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人过四十岁,三大别离罪”,到底是哪三大别离?有无道理?

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在古代,人的寿命普遍都比较短,一般来说,到了四十岁便已算老同志,到了该退休养老的年龄了,所谓不惑,说白了就是:不要有什么疑惑了,该退位让贤了……

然而,如今的四十岁,却是上有老下有小正需要努力奋斗,远未到退休养老的壮年期,就像现在的80后,他们谈爱情太晚,聊解脱似乎又太早,正是处在“人过四十岁,三大别离罪”,向所有美好说拜拜的“别离期”。

经过悲喜交加的锦瑟沉淀,在岁月转角遇见扊扅佳人;行遍千山万水的迷茫崎岖,于青春尽头留下一湾清泉......

......告别曾经,人生终须三别......

俗语“人过四十岁,三大别离罪”,到底是哪三大别离?有无道理?

第一大别离:对于青春年华的告别

小时候总向往长大,认为小孩的世界很烦恼,很寂寞,很无助;长大后却发现:原来大人的世界更烦恼,更寂寞,更无助......于是,便又想回到从前,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经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历经了成长的起起伏伏,成熟的过程其实就是经历的越多,体味的越多,最后距离那个最终“快乐”,便就越来越远。

离开了童年,我们才会感慨无知的快乐;告别了校园,我们才会明白求学的轻松;成立了家庭,我们才会懂得爱情的纯真......

人啊,只有经历了,失去了,重新拥有了,又失去了后......或许才能感悟欢心的真谛,才会恍然从前的快乐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我们也曾有过青春岁月,也曾有过似水年华……

我们在田野里堆泥巴,在玉米地中捉迷藏……我们曾为两分钱的洋画争得死去活来,也曾为两毛钱的肉包子推来让去……

谁的青春不年少,谁的青春无烦恼?

俗语“人过四十岁,三大别离罪”,到底是哪三大别离?有无道理?

然而如今这些承载着所有青春的美好回忆,却早已消失在时间之海,漭漭乾坤......一去不在复返……

青春是美好的,难忘的……也是终究不会回头的……

如今的80后,也已到了青春年华的告别之日……虽然有很多不舍,太多不愿,但无情的现实却不得不让我们选择放下,割断不舍。

刘德华的《今天》中曾这样唱道:走过岁月,我才发现世界并不完美,成功与失败或许都有一些错觉……如果要飞得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

如果说冲动是二十岁的地平线,无怨是三十岁的地平线,那么青春便就是四十岁的地平线……四十岁的人想要飞得更高,就应该忘掉青春,放下过去,着手当下,拼搏未来……

虽然听起来很残酷,甚至还有些残忍……但这就是现实……

俗语“人过四十岁,三大别离罪”,到底是哪三大别离?有无道理?

别了,青春年华......纵然岁月会在脸上留下痕迹,然心却永远年轻!

第二大别离:向稳定的生活节奏说再见

如果40岁之前,可以放开手脚的去为生活打拼,那么40岁之后,便就只能缩手缩脚的去承担职责与重任:

父母的两鬓渐渐斑白,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需要人陪伴;孩子的个子蹭蹭上长,衣服鞋子,学业工作,越来越需要花钱……

房贷车贷,各式各样的生活开销……有结婚早的,甚至这时侯便要开始准备子女成家的钱……

来自生活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打两种工,挣三份钱,每天很早起床,很晚才能睡觉……

我们或许已好久没有睡过一次懒觉了,好久没有与爱人一起看过一场电影了……甚至我们都已经好久没有好好吃过一顿晚饭了……

中年危机已经把我们推到了风口浪尖,剥夺了我们所有的空闲,打乱了我们原本该有的生活节奏。

我有一个同事小孩病了,需要一大笔医疗费,为了不耽误孩子的治疗,他每天下了班后还要跑美团,一直忙到夜里12点才回家睡觉,已经连续好几个月了......

一开始我们总以为实现独立了,生活便可以过得越来越幸福,可实际上实现独立后,我们的生活节奏只会越来越快,越来越朝着我们所向往目标偏离着......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人生越来越敏感......

俗语“人过四十岁,三大别离罪”,到底是哪三大别离?有无道理?

别了,稳定的生活节奏......纵使前路布满荆棘,吾辈亦当一笑徜徉......

第三大别离:与事业巅峰期渐行渐远

如果说35岁左右,是一个人的事业巅峰期;那么过了40岁基本就属于日暮西山,薰薰穷途了。

其实这也不奇怪,比如说:秦皇嬴政,21岁亲政,22岁诛嫪毐,30岁统一六国,39岁称帝......

再比如:王勃14岁应举及第,25岁便已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与卢照邻,杨炯,骆冰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了。

还有康熙,22岁平三番,24岁统一台湾,36岁平定葛尔丹,40岁便已有好几位孙子了。

不光古代如此,现在也是这样:一个企业特别是那种蒸蒸日上的大企业,跨国公司,他们是绝对不会浪费精力培养老人的,一般来说,如果你过了35岁还没有受到重用,那便表示没什么前途了,更不用说40岁,那样的年纪如果还没有什么建树的话,基本就是混吃等死,或者等着被裁了。

所以,“要建业,趁年轻”,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也不是绝对,比如说刘邦,60岁才当上皇帝,建立江山,只不过,这也是个例......为什么“要建业,趁年轻”?

因为过了40岁在“建业”的话,会遇到很多困难,成功的几率会大打折扣,比如:家庭原因,父母问题......40岁正是人生的“特殊时期”,上有父母等着照顾,下有子女等着花钱.....无论是从经历上,还是财力上都不适合“建业”。

所以一旦过了40岁,如果还不成功的话,基本上便只能与“事业巅峰期”说拜拜了......

俗语“人过四十岁,三大别离罪”,到底是哪三大别离?有无道理?

别了,事业巅峰期......即使一生遗憾,只当时也命也......

总结:青春已逝,无怨无悔

生活不稳,无急无躁

巅峰不再,无悲无气

吾辈80,自当腾白云展红霞,入沧海擒鱼龙,谈笑间星斗挂垂杨;破晓处,人未归,俊采星驰!

谢谢观赏!

关注我,每天都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不惑   建业   俗语   别了   地平线   有无   节奏   童年   道理   烦恼   父母   岁月   压力   事业   青春   年轻   家庭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