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乐队》:令人捧腹的喜剧背后,是“小人物”奋斗的缩影

这是一部很受争议的影片,不喜欢的人看不下去,喜欢的人三刷都不够。很多人单从故事内容给这部影片下了定论,未免有失偏颇。除却摇滚情怀,我认为影片中“小人物”的奋斗历程,更值得让人回味和思考。@桐半糖


影片《缝纫机乐队》是大鹏在2017年导演的一部作品,一经上映口碑褒贬不一。有的观影者认为这部电影俗不可耐,把摇滚的情怀生提升到梦想的高度,不知所谓。但有的观影者却觉得这部电影太燃了,用摇滚音乐诠释了一代人的梦想。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这部电影的评分如何,在这个特殊的的冬季,它似一杯温暖的红茶,不仅情感浓烈回味悠长,同时也滋养了我们焦灼的内心。在电影的结尾,一首《不再犹豫》唤醒了我们“宅”在家的身体,随着热烈的音乐一起摇摆。

在故事题材的选择上,大鹏导演选择了平凡的“小人物”作为主人公。无论是经纪人程宫,还是“缝纫机乐队”的五名队员,他们都是生活中的失败者。每一个观影者都可以在这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观影时带着自己对生活的疑问,在这部电影中也许会找到答案。

所以,今天我会结合《缝纫机乐队》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从“程宫对乐队态度转变的三个阶段,对金钱获取方式的前后转变”,进一步来分析“小人物”如何在逆境中找到自己的前行之路,以及这部电影独特的魅力之处。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会结合电影中的情节与现实生活,谈谈这部电影带给我关于“个人成长”的几点思考。

《缝纫机乐队》:令人捧腹的喜剧背后,是“小人物”奋斗的缩影

01、从程宫对乐队态度转变的三个阶段, 看懂“小人物”是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在《缝纫机乐队》中,程宫是一个失败的经纪人,但在小镇男孩胡亮眼里,程宫是最能让他实现梦想的经纪人。为了可以留住“大吉他”,胡亮想方设法的联系上了程宫。在程宫提出一个高昂的价格后,胡亮依然同意了。

每个人从小到大一定有过至少一个梦想,但是为之坚持努力的人,却少之又少。程宫抱着“挣快钱”的想法来到胡亮的家乡,准备“糊弄”一下这个看起来“不太聪明”的男孩就走,但是却被胡亮唤起了心中对摇滚的热情。

那么在电影中,程宫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态度,让他从一个“糊弄”的心态,转变为真心为这个乐队着想,最终克服重重阻碍,帮助胡亮及乐队成员实现自己的梦想?下面我将从电影中程宫对乐队态度转变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①第一个阶段:不看好这个乐队的成员,为了赚钱而帮助胡亮组建乐队

程宫来到集安之后,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一方面,胡亮没有钱去支付剩余的费用,一方面胡亮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乐队成员。这使得程宫想要离开,但是胡亮又许下了更多的费用,程宫心动了。

胡亮和程宫“东拼西凑”的找来了四位乐队成员:拄着拐的美女贝斯手、背对观众的鼓手、年事已高的医生吉他手和未成年的小学生键盘手。在这样 “混搭”的组合下,乐队初步建成了。

在我看来,程宫帮助胡亮全都是因为“利益”,丝毫没有被这个男孩的梦想所打动。很多时候电影创作的灵感是来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 “利”比“情”更容易打动人。胡亮和程宫诉说着自己的梦想,程宫看到的却是即将到手的金钱。

在这一阶段,程宫并不看好这个“拼凑”的乐队,抱着“糊弄”的心态,组建了这个乐队。与程宫相反,胡亮却很开心,因为他离实现梦想又进了一步。即使条件有限,但他依然不放弃,这个信念慢慢的打动了程宫与其他队员。

《缝纫机乐队》:令人捧腹的喜剧背后,是“小人物”奋斗的缩影

②第二个阶段:想方设法为乐队寻求机会,但终究抵不过金钱的诱惑

胡亮希望乐队的演唱能被市里的领导看到,从而打消他们拆除“大吉他”的想法,保留这座城市的摇滚灵魂。在程宫看到乐队成展现出的实力后,他拿出了自己曾经写的歌曲,让乐队到各个地方演唱。

可演出的机会哪里那么容易找到,程宫就带着乐队去工地、养老院、幼儿园等地方。只要有机会,程宫就会为了乐队争取,渐渐的程宫成为了乐队的主心骨。在程宫和队员的努力下,他们终于得到了市里演出的邀请。但是,程宫收了开发商的钱,瞒着队员放弃了演出的机会。

