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打,打回去才是孩子面对欺凌的最佳方式

近年来,发生在校园的欺凌和事件屡见不鲜,

辱骂殴打、强迫脱衣、拍照侮辱……

不断引发社会关注,家长们都很关心。

如果自己的孩子,碰到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引发我们的思考。

前几天,一起校园暴力惨案震惊了所有人!

一位甘肃陇西的14岁少年,仅仅因为一副耳机,遭同校5名同学围殴,被活活打死。

有人打,打回去才是孩子面对欺凌的最佳方式

这群孩子,下手极其狠毒,张凯全身遍布重伤:后脑勺头盖骨被打破,左侧眼角处骨头骨折,背上一根肋骨骨折,下体肿成两个拳头大。最后,警方出具的尸检鉴定意见书上写着,这个名叫张凯的男孩,死于颅脑严重损伤。

有人打,打回去才是孩子面对欺凌的最佳方式

​可是这个傻孩子被打时,既没有跑,也没有还手,被打完之后还走回了教室,最后不幸去世。张凯的父亲张明德在外打工,每次和儿子通电话时,都会叮嘱看见别人打你,你就赶紧跑。

这个听话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和爸爸说,他当时到底有没有跑。

作为父母,看到了最现实的一点,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教导孩子应对暴力?

也许,仅仅是跑,已经不足以保护我们的孩子。

说真的,这些年看到很多“孩子伤害孩子”的新闻:

2015年,某个小学生因为被同桌欺负,同桌经常用笔戳她的手臂,还各种侮辱她,导致神经衰弱,不敢上学,最后严重到一听说上学,就浑身发抖。

欺负她的那个学生家长是学校的一个老师,所以班主任并没有对欺负的同学做出任何处理,听之任之,一直到这件事被媒体爆出,才对欺负的同学进行管教。

2015年,“高中女生遭同学轮番施暴,不敢吱声”视频传在网上引发热议,画面中,那个女生不断地被扇耳光,却一声不吭。

为人父母,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是希望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绝不是让他们被欺负的。

味的忍让,纵容了平庸的恶,也伤害了真正的善。

记得曾经有这样一则新闻,南京地铁上,一位中年男子给老人让座。

有人打,打回去才是孩子面对欺凌的最佳方式

当他站起身之后,突然开始对一旁的十七岁男孩发难:“你为什么不让座?”

没等男孩回应,男子一边骂骂咧咧,一边用脚猛踹男生胸口。

从头到尾,17岁的男孩像只乖顺的小羊羔,不还口、也不还手,无力地面对着陌生人的拳脚相加。男孩“乖乖”挨打的样子,让人又气愤,又心疼!

我们常教育孩子,不要打人,要有礼貌,要宽容大度。

但却忘了教孩子,当别人侵犯他时,只有勇敢地反击,才能保护自己。

而保护好自己,才是这世间生存最重要的法则呀!

别再说什么“打人的是坏孩子”。

我宁愿我的孩子做个“坏孩子”,也不想看到他老老实实的遍体鳞伤。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曾做客《开讲啦》,观众提问:如果孩子被打,您会支持他打回去嘛?

李玫瑾教授分享了自己孙女在幼儿园被小男孩欺负的案例:

孙女在幼儿园,被同班小男孩抱起后扔下,直接磕到脑袋,肿了起来。

李玫瑾教授就鼓励孙女打回去: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两只手拽对方耳朵,一疼,他就把你放下了。

有人打,打回去才是孩子面对欺凌的最佳方式

这个说法当时引来了众多争议。

有人说,这不是教唆孩子使用暴力吗?还有人说,这是以暴制暴,把孩子教坏了。

为什么孩子被欺负,一定要教他“打回去”?

如果不反抗,那个被欺负的孩子,会渐渐失去对世界的好恶判断,陷入坏人的恶里,终生受伤。

那个欺负别人的熊孩子,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欺负别人,伤害别人。

永远不要低估了小孩的恶,因为他们对作恶毫无自控能力。

其实,作为家长,我们不必狭义地理解“打回去”。

这三个字真正的含义在于,要让孩子拥有不打人的教养,也要有不被欺负的气场。

如果我们的孩子被打,记得告诉孩子,遇见暴力伤害,可以这样做:

1、严肃地大喊

第一时间,盯着对方的眼睛严肃地大喊: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对的!

一般情况下,迫于语言上的震慑,小孩子间的打打闹闹都会停止。

我们研究过很多校园霸凌案例,无一例外,沉默是被霸凌者的宿命,发声才是改变命运的开始。

2、及时求助

在语言劝告后,对方继续动手,基本上就能断定并非玩耍打闹,大概率可能是恶意伤害。

这时单纯的警告已无意义,教会孩子,在自己无法阻止暴行的情况下,一定要想办法借助其它力量来保护自己,比如告诉老师、向爸爸妈妈求助,或者打电话报警。

3、勇敢回击

在家长和老师协调后,对方如果还继续打人,那么请告诉孩子,一定要勇敢地还手,保护好自己是最重要的原则。

善良,不是一味忍让,不是懦弱承受。这些没有原则的善良,只会让坏人肆无忌惮地伤害我们。

我们的善良,一定要长出牙齿来,有原则,有底线,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4、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无论何时,遭受暴力威胁,不要瞒着爸爸妈妈一个人默默承受,爸爸妈妈会无条件的站在你这边。

父母的支持,给予孩子的不仅是安全感,还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保护自己的决心。

这样,孩子才会拥有“打回去”的底气。

我一直不赞成从前的教育方式,对别人的伤害要忍让,甚至要以德报怨,因为我觉得被伤害后不反抗,会让孩子渐渐失去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好恶的判断,让伤害的人知道自己不可以随意被伤害,其实就是一种本能。

有人打,打回去才是孩子面对欺凌的最佳方式

所以——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尊重精神和肉体的第一意愿,不害怕地反抗;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一定要披好你的铠甲,让他们无处可攻;

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也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让人得逞,但也不让人太伤。

不进一寸,也不失一毫。

我始终觉得,这个世界从来都是有经纬度的,不会因为你的忍让而缩水,也不会因为你的强悍而膨胀。你要懂得游刃有余,最好的方式是,内心柔软而有原则,身披铠甲而有温度。

孩子,做一个勇敢而温暖的孩子,不暖到烫伤自己,也不冷到冻伤身体,如果有人打你,就勇敢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回击。

你的回击越掷地有声,你的未来更充满坦途。

没有人可以照顾你一生,而你要学会爱着自己,从现在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孩子   都会   好恶   铠甲   这个世界   孙女   打人   暴力   善良   爸爸   教授   男孩   原则   同学   妈妈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