引。

最好也背对或侧对门、公共活动区域等,以免被家人的走动或活动干扰和影响。

你越催越骂,孩子越磨蹭,用好这3条黄金法则,孩子想不自觉都难

你越催越骂,孩子越磨蹭,用好这3条黄金法则,孩子想不自觉都难

记得俄罗斯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心平气和的、认真的、实事求是的指导,才是家庭教育的应有外部表现,而不应当是专横、愤怒、叫喊、央告、恳求。”

教育孩子,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孩子的写作业问题,是一个长期而久远的工程,父母一定要有耐心。

如果遇到问题,就找解决方法。

科学合理地处理问题,才会有助于孩子行为习惯的改善。

我相信,当父母遇到问题不急不吼、保持耐心,孩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孩子   好孩子   作业   定律   单词   法则   效应   兴趣   父母   女儿   妈妈   黄金   环境   时间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