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5亿!一个人让《长津湖》值回票价

破5亿!一个人让《长津湖》值回票价


今年的国庆档,大片寥寥。


其中尤其瞩目的,当之无愧是《长津湖》。


有大导演、大制作的加持,又是时下最热门的战争题材。


上映第一天是工作日,依然斩获2亿票房。


昨天一大早我就去看了,片子整体质量尚可。


战争场面宏大又密集,血腥镜头也有,3个小时看下来甚至有点头晕。


能感觉到,电影在极力还原当时的整个国际形势、战场局势;


可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人——或者说,是里面那些在打完了解放战争之后,又重赴战场的老兵们。


(注:本文无关键剧情剧透,大家可放心阅读。)


01


文章要说老兵。不过《长津湖》的线索人物,是个新兵。


自小生活在渔村水乡的“街溜子”伍万里(易烊千玺饰),从来没离开过爸妈和家乡,每天唯一的乐趣就是跟小伙伴们琢磨怎么捉弄人。


撒泼打滚地要当兵,不过是因为“想让我哥看得起我”。


破5亿!一个人让《长津湖》值回票价


就这么着,稀里糊涂地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


哥哥伍千里(吴京饰),是解放战争中大名鼎鼎的“英雄连队”,穿插七连的连长。


破5亿!一个人让《长津湖》值回票价


跟《士兵突击》里的钢七连一样,这也是一支“有骨头”的连队。


一是敢拼命——“是用自己的大伤亡,换取大部队小伤亡”;


二是特能打——某炮兵营装备的八门大炮,有七门都是他们在战场上缴获的。


不过刚入伍的伍万里对这些都没有概念。


这群人在他眼中,大概更像是一群“嘴里没两句实话的骗子”。


军旅题材作品中的很多老兵形象都都是纪律严明、生活习惯一丝不苟;


七连不一样,万里这个野孩子闯进来,简直就是“狼崽子入了虎穴”。


“骗子1号”,炮排排长雷睢生(胡兵饰)


破5亿!一个人让《长津湖》值回票价


作为七连现存军龄最长的一个兵,连里的战士都叫他“雷公”“雷老爹”。


二哥伍千里,以及已经牺牲的大哥伍百里,都是被雷公手把手带出来的。


可是作为连队里的老大哥,他平时却跟“老成持重”这个词毫无关系。


伍万里第一次拿到枪,想跟雷雎生要点子弹。


雷睢生故作神秘地打开贴身的布包,掏出一把……打完了的子弹壳。


还忽悠伍万里:“里面的子弹头,等到了朝鲜再给你。”


害得伍万里把弹壳揣了一路,才有战友提醒他“这东西根本没用”。


“骗子2号”,火力排排长余从戎(李晨饰)


东北话叫这种人“欠儿登”,他好像一刻也安静不下来,总追着伍万里跑闹。


破5亿!一个人让《长津湖》值回票价


抢他的检讨书,当着全连的面高声朗读,还不忘嘲笑他好多字不会写:


“诶,这个‘检蛋书’是什么意思啊?”


一次急行军之后,队伍暂时原地休息。


伍万里坐在角落里,余从戎神秘兮兮地凑过来:“雷公的右耳朵被炸弹震得听不到了,你可以在他右边偷偷骂他。”


当时伍万里正在为自己没有子弹生气,果真凑过去小声骂了两句脏话;


结果被一脚踢在屁股上——才知道人家失聪的是左耳。


不仅糊弄新兵,也糊弄敌人。


只不过前者有多轻松,后者就有多残酷。


七连才刚刚入境朝鲜,负责运输的火车和铁路就被炸了。


破5亿!一个人让《长津湖》值回票价


只能背着“抢救”出来的家当一路步行,穿越毫无掩体的旷野平原。


在途中他们遇到了一片“乱石滩”,那是早就被轰炸机夷平的废墟,地上只有石块和尸体;


