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迷送她绰号“天下第一娘”:纪念天津评剧名家马淑华

天津评剧院有位著名旦角演员,名叫马淑华。她1959年考入天津评剧院少年训练队,从师宋树芳、孙桂君、李宝顺、新翠霞,1966年分配到天津评剧院。 马淑华的声音明亮甜美,演唱韵味浓郁,表演既继承了刘派的刚柔相济,又吸收了爱派、白派的精华。不幸的是,2020年1月3日上午,马淑华因病逝世,享年74岁。

提到马淑华很多人一定会想到《杜十娘》,如果说《杜十娘》是她走向成熟的标志,那么她的第一出戏《祥林嫂》便是成功的起步。

马淑华曾获第七届中国戏曲梅花奖,她成功塑造了杜十娘、祥林嫂等众多经典人物,特别是以以演绎悲剧形象见长,她曾经说过:“我饰演几乎都是悲剧人物,将自己最深的情感融入其中,为她们悲、为她们哭,我觉得,这一辈子就是为评剧‘还泪’而来。”

对于一些钟爱评剧的朋友来说,马淑华老师的作品堪称一代经典,她的代表作《杜十娘》、《祥林嫂》、《杨三姐告状》至今都常常被拿出来翻看。

戏迷送她绰号“天下第一娘”:纪念天津评剧名家马淑华


马淑华出生于1946年的天津,那时候她的奶奶十分喜爱评剧,时不时地就带着马淑华去评剧院看戏,从小就耳濡目染,家里来了客人让她唱一段,她也毫不害羞扭捏,拿着手巾就唱了起来,唱到动情之处还双膝跪地,表演得有模有样。
1959年,十三岁的马淑华经过初试、复试,从几千号人中脱颖而出,进入天津评剧院少年训练队。直到1966年,马淑华由于表现出色,被调入了天津评剧院,从此她的评剧生涯正式开启,这一演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直到她退休。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马淑华出演了现代戏《返青记》,她演绎了一位女知青,观众在经历了多年没听到传统戏的黯淡后,猛然一听马淑华“刘派”铿锵有力的风格,深受震动,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1977年10月,天津评剧院排演《祥林嫂》,马淑华从参加选拔的7个人中力拔头筹,饰演祥林嫂一角,也正是凭借这出戏,马淑华开始在评剧界走红。
  《祥林嫂》第一场在民族文化宫演出,让马淑华印象深刻的是,戏的最后一幕是在寒风凛冽中,祥林嫂满腔悲愤地控诉着当时社会的野蛮残酷,最后颤巍巍地倒地死去。

戏迷送她绰号“天下第一娘”:纪念天津评剧名家马淑华

大幕缓缓拉上,但是在拉幕过程中,台下一点掌声也没有,马淑华心里有些忐忑:

“怎么回事?演得有问题吗?”

结果幕刚一拉上,观众的掌声“轰”一下就起来了,马淑华吊着的心才慢慢放下。

演出结束后,马淑华一出剧院,看到观众正在门口排成两队等她,很多人在高喊:“马淑华!马淑华!”听到观众给予的欢呼声,马淑华激动得都快落泪了。
  在那一年的时间里,她在天津所有剧场都演出一遍,三百多场一场没落下。“你就是‘戏魔’。”爱人邵家友对马淑华说。

戏迷送她绰号“天下第一娘”:纪念天津评剧名家马淑华


上世纪八十年代,马淑华推出了她的代表作品《杜十娘》,她如泣如诉的唱腔,以喜代悲、悲喜交加的演绎,使得杜十娘这个人物鲜活起来,之后她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杜十娘'',直到如今评剧学员们学习《杜十娘》时都依然将马淑华版本作为范本。观众甚至给予其“天下第一娘”的赞誉。

戏迷送她绰号“天下第一娘”:纪念天津评剧名家马淑华

在演出《杨三姐告状》时,马淑华是按刘派风格设计的唱腔,和新派《杨三姐告状》不太一样,这出戏在华北戏院连演上百场,场场爆满。

马淑华凭借着《杜十娘》和《村南柳》这两出戏的精彩表现,获得了第七届中国戏曲梅花奖。

戏迷送她绰号“天下第一娘”:纪念天津评剧名家马淑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评剧   天津   旦角   现代戏   戏迷   唱腔   绰号   人中   台下   名家   掌声   悲剧   观众   演出   风格   少年   中国戏曲   人物   天下   马淑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