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在《天龙八部》里为什么要设一个逍遥派?

在金庸武侠小说里,如果说《碧血剑》和《书剑恩仇录》仅仅是金庸对武侠世界“略窥门径”的话,那么到了《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时代也只能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而到了《笑傲江湖》和《天龙八部》时代才真正达到了随心所欲行云流水的境界。而《倚天屠龙记》正是这两种境界的分水岭。

金庸在《天龙八部》里为什么要设一个逍遥派?

《倚天屠龙记》从“侠之大者”上升到武林门派的争斗,正如郭襄一驴一剑独游到河南少室山山下,望着少林寺寺院,心想:“少林寺向为天下武学之源,但华山两次论剑,怎地五绝之中并无少林寺高僧?难道寺中和尚自忖没有把握,生怕堕了威名,索性便不去与会?又难道众僧侣修为精湛,名心尽去,武功虽高,却不去和旁人争强赌胜?”

金庸通过郭襄心中的疑问,从少林寺开始把武侠引向了各大门派,由此上升到更广阔的武林世界。

《笑傲江湖》又把武林各大门派为了武林盟主的争斗展现的淋漓尽致,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可以说,从武侠小说来讲,《笑傲江湖》的完美已经没有了上升的空间。然而,金庸却跳出各大门派,把武学升华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完成了惊天动地的巨作一一《天龙八部》,而他自己也到了“傲视群雄”逍遥自得的境地。

其实,在天龙里与其说金庸写逍遥派,不如说写他自己。

金庸在《天龙八部》里为什么要设一个逍遥派?

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位作家以宋词作为书的目录,尽管像四大名著等书的目录每一回都包含诗意,但相比金庸的洒脱差距何等之大。以无龙目录前二十回为例,前十回:青衫磊落险峰行,玉壁月华明。马疾香幽,崖高人远,微步縠纹生。谁家子弟谁家院,无计悔多情。虎啸龙吟,换巢鸾凤,剑气碧烟横。这十句词是前十回的目录,正是调寄《少年游.本意》。

第十一回到第二十回:向来痴,从此醉,水榭听香指点群豪戏。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昔时因,今日意,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虽万千人吾往矣,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这是调寄《苏幕遮.本意》。

第二十一回到第三十回,是调寄《破阵子.本意》;第三十一回到第四十回,是调寄《洞仙歌》;第四十一回到第五十回,是调寄《水龙吟》。

无论是从诗词格律和造诣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堪称为精典之作。现代人写北宋时期的故事,用宋词作目录,你说潇洒不?简直是逍遥之至。

金庸在《天龙八部》里为什么要设一个逍遥派?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里,通过洪七公已展露“逍遥”之意,洪七公身具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和逍遥游三大绝技。逍遥有缥缈欲仙之意,轻灵飘逸,闲雅清秀,但是无论是作者还是洪七公,都没有达到。尽管洪七公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誉,但大都是为了寻找美食,与逍遥差之甚远。

《神雕侠侣》的独孤求败,从名字上来看,即孤独又争强好胜,亦不能称为逍遥,但已具备逍遥的影子。

到了《倚天屠龙记》,金庸才把逍遥二字真正提出来,通过明教光明左右使者杨逍和范遥并称“逍遥二仙”,但金庸把逍遥二字分开,而且阳顶天去世后范遥的遭遇,亦不能称作逍遥,不过已经透露出一个“仙”字。

《笑傲江湖》金庸才进入了逍遥世界,也仅仅是进入。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从名字上就够逍遥了,其中还有北冥神功的分支吸星大法,但是任我行总想一统江湖,没有达到逍遥欲仙的境界。

无论是洪七公、独孤求败、杨逍范遥和任我行,逍遥都体现在个体身上,而且都处于孤独和受江湖武林制约状态,都没有达到无拘无束的境地。应该有这么一个派别一一逍遥派。

金庸在《天龙八部》里为什么要设一个逍遥派?

《天龙八部》应运而生出逍遥派,既然是逍遥派,就应该超出武林具有神秘之感。逍遥子创立逍遥派,收三个弟子:无崖子、天山童姥和李秋水。逍遥派自创之日,江湖并不得而知,要不是无崖子被自己的徒弟丁春秋暗算,无崖子的另一个徒苏星河摆下三十年珍珑棋局虚竹误打误撞,被无崖子倾注70年功力并得逍遥派掌门扳指,恐怕世人仍不知逍遥派之名。即便是丁春秋自创星宿派和苏星河收徒“函谷八友”,仍不称属于逍遥派。天山童姥在灵鹫宫靠生死符控制36洞72岛,也从不在江湖走动,而李秋水与无崖子分开后靠美貌嫁入西夏成为王妃。

无崖子和李秋水在大里无量山玉洞中出来练剑,透过月光映衬在悬崖峭壁上,世人以为“仙人”。即使李秋水和天山童姥在无崖子身上争风吃醋,也局限在逍遥派内部,不与江湖有染。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地步。

金庸在《天龙八部》里为什么要设一个逍遥派?

而逍遥派武功像北冥神功、凌波微步、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阳掌、小无相功、生死符和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等,不仅飘逸,而且功法令人匪夷所思。当然,要想超出武林,必然要超出武林至高无上的武功。

实际上,自从一开始段誉误进入无量山玉洞中看见李秋水的妹妹李沧海的雕像称作“神仙姐姐”,不只是长相美貌,而且有一种仙境,在得到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后,便在武林大放异彩。尤其北冥神功,为后来的六脉神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逍遥派要达到真正逍遥,还应包括医卜星相、琴棋书画和五行八卦,这些都在“函谷八友”身上体现。而虚竹被无崖子和天山童姥看中,不仅是虚竹心地善良,从侧面也反映出,要想逍遥心中必须去除一切功名利禄争强好胜等杂念。

金庸在《天龙八部》里为什么要设一个逍遥派?

《天龙八部》里的乔峰、慕容复、鸠摩智、四大恶人、玄慈、游坦之、阿朱阿紫、丁春秋、萧远山、慕容博等,都没有好的结局,只有与世无争的段誉和虚竹最终成大器者。天龙里设立一个逍遥派,暗示着要想真正逍遥自在,江湖恩怨、功名利禄一切都是浮云。

金庸写完《天龙八部》,已经达到了“江湖上”无我的境地。在完成武侠世界又像历史小说的另一篇辉宏的巨著《鹿鼎记》后,欣然收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逍遥派   笑傲江湖   天山   龙里   武功   独孤求败   少林寺   神功   本意   门派   境地   逍遥   境界   江湖   目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