程宫的欺骗彻底伤了队员们的心,而他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全心全意信任自己的胡亮。我想此时的程宫内心是矛盾的,过往经历过的一切告诉他,只有握在手里的金钱才是最真实的,而梦想是无法维持生活的。而胡亮为梦想付出的一切,又让他深受触动。

很多人放弃梦想的理由,可能是无力支撑生活、可能是家里人的不支持,但总结而言就是被现实生活所打败。程宫在年轻时,也如胡亮一般怀揣梦想,但不如胡亮般坚持着想要一个结果。

③第三个阶段:重新唤醒对摇滚理想的信念,找回队员带着乐队放声高歌

拿着开发商给的钱,程宫回到了自己所在的城市。即使他已经有了钱,但是他的内心却愈发孤寂,常常会想起和“缝纫机乐队”相处的经历。虽然时光短暂,却是人生最充实的存在。

当“缝纫机乐队”演唱的歌声再次响起时,程宫终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这一阶段,程宫深藏在内心的梦想被唤醒,真心的想要帮助乐队完成演出。他回到了胡亮的家里,但这时的胡亮觉得“大吉他”没了,自己的梦想也死了。

程宫看到这样的胡亮很心痛,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胡亮这口“气”不能没。他们重新集合了乐队成员,在“大吉他”的废墟上放声高歌。程宫在帮助乐队完成梦想的过程中,找回了自己的梦想,找回了迷失的自己。

电影的最后,缝纫机乐队不仅点燃了程宫,也点燃了观影者。在程宫重新拿起麦克风的那一刻,观影者心中或许那个已经沉睡的梦也被唤起。梦想虽然曾被现实打败,但是在某个瞬间它就会破土而出,坚持下去,总有一天终将绽放。

《缝纫机乐队》:令人捧腹的喜剧背后,是“小人物”奋斗的缩影

02、从程宫对金钱获取方式的前后转变,看懂“小人物”是如何克服外界的诱惑,找到自己的前行之路

在《缝纫机乐队》中,故事的主线除了胡亮追逐摇滚梦,还有一条是程宫对待金钱的态度。程宫的身上有着中年人共有的特质:圆滑事故、利益至上。他因“钱”来到了胡亮的身边,也因为"钱"离开了胡亮。幸好,在电影的结尾,程宫又因为“钱”,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那么在电影中,程宫面对外界的诱惑是如何处理的,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让程宫转变了对金钱的态度?下面我将从电影中程宫对金钱获取方式的前后转变进行分析:

①转变前:程宫觉得金钱大于一切,梦想和金钱相比太渺小了

在电影的开篇,程宫用连抽烟都抽不起,只能吃棒棒糖来叙述自己的现状。本来以为可以拉到一笔赞助,带着成员出国深造,结果只拿回了价值五十万元的秋裤。程宫内心的惆怅无以复加,就在他以为已经山穷水尽的时候,胡亮出现了。

“傻里傻气”的胡亮成为了程宫获取金钱的渠道。在组建乐队守护“大吉他”的路上,只要出现一些阻碍,程宫想要离开时,胡亮都需要拿出钱才能使程宫留下。很多观影者都觉得程宫太势力了,不喜欢这个角色,但其实这恰恰是导演将人性的“贪”进行了放大,附着在这一“小人物”的身上。

通过胡亮的“金钱堆积”,程宫终于帮他成功组建了一支乐队。在和乐队成员不断的接触中,程宫渐渐找回了自己做摇滚的初心。但这个时候,开发商给了程宫更高的诱惑,给了程宫在生活中很难赚到的钱。程宫最终选择了金钱,放弃了胡亮的梦想。

在我看来,程宫做出了大多数成年人会做的“选择”。虽然在乐队成员的眼里,程宫很“小人”,但是他却比其他的人更现实。这种现实是在生活磨砺后,做出对自己最有利选择的本能。在程宫眼里,金钱可以给他带来更好的生活,而梦想可能会让他身无分文。

《缝纫机乐队》:令人捧腹的喜剧背后,是“小人物”奋斗的缩影

②转变后:程宫舍弃了金钱,发现失去梦想的人,等同于失去自己

离开缝纫机乐队的程宫,有了金钱却迷失了。 他虽然狠下心舍弃了胡亮的梦想,但是他依然会想起胡亮,情不自禁的打开胡亮发给他的邮件。在电影中吃着盒饭,看着胡亮视频的程宫,孤独而又寂寥。

熟悉的《都选C》响起,程宫终于意识到他错了。他舍弃的不仅仅是乐队演出的机会、胡亮的梦想,也舍弃了自己的初心。他失去的梦想,不想让胡亮也失去。最终程宫花了4919元回到了胡亮住的地方。

