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再恐同日:世上只有一种性取向,就是心之所向

一觉醒来,手机上都是未读信息,常年零社交的我,除了快递信息和垃圾短信,手机从来不会响起。

当我纳闷自己最近没买什么东西的时候,点开详情一看才知,是我之前买理财的一些基金公司发来的“生日祝贺”。是的没错,今天是我的公历生日。

因为单位安排着去打新冠疫苗,打完以后在观察室逗留的半个小时,着实百无聊赖,便刷了一会微博,却看到了一个特别的热搜“517”。

怎么的,我过生日这么小的事情,居然上了热搜?

一看内容,果然是我想多了……

01 所有的真爱,都值得被尊重

其实只是开个玩笑,毕竟接下来要说的话题有些敏感和沉重。

其实今天是“国际不再恐同日”,恕我孤陋寡闻,居然是第一次知道。当我看着很多相关话题里缱绻的词句,却有被感动到。

国际不再恐同日:世上只有一种性取向,就是心之所向

一开始还以为这是网友们自发给安上的头衔。翻阅资料后看到了一段关于它的解释:

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将 “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希望唤醒世人对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群体的恐惧的关注,和因性倾向及性别认同的差异而产生的一切加在肉体或精神上的暴力及不公平对待。

这一天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一个多世纪以来医学界恐同的终结。性倾向和性别认同的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正在向国际认可迈进。我们一起,尊重爱本身。

调查显示,中国有77%的LGBT学生曾经遭受过基于其性倾向和性别身份的欺凌,包括言语和身体的攻击,冷暴力,以及性骚扰,侵犯隐私和敲诈勒索等。

我们知道,社会的接纳之路总是道阻且长,即便现如今是一个特别多元化的社会。但许多同性恋者在内的性少数群体依然生活在阴影之下。

他们之中很多人,有的不敢恋爱,有的不能带另一半见父母,有的在朋友面前对自己的性向说谎,有的选择默默忍受无端谩骂甚至肢体攻击。而信息的不对称,也造成了许多人对性少数群体的误解和敌意。

国际不再恐同日的设立,就是为了创造一个没有同性恋恐惧、也没有跨性别恐惧的世界,为了团结积极分子和热心民众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奋斗,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社会性别身份、实现性的自主。

02 同性恋患者,是我们对这个群体最大的误解

无论有多少理解的声音在背后呐喊,依然有那么多误会在频频发生。就如很多人把抑郁症当成神经病,也有很多人把同性恋当成是一种不齿的疾病。那些年我听过很多类似于这样的表达“同性恋患者”。

小时候总觉得身边都是男孩儿女孩儿们的浪漫,长大以后才发现身边越来越多不一样的存在。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同性恋这个词在网络上被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多,也有人说“同性恋越来越流行了”。

其实,它不是流行,而是一直存在。虽然从话题性上被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多,但在实际生活中依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国际不再恐同日:世上只有一种性取向,就是心之所向

我第一次见同性恋是上大学的时候,直至毕业论文答辩那几天,亲眼目睹她和一个小鸟依人的姑娘手挽手在校园外吃饭,我才知道自己宿舍的同层住着一个同性恋姑娘。

想到在不知道真相之前,一个夏天的中午我在洗漱间洗头发,穿着宽松的短袖和短裤。她从卫生间出来洗手,边洗边盯着我看了几眼,当时我还觉得怪不好意思的,以为是自己洗漱声音太吵,影响到别人休息了。

后来回学校领毕业证,在路上看到她都要下意识的离远一点,好像她身上有病毒似的。大多数同学的反应和我一样,避之不及。

现在回想一下自己当时的反应,着实好笑。其实也不是歧视,大抵是见过的世面太少了,见过的人也太少了。真爱本没有对错,错的是我们总带着有色眼镜去看这个无常的世界。

03 爱情无关性别,它只是两颗心脏的联络员

我们对同性恋总是带着刻板印象,觉得那是不正常。殊不知,这种刻板印象的背后除了他人的歧视还有同性恋群体的自我压抑。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结婚的话题,有一个网友的分享让我记忆深刻。记得当时他说,他已经快30岁了,整天被家里催婚,但就是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平日里除了工作赚钱几乎找不到什么特别感兴趣的事情。

他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性取向有问题,因为他的一个叔叔就是同性恋,但是生活在小地方,不被世俗接纳。年轻的时候谈过一个对象,生生被拆散了,后来那个小伙子喝药死了,他叔叔便再也没找过,打了一辈子光棍。

这不是少数,对于很多同性恋人群而言,人生就是在婚恋和家庭问题上缄默,持续性地被边缘化直到了此孤生。

国际不再恐同日:世上只有一种性取向,就是心之所向

总有那么一刻,我们会对同性恋这个词语不再感觉到别扭。我的改观就是从一个电影开始的......

同性恋题材的影片很多,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李安的《断背山》。如果你觉得同性恋=肮脏,那我建议你一定要去看。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我一直都很佩服那些顶住了压力的同性伴侣。世俗不侵扰他们的感情,传统不腐蚀他们的想法,子嗣不禁锢他们的脚步。

“Love is love”这个口号喊了很多年,我还是希望世上能少一分歧视,多一分真诚待人。爱只要纯粹热烈,那这份感情就值得我们去尊重。

04 界上只有一种性取向,就是心之所向

真正的爱情,是不分性别、年龄、种族的。

因为大多数人的不理解,所以这个群体总是见不得光。现实中有很多同性恋群体,迫于亲朋好友的压力,不得不为了所谓的“体面”而做违心的事情。比如相亲,比如结婚,比如生子。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生育”是个体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同性恋意味着“不可生育,”此外在小城紧密的人际关系网中,某家出了个同性恋意味着颜面尽失。

为了亲戚朋友的脸面,当一个同性恋不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又年纪渐长,很快就会陷入周围人热络的相亲中,想想父母鬓角的白发,就半推半就的答应了下来。可婚后,由于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性取向,生活压抑,不少人还会在外偷情,惹人诟病。

国际不再恐同日:世上只有一种性取向,就是心之所向

之前微博上就有一个同性恋博主,吐槽自己和妻子的夫妻生活简直就是要他的命,如果不是为了传宗接代,他才不会结婚。还声称只要生完孩子就立刻马上离婚,评论区骂声一片。

不管是谁,想要被理解,首先要学会理解别人,更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同性恋这个群体,坚决不能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而耽搁别人的青春。

因为真正的同性恋不是病,不是在日渐一日的相处中就能和异性日久生情,它是不可逆的。

国际不再恐同日:世上只有一种性取向,就是心之所向

关于同性恋,我觉得最好的诠释便是:爱上你之后,才明白什么叫做“我爱的是你这个人,而非性别。”

爱与性别无关,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生活并无什么不同。不管什么性向,大家都是社会上普普通通的一份子。这个时代,真爱有限,正因如此,每一份感情,才更应该被尊重。

这辈子真的没那么长,千万别事事都妥协,事事都迁就。想喜欢谁就喜欢谁吧,遵从了自己的选择,以后的酸甜苦辣也都不至于满腹怨气。

感情和钱一样,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没什么值得保留的,没必要听从他人的声音。这个世界,没人能活着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世界卫生组织   李安   国际   事事   同性恋   倾向   群体   世上   恐惧   性别   事情   声音   感情   话题   社会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