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直播喝农药遭起哄,为什么自杀事件中总有那么多“起哄者”?

前几日,博主“罗小猫猫子”在直播中喝农药自杀,经抢救无效身亡。事件相关话题迅速上了热搜。花季美少女以这种方式告别世界,令无数网友唏嘘不已。

网红直播喝农药遭起哄,为什么自杀事件中总有那么多“起哄者”?

图源:微博截图

从网上留存的一些视频影像来看,罗小猫猫子情绪状态差不是一天两天了。据考证,罗小猫猫子在亲密关系中遇人不淑,与前男友分手后存在一些“纠葛”,前男友明里暗里引导舆论向她泼脏水,即使她出面解释也无法避免被网暴。

她曾在网上袒露自己患上抑郁症,在自杀事件发生前还发布短视频称“这是最后一条视频了”。

网红直播喝农药遭起哄,为什么自杀事件中总有那么多“起哄者”?

图源:抖音截图

在早期一点的照片中,也能看到小猫露出的手臂上有自残的痕迹。

网红直播喝农药遭起哄,为什么自杀事件中总有那么多“起哄者”?

图源:微博截图

到底是什么成为了压死“罗小猫猫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家属和许多网友都认为直播间网友的怂恿逃不开干系。

网红直播喝农药遭起哄,为什么自杀事件中总有那么多“起哄者”?

图源:微博截图

目前罗小猫猫子的直播间已经被封,但从网友保存的截图来看,在猫猫子情绪状态极差拿农药瓶直播时,有几个网友在评论区猛刷“快喝快喝”,催促她快点喝下农药。

网红直播喝农药遭起哄,为什么自杀事件中总有那么多“起哄者”?

图源:微博截图

这不是第一起“自杀起哄事件”。

2018年6月20日下午。甘肃庆阳,一名身患抑郁症的19岁女孩爬到当地百货商场8楼意欲轻生,楼下很快聚集了一群围观看客。

在公安、消防部门紧急布置施救措施并开导女孩时,底下的某些看客竟然高喊“你倒是快跳啊!”“丢不丢人?快跳啊!”……甚至有人打开了直播,在社交平台掀起了一阵“狂欢”:

网红直播喝农药遭起哄,为什么自杀事件中总有那么多“起哄者”?

触 目 惊 心

最终,这位女孩在围观看客的惊呼和“叫好”声中,一跃从8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以“自杀”、“起哄”为关键词在网上搜索,类似事件屡见不鲜。为什么在有自杀事件发生时,总会不合时宜地存在“起哄叫好者”呢?

“群氓之恶”何以存在?

那些自杀事件中的怂恿者,隐匿于群体,以冷漠为刀,给了轻生者们最后一击。

这些“线下干啥都不行,围观起哄第一名”的生物,为何面对他人自杀,也能如此缺乏共情力,甚至聚众狂欢他人的死亡?

网红直播喝农药遭起哄,为什么自杀事件中总有那么多“起哄者”?

古斯塔夫·勒庞等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类群体称之为“群氓”

群氓是一群因某一事件或情绪聚在一起的群体,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是无名和类似的,而且每个个体的独立思考都被削弱了。每个个体的行动都被一种“集体精神”所驱动,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愚蠢,进而产生了群体性迷失。

乌合之众的情绪是高昂而骚动的,凭借盲目且难以控制的群体力量在放纵和暴力行为中表达他们的梦想、情感、欲望。

在互联网空间,乌合之众们更加隐秘,也更加“高效”。

网络群氓现象,通常是指在网络平台上一些网民背离网络多元化理念而形成高度集中的极端观点聚集,对新闻事件进行非理性的极端化抗议、声讨、谩骂和攻击,形成消极舆论和情绪流瀑。

罗小猫猫子事件中那些冷漠的怂恿者,因为“怀疑你作秀,不然你死给我看看”的相似心理感受而形成了一个心理群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致的心理诉求——催命。它们素未谋面,却亲密联手为他人送上致命一刀。

或许有人要跳出来质疑:是她自己要自杀的,这能怪别人?

根据罗小猫猫子的闺蜜所言,小猫其实没有十分坚定的“求死欲”。她的自杀,是被起哄后的冲动行为。

网红直播喝农药遭起哄,为什么自杀事件中总有那么多“起哄者”?

图源:微博截图

在引发冲动决策的因素中,情境因素十分重要。

Damna等学者归结了冲动决策的四个主要特征:缺乏严密考虑,构思不充分;表达的草率;采取与所处境况不符或过度激进的行为;决策通常会引发使人不快的后果。

大量研究表明,情境的感染性会对人们的决策产生影响。影响有多大呢?

菲利普·津巴多教授曾做过一个很有争议的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结果揭示了“情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即受到外界情境极大感染的情况下,个体行为会被情境裹挟,绅士也会变成恶魔。

网红直播喝农药遭起哄,为什么自杀事件中总有那么多“起哄者”?

好奇实验过程的,建议观看《斯坦福监狱实验》| 图源:电影海报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那这些不无辜的雪花到底能不能被追责呢?

起哄者“怂恿”自杀,到底该如何追责?

罗小猫猫子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个深秋。

事件发生后,网友们对年轻生命的陨落十分惋惜,同时对直播间里的起哄者十分愤慨:午夜梦回的时候,你们不会被噩梦惊醒吗?

网红直播喝农药遭起哄,为什么自杀事件中总有那么多“起哄者”?

网红直播喝农药遭起哄,为什么自杀事件中总有那么多“起哄者”?

图源:微博截图

自杀事件的起哄者显然有明显的主观恶意,那它们到底要不要负法律责任?

法律大V庞九林律师向壹读表示,围观、鼓励甚至怂恿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自杀,不构成犯罪。沈阳良友律师事务所的刘律师也持同样看法:只有达到教唆的程度才构成犯罪,单纯的起哄不违法。本案中罗小猫猫子患有抑郁症,也不被认为是法律上不具备行为能力的精神病范畴。

起哄者漠视生命,实在令人不齿。不构成犯罪,并不代表不会被追责。

相关法律学者曾在研究中界定了处理此类起哄者的基本原则:行政违法责任为主体、民事责任为辅,特别严重情形承担刑事责任。

庞律师认为,在他人自杀时起哄、鼓励,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现实中都属于扰乱社会秩序行为,属于寻衅滋事行为,应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应规定对其进行拘留罚款。

网红直播喝农药遭起哄,为什么自杀事件中总有那么多“起哄者”?

曾有先例 | 图源:凤凰网资讯截图

情节十分恶劣者,可以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论处。

【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另外,此类恶性事件发生时,平台是否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呢?

律师表示根据民法中避风港责任原则,平台方应该对不当言论予以屏蔽、断开连接等行为,消极管理需担责。法理要求如此,但实际操作起来确实困难。平台方很难做到实时、全面的监管,但本次事件发酵后,平台方应该更加警醒,更加注意对平台信息的甄别和管理。

网红直播喝农药遭起哄,为什么自杀事件中总有那么多“起哄者”?

在性命攸关的当口,每一个起哄者都不是无辜的雪花。即便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生而为人,也请善良。


文章来源:
壹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斯坦福   群氓   小猫   看客   情境   截图   农药   群体   情节   个体   情绪   律师   事件   生命   网友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