才刚走到一半,美方的战斗机就来了。


在没有任何地形和其他火力的掩护下,一旦暴露就是活靶子。


他们只能趴在地上装作尸体,赌飞机不会发现。


破5亿!一个人让《长津湖》值回票价


朱亚文演的指导员梅生,连队里唯一的“文化人”;


在解放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抽空自学了两年英语。


你以为这么有用的技能,怎么也得窃听个敌人情报才算物尽其用;

没想到还是用来骗人——混战时他躲在墙根下说了一句“watch behind”,就“骗”掉了两个美国兵的性命。



02


所以你才能知道,为什么这群老兵会如此“混不吝”;


在战争中,这是他们面对困境的缓解方式,也是跟敌人斗智斗勇的方式。


七连里的“能人”还有很多,比如单靠耳朵就能听出飞机高度的神枪手平河。


整天踢伍万里屁股的雷睢生是个优秀的实战指挥者,村庄争夺战中靠着给美军的照明弹数秒,在黑暗中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更让人惊叹的还是他开炮的准头。


七连冲锋时遇上岗哨里的狙击手,连长伍千里急得躲在掩体后面大喊:“雷公,你的炮呢?!”


雷睢生在十几米外的地方比划着方向,嘴上说着“别急别急”;


然后一炮发出,正中目标。


破5亿!一个人让《长津湖》值回票价


伍千里翻身而起:“雷公,你是我亲爹!”


可并不是每次,连长都会叫他“亲爹”。


美军长驱直入地向鸭绿江疾奔,志愿军就一路从南方北上朝鲜;


甚至没有时间带够补给——路过东北时,火车一边开,车下的人一边把自己身上的棉袄帽子脱下来,往车上丢。


拿着最普通的武器,穿着无法抵抗零下40°严寒的薄棉衣;


面对的却是藏在铁壳子里、飞在天空中的敌人。


七连老兵们的每场战斗,都像不要命一样打。


冲锋的、扔手雷的、放炸药包的,恨不得把自己也填进去。


破5亿!一个人让《长津湖》值回票价


伍千里为了炸毁对方的武器,直接滚到行进中的坦克底部安装炸药;


出来发现有比他还不要命的——几个志愿军已经爬上了坦克,准备撬开车顶丢手雷。


只能在后面一边追一边挥手,“七连的人下来!散开!”


在火光和巨响之中,分不清敌人和战友的血。


可这种“不要命”,只在战斗中生效。

一旦稍微能喘上一口气,所有人又立刻都想活着了。


经过漫长的行军,七连终于把电台送到了长津湖战役的总指挥部,全连进行休整和补给。


这大概是全片最“舒服”的时刻了,有屋子避寒,有吃的充饥。


余从戎就是这个时候抢走了伍万里的检讨,他一边念,屋子里的人一边笑。


大家终于能想一些寒冷、死亡之外的东西。


身为连长的伍千里,大概很想活下去。


不仅自己想活,更想让刚满19岁的弟弟活。


他把万里安排在了较为后方的炮排,拜托战斗经验最丰富的雷公照顾;


无论战场上的局势有多混乱,从来没有忘记往弟弟的方向多瞟几眼。


此时弟弟的检讨正在被“当众处刑”,伍千里却掏出了兜里的“老家房子装修图”;


他平时很少掏出这个,更多时候是拿着那个写着全连战士名字的笔记本,画上一个个代表着“牺牲”的红框。


破5亿!一个人让《长津湖》值回票价


那个小小的楼房和院子,将是那是在水上漂了一辈子的父母将要住进的房子;


也将是在战争结束之后,他跟仅剩的亲人们共同生活的家。


后来牺牲的某位老兵,应该也想活下去。


尽管在漫长的战争中,他在老家已经不剩下任何亲人。


尽管他在战况最激烈的时候,提溜着新兵的脖子让他“冷静,不要冲动”;


结果转头就骂骂咧咧地端起炮筒,亲身示范了什么是真正“不要命的冲动”。


听伍千里劝自己打完仗干脆跟着自己回老家,“反正你在那边也没有什么牵挂了”;


