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集以上的电视剧,观众真不喜欢,可为何又总喜欢拍“注水剧”

文|洛小阳

在90年代的时候,国内的很多电视剧大多都是20集左右,故事紧凑,情节跌宕起伏,观众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可是在2005年前后,很多电视剧开始出现“注水”现象。最初电视剧注水并不会太过分,只是几集的加。可即便如此,依然有人对于这样的现象大为不满。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李保田主演的电视剧《钦差大臣》,在2005年播出,可是当时剧组与李保田签约签的30集,结果播出的时候多了3集。

30集以上的电视剧,观众真不喜欢,可为何又总喜欢拍“注水剧”

仅仅3集,对于注水剧严重泛滥的今天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可是李保田忍受不了。因为李保田除了是剧中的主演之外,还担任了该剧的艺术总监。李保田与出品公司签的合约中明确规定,李保田的片酬是每集10万元,总共30集,总计是300万元。

除此之外,李保田与出品公司签的合约中也明确规定,如果最终电视剧超过30集,双方应该协商确定的。如果最终的电视剧超过了30集,无论是电视台播出版本,还是发行的版本,都应该得到艺术总监李保田的书面确定,同时超出的部分依然应该按照每集10万的价格支付给李保田。如果没有经过李保田的书面确认,则需要将超出的剧集,按照每集30万元的价格支付给李保田,还要赔偿给其100万元的违约金。

30集以上的电视剧,观众真不喜欢,可为何又总喜欢拍“注水剧”

可是在《钦差大臣》准备向电视台报批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李保田发现了这部剧从最初的30集扩展到了33集,还没有经过李保田的书面确认,已经算是违约了。所以将出品公司告上了法庭,最终法院在审理之后,支持了李保田的诉求,要求《钦差大臣》的出品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给李保田多余的3集每集30万元,共90万元,还有违约金100万元,总计190万元。

30集以上的电视剧,观众真不喜欢,可为何又总喜欢拍“注水剧”

李保田一直被称为是“戏霸”,对于艺术作品十分谨慎。最初与剧组签订合同时,加入这样的条款,也是为了电视剧的艺术水准负责。如果能够按照最初合同的约定,提前由李保田书面确认,相信也不会出现后来的事情了。

同样在《钦差大臣》中的女演员王璐瑶也曾经透露,自己与剧组签的也是30集的合约,后来在播出的时候才发现多了3集,可是他们之间的合约并没有像李保田的合约如此细化,也没有办法只好作罢了。

30集以上的电视剧,观众真不喜欢,可为何又总喜欢拍“注水剧”

2005年的一部农村剧《希望的田野》,最初只是20集,最后在央视播出时达到了32集。剧中的演员程煜其中有一场是喂羊的戏份,可是喂了10分钟导演依然不喊停,最后程煜都急的自创了一句台词:“羊呀,你怎么还没吃完呢?”

30集以上的电视剧,观众真不喜欢,可为何又总喜欢拍“注水剧”

在2013年热播的高圆圆主演的电视剧《咱们结婚吧》,当时在央视一套和湖南卫视同步播出,两大平台的播出让它的收视率一路高涨,前期的口碑也很好,可是到了后期也有注水的嫌疑。故事主要讲述的是高圆圆饰演的桃子和果然的爱情,在第33集时俩人已经修成正果,领证结婚了,可是一直拖到了50集才举办婚礼,中间这十几集的故事实在有点“强凑”的意思。

30集以上的电视剧,观众真不喜欢,可为何又总喜欢拍“注水剧”

​如今再来看,与动辄八九十集的电视剧相比,50集的电视剧已经算是比较短的剧了。可是为什么国内市场电视剧注水越来越严重呢?其实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利益,目前中国电视剧的销售模式还相对比较传统,简单的就是按照电视剧的剧集来定价,为了能够卖上好的价格,电视剧制片公司就采用这种注水的方式,价格上去了,但是电视剧的质量却下降了。

要改变国产电视剧的”注水现象“,不只是通过政策的强制,更应该改变一下电视剧的销售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绝注水剧的出现。


今|日|互|侃

注水剧该如何杜绝呢?

欢迎大家在文章下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电视剧   钦差大臣   剧集   违约金   剧组   杜绝   合约   剧中   出品   书面   最初   观众   现象   喜欢   故事   价格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