程宫原以为胡亮会坚持自己摇滚的梦想,但是“大吉他”一拆,胡亮心里的寄托也没有了,他不想唱了。这时,程宫说出了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如果心里的劲没了,天天想着的就是钱”。当一沓钱被程宫甩在桌子上时,他释怀了。

金钱能给人带来什么呢,权力、地位、高人一等的生活?也许没有人能清晰的说出金钱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因为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最终想要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而不是金钱能带来的物质及享受。在电影的最后,程宫放弃了金钱,重新唱起了久违的摇滚乐,和内心的自己握手言和。

《缝纫机乐队》:令人捧腹的喜剧背后,是“小人物”奋斗的缩影

03、观看这部电影后,我结合自身对电影的理解,谈谈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几点思考

很多人看完《缝纫机乐队》后,觉得大鹏的导演水平相较于之前的《煎饼侠》有了很大的提高。相比于其他导演,大鹏更像是“非专业选手”。但是他的作品,却比很多导演更贴近观影者的内心。这是源于大鹏的作品,很多都是他在生活中的真实经历,是他作为一个“小人物”时的真实感受。

在胡亮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少年人对梦想的坚持,在程宫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中年人生活的不易,在老杨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老年人对梦想的不舍。但是无论身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他们都没有让自己停下脚步。

因此,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结合《缝纫机乐队》这部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来谈谈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几点思考。

①人的成长不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被按下暂停键

在《缝纫机乐队》中,最令人意想不到的角色是医生老杨。谁能想到一个头发斑白的老人,竟然可以弹出激情四射的摇滚乐。如果没有多年以来的长久练习,我想老杨无论是身体,还是精力都无法跟上摇滚的节奏,更不用说一场场激动人心的演出。

成长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是终身的课题,即便是如老杨一般的老年人。在缝纫机乐队里,年龄没有成为队员们不去精进自己的理由,每个队员都把属于自己的节拍演奏到极致。

所以无论一个人年龄有多大,都不能放弃自我成长。年龄只不过是岁月流逝的见证,而不是阻止自我前行的借口。在可以追逐梦想的年纪,不要因为懒惰而放弃;在拥有家庭和事业的年纪,不要因生活的琐碎而放弃。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终身成长者”,不能因为年龄而暂停。

《缝纫机乐队》:令人捧腹的喜剧背后,是“小人物”奋斗的缩影

②外界的看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定自己的信念

作为乐队的主场,胡亮无疑是失败的。他没有帅气的外形,有时吐字还不清晰。不管是乐队的经纪人程宫,还是其余的四名队友都不看好他。如果不是胡亮对程宫的金钱诱惑,程宫早就离开了。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傻里傻气“的小胖子竟有着很好的嗓音,在他开口的那一刹那,得到了程宫和其他的队员们的认可。如果不是胡亮对摇滚梦想的坚持,也许还没有等到他开口唱,这个乐队早已解散。

从胡亮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比外界看法更重要的是坚定的信念。在我们想要实现一个看似超出我们能力的事情时,外界一定会有阻挡我们前进的声音。但是外界的阻力越大,我们成长的空间也就越大。即使是失败了,这一路上我们做出的努力,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缝纫机乐队》:令人捧腹的喜剧背后,是“小人物”奋斗的缩影

③不断积累自己的能量,通过外界的资源进行绽放

在缝纫机乐队刚刚成立的时候,他们没有演出的机会。但如果不让外界看到他们,保护“大吉他”的愿望就无法实现。因此,乐队经纪人程宫想方设法的为乐队获取演出的机会,不论听众多大年龄,周围环境如何,只要能让他们演出就行。

一场场演出下来,缝纫机乐队不仅积累了舞台经验,也磨合出了彼此间的默契。程宫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经纪人,但在带领缝纫机乐队时,他显出了一个经纪人的专业。通过外界的资源,让一个乐队成长起来。

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担心梦想无法实现。但其实当一个人不断的成长,积累属于自己的能量,总有一个机会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有结果的梦想,大多数都是自己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被外界所看到,被链接,然后呈现在更多人的面前。

总结一下:

在《缝纫机乐队》这部电影中,不仅有“小人物”面对生活磨难的处理方式,也有“小人物”挣脱欲望找回自己的转变。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观看这样一部能激发心底梦想的影片,是一剂很好的能量补给品。

观影后,这部电影带给了我深刻的记忆及情感触动。因此,写下了这篇文章,并写下了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几点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缝纫机   小人物   乐队   令人捧腹   缩影   经纪人   吉他   外界   喜剧   队员   摇滚   导演   演出   金钱   成员   梦想   机会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