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嬴傒,观众眼中的悲情男主,其实是大秦王朝的定海神针

《大秦赋》嬴傒,观众眼中的悲情男主,其实是大秦王朝的定海神针

电视剧《大秦赋》完美收官,这部长达78集的历史正剧宣告结束。当众多观众慨叹渭阳君嬴傒是最悲情男人时,我却看到了一个高大的柱石,一个定海神针,让萧墙之内稳定无忧,为秦王朝的发展强大保驾护航的真正男主。

《大秦赋》嬴傒,观众眼中的悲情男主,其实是大秦王朝的定海神针

接受意外 俯首称臣

渭阳君嬴傒本是秦国太子安国君赢柱的宠儿,是秦朝王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然而世事难料,在赵国做了八年质子的赢异人,嬴傒的弟弟,在吕不韦的谋划和保护下,半路杀出,夺取太子之位,打得嬴傒措手不及。

嬴傒不但丢了太子的位子,还搭上了师傅士仓的性命,而且自己也被贬为庶人,发配边关。地位的巨大落差,让这位光鲜而炙手可热的嬴傒成为人人避之不及的戍边小卒。

《大秦赋》嬴傒,观众眼中的悲情男主,其实是大秦王朝的定海神针

再次回到咸阳,是在老秦王驾崩,父亲安国君即位之时,心软将他召回,没想到父亲只做了三天王位,便一命西天。此时华阳夫人的养子嬴子楚,也就是赢异人即位当王。赢子楚打出感情牌,兄弟二人才冰释前嫌,嬴傒俯首称臣,被任命为驷车庶长,主管宗是事务,也就成为宗室众臣的领头人。

由此,一路走来他忠心耿耿,一切以大秦国事为重保嬴子楚、嬴政两代秦王,踏平六国,称霸天下,完成统一大业,堪称是秦国的一颗定海神针,功高盖世,流芳千古。

《大秦赋》嬴傒,观众眼中的悲情男主,其实是大秦王朝的定海神针

削弱楚系 保全宗室

就嬴政于水火。当初赢异人能成为太子,全仰仗华阳太后的势力,华阳太后就是楚系势力的代表,华阳太后为了能顺利掌握政权,所以将赢异人认为养子,并改名为子楚,所以当子楚称王时,他只是个傀儡,华阳太后大权在握,因此,楚系势力不断壮大,也威胁到宗室。

当三年后子楚病危之际,华阳太后要立楚女的儿子成蛟为太子,以便继续掌权。当然成蛟年少,而且并无雄才大略,嬴傒等宗室也不认为成蛟有当王的本事,于是宗室族人就想让嬴傒自立为王。

在矛盾激化之时,嬴傒两难,他不是没有此心,别忘了,三年前他就应该当王,然而,经历暴风骤雨的洗礼,他以成熟的个性,放弃自己的执念,救出赵姬,救出嬴政,让大王诏命得以颁布。嬴政继位,太后赵姬、仲父吕不韦辅政。政变被平,楚系被削,天下太平。

《大秦赋》嬴傒,观众眼中的悲情男主,其实是大秦王朝的定海神针

面对做秦的最高统治者的诱惑,他不为所动,放弃机会,一切以大局为重,国家利益优先,还有什么比渭阳君这一举动让人敬佩的呢?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白帝城托孤的典故,刘备在病危之际曾说:“如若阿斗不才,彼可取而代之”。可诸葛亮却选择了一生辅佐无能的刘禅,为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如果说诸葛亮当年真的自己称帝,在封建忠君思想观念中,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嬴傒要是趁机夺回本属于自己的王位,可谓名正言顺,而且也会得到宗室的鼎力支持,然而他没有,由此可见,忠臣多么值得敬佩,他就是大秦政局稳定的柱石。

《大秦赋》嬴傒,观众眼中的悲情男主,其实是大秦王朝的定海神针

戳穿嫪毐 铲除奸佞

嫪毐可谓一颗毒瘤,在吕不韦的睁一眼闭一眼和太后赵姬的纵容下,势力逐渐强大,而且狂妄放肆,是咸阳城里的新贵。秦王、宗室、相邦吕不韦、长信侯嫪毐,四股势力,可谓势均力敌。当然,宦官专权,祸国秧民不可留,何况他竟出口狂言,要立自己和太后的儿子当王,真是不作不死。

渭阳君早就想拔掉这颗毒瘤,怎奈有太后庇护,然而嫪毐肆无忌惮,竟然奸污渭阳君的妻子,逼得她一尸两命,这件事儿成了嬴傒揭穿嫪毐的导火索,他冒着杀头之罪带刃上朝,在大殿之上,执意戳穿嫪毐的真实身份——假侍人,而且与太后苟且,违背伦理。