他脏兮兮的脸上露出嫌弃,“你的房子到时候肯定脏的像猪圈”。


可是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到来,才暴露内心最深的恐惧:


“别,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


03


不过队伍中最想活着的,可能还是指导员梅生。


他原本已经退伍了,收到消息又骑了十几个小时的自行车赶回部队集结,“老婆哭了一路”。


破5亿!一个人让《长津湖》值回票价


梅生身边总带着一张照片,上面是他8岁的女儿;


后来照片在战场上被烧掉了一半,他摸着黑色的边缘哭:“囡囡对不起,爸爸对不起你”。


朱亚文后来在采访中聊起梅生,将他形容为“一个悲情的角色”。


“在这场战役前,他的人生设想完全是另一个方向。而从战斗经验来看,这又是有去无回的战场。”


破5亿!一个人让《长津湖》值回票价


按照这个标准,那么七连几乎每个人都是悲情的。


我其实很早就在为这些老兵们伤心了,心理活动正如一位观众所说:“知道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回不来了。”


《长津湖》之所以能有这么强的吸引力,除了几大导演的加持外,另一张隐形“王牌”是编剧兰晓龙。


因为“穿插七连”暗合了《士兵突击》中的钢七连,让不少人自动脑补了“兰晓龙宇宙”。


电影上映之前,就有人把预告片中的画面跟钢七连的入连仪式剪在了一起;


“抗美援朝时钢七连几乎全连阵亡被取消番号,被全连人掩护的三名列兵却九死一生地归来。”


破5亿!一个人让《长津湖》值回票价


而七连长高城的一段话,几乎也能完美套在伍千里们身上——


“你知道七连多少次从尸山血海中爬起来……那些千军万马在喊胜利,在喊万岁,七连没有声音,它只是埋好战友、包上伤口,跟自己说我又活下来了。”


破5亿!一个人让《长津湖》值回票价


对于兰晓龙宇宙的资深粉丝来说,《长津湖》就像是钢七连的前传;


尽管电影并未拍完老兵的故事,但身为一个总是冲在前线的连队,我们几乎可以猜测后续战况的惨烈。


尤其是历史上的长津湖战役,早就已经告诉我们结局。


第9兵团把美军赶回到了三八线以南,付出的则是几万人伤亡的代价。


之前八一电影制片厂拍过一部有关长津湖战役的纪录片。


里面详尽地记录了当时的艰难——志愿军如何靠双脚翻过高山,士兵们手脚被冻伤、走着走着就倒下去。


破5亿!一个人让《长津湖》值回票价


但有一个老兵,几十年后还记得自己奔赴战场时的心情。


“(听说要去朝鲜的时候)我连刮胡刀都放下来了,打好回来再刮胡子来得及的。”


破5亿!一个人让《长津湖》值回票价


对于伍千里来说,盖房子看起来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和平已经到来了,家乡早已是山清水秀,只等他打完这一仗。


每一个从枪林弹雨中闯出来的老兵,都不会不知道战场的残酷。


那么为什么要打?片中给出了理由:“这场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


《长津湖》上映之后,很多人都在津津乐道陈凯歌那个浪漫的转场镜头——


伍万里跟哥哥吵架要跳车,打开火车门,映入眼帘的是无比宏伟的万里长城。


可我却总是想起电影的开头,那个“稍显普通”的画面。


从战场回来的伍千里坐着船归来,日光金灿灿的,映着水面涟漪。


旁边有渔翁在捕鱼,伍千里吹了一下哨子,船边的鸬鹚被吓得展了展翅膀。


破5亿!一个人让《长津湖》值回票价


无需多说什么,你就理解了他,他们,为什么毫不犹豫地重返战场。


就像在所有的爱国歌曲中,最受欢迎的始终是那首《我的祖国》。


它来自同样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上甘岭》,却没怎么提民族大义、军人气节。


只是轻轻吟唱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文章来源:Vista看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解放战争   弹壳   掩体   朝鲜   雷公   连队   志愿军   连长   新兵   伤亡   战友   票价   战役   战场   敌人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