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电影这么温情,现实这么残酷,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我的姐姐》:电影这么温情,现实这么残酷,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在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原型故事之前,还真觉得电影中的故事挺感人的!

父母重男轻女,为了要一个儿子,让年幼的女儿装瘸子;把女儿放在姑姑家寄养(姐姐小时候被姑父看洗澡,被表哥当沙包打);私自篡改女儿的大学志愿,让她留在身边早点赚钱……然后某一天,父母车祸离世,留下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儿子,家里的亲戚都逼着姐姐抚养弟弟。

《我的姐姐》:电影这么温情,现实这么残酷,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可是姐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追求,她从上大学之后就没花过家里一分钱,一边打工,一边上学;毕业之后也是一边工作,一边复习考研。她要离开这个禁锢自己的地方,到北京实现自己的梦想。更为关键的是,她和这个小自己10多岁的弟弟只见过几次面,没什么感情基础。

在这样一个“伦理困境”之下,我们都会同情这个姐姐。

她自己养活自己已经不容易,拖着一个孩子,不仅生活更加艰难,以后结婚嫁人也是个问题,就更不要说实现理想、实现自身价值了。

《我的姐姐》:电影这么温情,现实这么残酷,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尤其是,有姑妈这个人物的命运作对比。姑妈就是从小被父母忽视、什么都要让着弟弟。学不能上、事业不能追求、房子也要让给弟弟……

由此,我们就更加心疼姐姐,替她打抱不平——凭什么作为女性、作为姐姐,她就必须要牺牲?!“姐姐就不是人嘛?”

而当她在与弟弟的相处中,逐渐接纳、喜欢、照顾弟弟,并开始犹豫要不要放弃梦想、抚养弟弟的时候,我们才那么感动。

但是,当我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原型真相的时候,才明白,艺术作品毕竟是艺术作品,它之所以要这么“编”,就是要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辉、女性的伟大、人与人之间亲情的可贵。

《我的姐姐》:电影这么温情,现实这么残酷,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在本片中,“我的姐姐”的故事更像是一个工具,劝我们向善,向大众宣扬真善美。

所以才会有姑妈的隐忍与奉献,所以才会有父母对于姐姐的各种“不公”,所以才会有姐姐的各种为难与悲惨,目的是让我们意识到“重男轻女”是多么令人“深恶痛绝”!长期以来,女性为了家庭付出牺牲了这么多,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这是多么不合理!还有,时代在发展,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与抗争,是多么的值得提倡!

OK!导演,你的意图,我们GET到了,也都非常赞同,但确实有点明显和刻意了。

《我的姐姐》:电影这么温情,现实这么残酷,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比如:姐姐从医院辞职,看到不适合再生产的孕妇为了生儿子,被丈夫转移到其他医院“强行生产”,姐姐斥责孕妇的丈夫:你都生了两个女儿了,为什么还要生啊?你这是在谋杀!

再如:弟弟为了不拖累姐姐,自己偷偷的给领养家庭打电话说自己没有暴力倾向,想和他们一起生活,这一段也不现实。

还有,最后姐姐第二天的飞机票都买好了,临行前到领养家庭跟弟弟告别,因为无法承诺“再也不和弟弟见面”,就当着领养父母的面,把弟弟带走,一路狂奔踢足球,也过于理想化。

怪不得不真实,因为是“编”的!

《我的姐姐》:电影这么温情,现实这么残酷,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尤其是百度了一下这个故事的真相,就更加觉得电影里的某些情节有点假了。现实生活,可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残忍与黑暗——姐姐把2岁的弟弟送养到农村,自己把2套房产卖了之后,一分钱不留给弟弟,拿着钱到大城市过上优越的生活,并且主动提出:再也不和弟弟见面。

怎么说呢?

当我知道,现实中的弟弟根本就没说过那些话:

“我以后少吃一点饭,我以后不吃肉包子,我以后听你的话,你不要卖我”

“我只想要你陪我”

“你等等我不行吗?”

“姐姐,我只有你了”

弟弟趴在姐姐的后背,说:你跟妈妈一个味道……

《我的姐姐》:电影这么温情,现实这么残酷,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而现实中的姐姐,也从未犹豫怜悯,从未舍不得以及后悔过,我就觉得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PS:不管怎么说,姐姐张子枫以及小演员金遥源的表演,还是非常之真挚,非常之催泪的!预定年度最好哭片段!

作者:蓝雨星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姐姐   重男轻女   姑妈   原型   这个故事   孕妇   温情   不和   真相   滋味   弟弟   残酷   犹豫   女儿   父母   现实   家庭   女性   故事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