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创业者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去年,帮一位极其聪明的创业者做营销,提到了平台策略,想展开再聊聊。

(一)

商业发展,比照美国,有三个发展阶段,中国也是按照这个趋势往前走:


好多企业,要技术没技术,做产品吧,从产品定义、到品牌包装,又做不成样子。做模式,更没戏。这时候你还不能直白地告诉他,有些年轻的创业者很敏感,他会恨你一辈子。


快过年了,创业者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二)

当然,也有很牛的企业,从技术到产品到模式,一步步穿越迭代,沉稳凶狠如鳄鱼,比如华为。从最早的基站到手机到操作系统,其实就是从技术到产品到模式的追进。

难怪老人家讲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那文科生就没有活路了吗?当然不是。比如传播学博士罗振宇先生。

大家听过《罗辑思维》这档节目,早先它是罗振宇先生的脱口秀,后来听的人多了,就成了平台; Papi酱呢?原来是90后姜逸磊的脱口秀,现在Papitube还不够火,所以她还只是个品牌。

两个文科生,你出一道高数题,他两得跳楼。但绕开技术,从产品到平台,两人走得很happy。


(三)

未来怎样?不知道。

但可以猜


作为创业者背后的辅佐者。我经历过诺基亚时代、htc时代、博客时代、苹果时代、微博时代、团购时代、p2p时代、微信时代、比特币时代、新零售时代、即将到来的是5g时代和AIOT时代。

中国商业发展,波云诡谲,令人着迷。


未来怎样?未来的现金流在哪里?

在平台型组织的手里。

在Facebook平台、在拼多多平台、在抖音平台手里。


所有企业当下的任务是不得不成为一家互联网企业,无论你是卖肥皂的还是卖火锅的,无论你是做培训的还是做设计的。

无一例外,你必须未雨绸缪地走在成为互联网的路上。


细化到微观动作上,就是从技术走向产品,从产品走向平台。

从产品到平台怎么走?



(四)

彼得蒂尔提过一个概念,叫做ahamoment(惊喜时刻)。

这个太难。

为啥?

本质是技术。

没技术你怎么让用户“啊哈”?用户又不是傻缺!


三年前做饮品,也有用户“啊哈”

因为我们第一款产品,基本不含糖。

做活动时,美国人、德国人、荷兰人,特别喜欢喝。

我北师大李老师激动得给我发微信:“生活中我除了喝白开水,就喜欢喝你的饮品”

我国同胞呢?极其厌恶,还有当着同事的面,把饮品扔了。


这种场景下,我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做老外的“啊哈产品”,一个是做中国人的“啊哈产品”

当然,后面的路,老朋友们都知道了。

ahamoment。是做所有产品的前提。

现在营销环境这么差,铁了心要做产品的,要做就一定要做到90分的“爆品”。90分以下的,多你不多,少你不少。没必须折腾自己了。



(五)

靠爆品带来低成本的流量,流量滋润之下,品牌宝宝出生成型。

然后呢?流量越来越多,就成了平台。

比如“5年时间圈到了2 亿17岁到35岁的用户”的小米,如今不只是一个手机品牌,更是一个几乎无所不卖的电商平台了。

简而言之,品牌和平台,是流量发展的两个阶段。

品牌是平台的根基,是流量孕育的IP雏形;

平台是品牌发展的高阶状态,也是流量帝国的辉煌的水晶宫。



(六)

平台的流量是现实的、稳定的、规模化的流量。

品牌呢,是流量的初步成型,是策略的“一点突破”,是商业的萌芽。

爆品,不只是冲着打造品牌去的,爆品的野心是做平台。

只有当“品牌平台化”,建立好锁住流量的矩阵之后,企业才算真正松口气。

比如,赵本山与刘老根大舞台;

比如,小米手机与小米生态链;

比如,罗辑思维与“得到”APP。


(七)

品牌与平台的本质区别是“复制”。


当然,也有复制失败的,比如,想复制无数个乐视网的盲目狂奔的乐视集团,还有对品牌和平台没有深刻的理解盲目用运营平台的方式去做品牌的凡客诚品。


(八)

爆品养成,初期任务是导流量、做品牌,要的是曝光和销量的双提升;

后期任务是要做平台,做好矩阵,永久锁住流量。

根本目标,还是降低流量获取成本。


理清了品牌和平台的关系。接下来分析下,究竟该如何借助爆品做平台?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琢磨下,乐视为什么失败?小米为什么成功?


乐视和小米,一个是生态化,一个是互联网思维。从爆品的视角来看,就是导流圈粉。但流量有那么好导?粉丝那么好圈吗?



小米是流量驱动型的组织,有高出品牌维度的平台思维,玩的是以生态为核心的协同策应,不能用工业化时代的传统定位法则来束缚和界定


(九)

亚马逊创始人Jeff Bezos,说过一句话,蛮有意思:

零售商分两种,一种是想法设法怎样多赚钱,一种是想法设法为顾客省钱。我们属于第二种。”

亚马逊打折产品占到总SKU的56%,而沃尔玛才17%,高性价的产品是亚马逊和小米的导流武器和圈粉武器。其实这是一条比较稳妥的从品牌到平台的发展路径。


靠着爆品所带来的流量和源源不断的粉丝,小米成了IP,成了平台。

依靠小米的成功,再为“小米生态”输送流量。批量复制IP,批量圈粉,批量锁定流量。

一个卖手机的,现在都卖西红柿鸡蛋面了,你说成功不成功?


(十)

其实从品牌到平台的成功一跃,除了导流圈粉的爆品策略,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抓住了某个时间节点的红利。

错过节点,也就错失了好的成长机遇,只能耐心等下一个红利来临。

当然,能抓住一次红利,说明运气好,但每次红利都能抓住,说明操盘手的认知能力已经超越了竞争对手,甚至超越了整个行业。

即是说,爆品的时机也很重要。


(十一)

哈佛商业评论做过总结:平台的本质是独特优质资源的独占和运营,是以外部互动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治理,是从供给侧的规模效应到需求侧的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是平台的独特之处,也是互联网时代赢家通吃的原因。

流量越多,粉丝越多,越多粉丝加入,平台的价值就越大。

初创平台瞄准时代红利,通过极具竞争力的产品,或者通过疯狂烧钱,迅速导入流量建立品牌,以品牌为入口去圈粉丝,粉丝规模越大,平台的黏性越强,可替代性越低,平台的门槛就越高,最终形成生态圈,像上帝一样制定规则。

如马云的淘宝、马化腾的微信、我们出门离不开的滴滴。


小结一下:为什么说做爆品更是为了做平台?

(1)爆品的直接目标是提升品牌曝光和销量,初级目标是让品牌一夜风行,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稳固的锁住流量的矩阵。

(2)从品牌到平台有很长的路要走,用资本还是用产品作为爆品养成的工具,本质上是爆品战略要考虑的问题。这就是到底在哪个战场去战斗?如何击败竞争对手?

(3)只有看见未来,才能布局、卡位、等风来。当然也得拼运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脱口秀   亚马逊   红利   小米   创业者   流量   思维   粉丝   生态   阶段   未来   品牌   时代   产品   平台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