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叔华:维权十年证明毛主席最爱的《浏阳河》是他写的

建国之后,毛主席为国为民殚精竭虑,闲暇之余,多是读书看报,也喜欢听戏曲,《西游记》导演杨洁曾经有两年时间专门为毛主席拍摄戏曲节目。

毛主席也喜欢听歌,对一首歌特别钟爱。1951年5月,一场歌舞表演在怀仁堂举行,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到场观看,气氛非常热烈。

当演出到《双送粮》时,毛主席被其中的一首曲子深深地吸引了,“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哪,出了个什么人……”

徐叔华:维权十年证明毛主席最爱的《浏阳河》是他写的

这首叫作《浏阳河》的歌曲朗朗上口、节奏欢快,把演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也把毛主席的思绪拉回了湘江边的那个县——湘潭,还有自己的老家韶山冲。

毛主席一边观看演出,一边回忆往事,不禁眼睛有些湿润了,当节目结束时,他情不自禁地带头鼓起了掌,为演员们的精彩演出喝彩。

此后,《浏阳河》成了毛主席最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中寄托了人民对他的爱戴和他对家乡的思念,在参加一些舞会时,乐队演奏的第一首歌曲就是《浏阳河》。

徐叔华:维权十年证明毛主席最爱的《浏阳河》是他写的

时至今日,《浏阳河》成为了经典歌曲传诵至今,演绎出多个版本,但它的词作者却鲜为人知,甚至有二十多年被当作无名氏所作的湖南民歌。

1950年,湖南省黎托乡作为试点进行土地改革,一批文艺工作者被编入湖南省湘江文工团土改工作队员,他们的任务是去田头采风。

19岁的徐叔华被分到了浏阳河畔,这让他很高兴,因为他就是长沙人,工作起来自然得心应手,田间地头常常能看到小伙子一边唱着歌一边和农民们交谈。

徐叔华:维权十年证明毛主席最爱的《浏阳河》是他写的

黎托乡的土地改革成功了,政府决定在黎托乡举行一场文艺晚会进行庆祝,并要求文工团的每个人都要创作一部作品参加文艺汇演,接到任务后大家都挖空心思准备。

秋收时节,分到土地的农民们热情高涨,他们推着小车哼着小曲去交公粮,一路上都是充满着希望的欢声笑语。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徐叔华顿时来了创作灵感:

“我想着一位爷爷和孙儿推着小车送公粮,不小心车陷水沟,他们想请一位青年帮忙抬车。青年有意逗弄,就对孩子说:你要是答得出我的问题,我就帮你抬。”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得解放?”

徐叔华很快就完成了创作,取名为《推土车》,后来又改名为《双送粮》,《浏阳河》是其中的一段歌词。在那场文艺演出中,《双送粮》大受欢迎,徐叔华乐得合不拢嘴。

徐叔华:维权十年证明毛主席最爱的《浏阳河》是他写的

让徐叔华没想到的是,《双送粮》太火了,火得被选送到北京演出,到了北京仍然很受欢迎,第二年更是走进了怀仁堂,赢得了毛主席的认可。

不过,《浏阳河》也成为了徐叔华的痛。由于种种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浏阳河》的词作者名字被标注为“湖南民歌”,这让他非常伤心。

1997年后,不再沉默的徐叔华开始走上维权之路,对那些仍然把《浏阳河》词作者署名为“湖南民歌”的发行商告上法庭,这一走就是十年。

徐叔华:维权十年证明毛主席最爱的《浏阳河》是他写的

徐叔华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自己就是《浏阳河》的词作者,谈到自己和《浏阳河》的这段悲喜渊源,他说“尽管人生路上有些坎坷,但能为艺术做出一些贡献,足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浏阳   湘江   怀仁堂   公粮   土地改革   文工团   湖南省   湖南   水路   江边   戏曲   民歌   小车   演出   最爱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