《大秦赋》嬴傒,观众眼中的悲情男主,其实是大秦王朝的定海神针

他怒火中烧,刚正不阿,敢于揭穿奸佞的勇气,一部分是为报私仇,更主要的是为国除奸。然而正当他要把嫪毐和太后的丑闻公诸于众时,秦王嬴政一剑砍断嬴傒的右臂,断臂之痛,让他清醒了许多,深深地认识到这种鲁莽是不能达到肃清毒瘤的目的的。

因此,当秦王到府上向他道歉时,他完全没有责备和怨恨,并且理解了大王的良苦用心,以大局为重。在秦王等的周密部署下,渭阳君帮助大王铲除了嫪毐这颗毒瘤,使得政局稳定。

《大秦赋》嬴傒,观众眼中的悲情男主,其实是大秦王朝的定海神针

丧妻之辱,断臂之痛,奸臣当道,朝政混乱……所有这些都让这位宗室老臣难压怒火,虽有莽撞行为,但铮铮铁骨,忠贞不渝之心日月可鉴。同为宗室的赢虞却投靠奸臣,投敌卖国,伺机不轨,让观众大跌眼镜,恨之入骨,留下千古骂名,真的不能相提并论。

再说赵国先太子,赵佾被篡位之后,一心以个为人利益为重,并与倡后苟且,致使赵国在赵偃去世后没有稳住政局,由此,为秦灭赵提供了机会。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更见渭阳君丹心一片,可照汗青。

《大秦赋》嬴傒,观众眼中的悲情男主,其实是大秦王朝的定海神针

知错就改 誊《书》请罪

铲佞罢相,嬴政亲政,重用外客,宗亲不满,于是便有驱逐外客的预谋,宗族众人怂恿渭阳君嬴傒向大王请命,又以自焚威胁。宗族子弟忠诚不假,但纨绔居多,能担大任的人少之又少。

但他们并没有自知之明,于是先从为秦修渠的郑国下手,进而驱逐所有外客,包括李斯在内,当秦王被逼把外客驱逐之后,宗亲们掌管大权,然而问题也接踵而至。尤其是看似简单的修渠工程,当他们认为竣工之时,却出现水流不动的现象,后大雨骤至,大堤决口,良田被淹,一切都在意料之外,渭阳君懵了,一下子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大秦赋》嬴傒,观众眼中的悲情男主,其实是大秦王朝的定海神针

恰逢此时收到李斯的《谏逐客书》,文中精辟的分析,透彻的说理,让渭阳君惭愧至极。然而,当他要把这份奏折呈给大王时,得到宗室族人的阻挠,无奈他只能烧了这份奏章。

然而没有这些为大秦效力的外客,宗室之人在要职的位子上将政事处理的一塌糊涂,甚至造成了不可收拾的下场,深深地刺痛了渭阳君的心,因为这样的结局并非他的本意。

《大秦赋》嬴傒,观众眼中的悲情男主,其实是大秦王朝的定海神针

还好渭阳君能幡然醒悟,他用左手把自己背下来的《谏逐客书》誊写出来,足见其对这封谏书的认同和佩服,不顾宗室的反对,将谏书呈递给了秦王,并在大殿之上,毅然领读,并斩钉截铁的说:“臣请大王废除逐客令,召回外客”,当然结局皆大欢喜,外客重回咸阳,大王也答应会对宗室之人任用贤德。

知错就改,作为高官厚位的渭阳君来说,这样的勇气难能可贵。虽不曾负荆请罪,但“我不能罔顾大秦的利益”,“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有大秦的千里河山,没有外客鼎力相助,就不能有大秦的将来。”大彻大悟不易,知错就改更难。大秦这艘船上能有这样一个护航之人,何愁统一大业不能实现?

《大秦赋》嬴傒,观众眼中的悲情男主,其实是大秦王朝的定海神针

嬴傒在《大秦赋》中,由太子到戍边小卒,再到驷车庶长,封为渭阳君,成为宗室之首,可谓两朝老臣,为嬴政父子坐稳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虽说他一生起伏跌宕,但信念不改——一切以国事为重,最后寿终正寝。虽有些许过错,但瑕不掩玉,与赵姬的情感纠葛,也只能说渭阳君重情重义,先国后家,何以为悲!由此,名垂青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据史书记载,安国君的确有一子叫嬴傒,但是只记载了他的名字,并没有记载其他的任何信息。而在剧中,编剧却给予他很多的出场机会,地位也是举足轻重,可见这个人物是众望所归,也就是人们对忠臣的期望,只有忠于国家,以国为重,才能受到人民的爱戴,这也是编剧的一个主旨所在,忠诚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国君   秦国   秦王   外客   后赵   柱石   奸佞   王朝   宗室   毒瘤   王位   政局   海神   太后   太子   大王   势力   眼中   观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