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习类培训机构纷纷关闭,一些家长瞄准了家教,教育部的回应来了

善德悟养 | 以下文字皆为原创,放心转载,注明出处就行了!

“双减”让补习类的培训机构纷纷关闭了,但是一些家长还是不死心,觉得自身有条件,可以请家教,一对一;还有一些家庭条件稍微弱一点的,组团请家教。这些方式,“双减”政策允许吗?

补习类培训机构纷纷关闭,一些家长瞄准了家教,教育部的回应来了

是什么让家长们如此执着呢?

“赢在起跑线上”一度让校外培训风靡一时,家长们争相追捧,不去上个补习班都会没朋友,就像《小舍得》里面演的,家长在一起就会聊孩子学习,孩子得过哪些奖,孩子在哪个培训班,哪个老师是大神等等,就连一向对孩子学习佛系的主角家庭也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渐渐放弃抵抗,加入拼补习班的队伍。

上补习班,说是为了孩子能脱颖而出,其实是家长之间的一种炫崽的表现,却不知道这种方式只会导致孩子在重压下渐渐开始厌学,或者对校内课堂上的基础知识产生一种无所谓的心态;这是一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在短期内确实可以看到“可喜”的效果,欲速则不达,从长远来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正道。

补习类培训机构纷纷关闭,一些家长瞄准了家教,教育部的回应来了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正道

就拿今年中科大少年班招收的徐张航来说,“我们是真的没有上过培训班。”徐父笑道,“在孩子妈妈的帮助下,徐张航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有意识地往竞赛的方向培养了。徐张航是文学社的成员。从小,徐张航周末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他的阅读量要远远超越同龄人。”徐父说。

还有个身边的例子,善德悟养的外甥,虽然不是那种超级学霸,也是从来没上过培训班,也是妈妈的引导,初中一直是年级第一,轻松考上了深圳中学;从小坚持古筝的练习,已经过完十级。体育锻炼也没落下,班篮球队主力。

教育部对家教这块的回应

教育部负责人明确指出: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对“一对一”、“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住家教师”等隐形变异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补习类培训机构纷纷关闭,一些家长瞄准了家教,教育部的回应来了

家长们,放下焦虑吧,有条件没条件的都尽量多陪伴孩子,你们才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特别注重阅读,阅读量上去了,理解能力也就上来了,再加以引导,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教育部   家长   培训班   拔苗助长   都会   欲速则不达   补习班   正道   有条件   家教   条件   妈妈   老师   方式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