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抗倭铭名将,被百姓感念的“俞佛”,一生命运多舛

提及抗倭英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戚继光,俞大猷只是作为陪衬而已。其实,在那抗击倭寇的艰难岁月,“世言继光如虎,大猷如龙”,俞大猷不仅与戚继光并列,甚至还在戚继光之上。龙吟虎啸,雄风猎猎,为由盛转衰的明朝中晚期,注入了一股强悍的活力。

公元1503年,一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就出生在泉州市洛江区河市镇的一个小山村里,在明朝抗倭战争中,俞大猷与其带领的“俞家军”与戚继光带领的“戚家军”并称“俞龙戚虎”,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保护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文武兼备的全才

俞大猷的父亲俞爱松是一名世袭的百户。尽管有军职可世袭,俞大猷的父母却十分重视他的文化教育,俞大猷五岁时便被送到河市的私塾读书,拜几位当地名士习文。

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俞大猷母亲在他十岁时带其迁居泉州城内北隅(今泉州市区北门街),就读于清源山紫泽书院。十五岁时,俞大猷考中秀才,与李杜、薛南塘等十余人,并称“温陵十才子”。

俞大猷喜欢读书,当时泉州盛行闽学学派,俞大猷先后拜泉州名儒蔡清之门徒王宣,军事家赵本学、林福为师,学习《易经》与兵书。20岁时,他向精通荆楚长剑的同安南少林高手李良钦学剑术、棍术和骑射。尤其是他的骑射,几乎到了百发百中的境界。父亲去世后,俞大猷承袭百户官世职,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俞大猷历任明代三朝,一生坎坷。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武进士,他由承袭百户世职,升署正千户,守御金门,后四为参将,七为总兵,累功至都督,但是“时而受重用,名声显赫;时而受贬责,沦为囚徒”。他戎马生涯47年,率部转战于苏、浙、闽、粤之间,身经百战,战功显赫。《明史·俞大猷传》记载:“大猷负奇书”,“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明史·戚继光传》把戚继光与他比较,说戚继光“果毅过之而操行不如(俞大猷)”。

一代抗倭铭名将,被百姓感念的“俞佛”,一生命运多舛

独创俞家棍法,博学多才

明朝时期的抗倭名将中,俞大猷与戚继光同为武林中人,我们知道戚继光改良了倭刀,为后世留下了苗刀武学。说起来,论起武艺,俞大猷比戚继光更加出色。

此人可谓武林泰斗,刀枪棍棒样样精通,尤擅棍法。俞大猷对棍法自有一套体系,据说,戚家军的棍法就是由俞大猷来传授的。根据《手臂录》的记载,少林有一门名叫“五虎拦”的武学,“打必至地,揭必过脑,平平无奇,殆如农夫之垦土,然而久久致工,打揭得势,则少林诸法,亦甚畏之,不可以平平而枧也。”据考证,这套武学就是俞大猷传入少林的棍法。通过描述来看,这套武功已隐隐有了金庸先生笔下“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意味。

俞大猷精通六经,继承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优良传统,为发展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作出了重大贡献,著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俞大猷一生还勤于写诗。他的《舟师》诗写道:“倚剑东溟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岛头云雾须臾净,天外旌旗上下冲。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夕阳影里归蓬近,背水阵奇战士功!”成为我国古代最早描写海战的佳篇。

此后,他的主要作品连同其他诗文杂著汇编为《正气堂集》30卷,另有《正气堂近稿附议稿》、《正气堂续集》、《正气堂余集》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时,俞大猷还是武术家、兵器发明家。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参加全国武举会试,因武艺超群,又写了一篇《安国全军之道》的策论,深受兵部尚书毛伯温的赏识,荣获第5名武进士,授任守卫金门、同安一带。嘉靖年间,他亲往河南嵩山少林寺,教僧人练习少林棍法,使少林棍法得以继传,将南少林武术回传到北方。他还创造了一套用楼船歼灭倭寇的海战战术,发明了陆战用的“独轮车”等兵器。

一代抗倭铭名将,被百姓感念的“俞佛”,一生命运多舛

俞大猷纪念馆所用水师军舰模型

功勋卓越却命运多舛

俞大猷一生戎马,最主要功绩是领导抗倭斗争。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大扰浙东,北窜苏南。他配合戚继光、邓城等将领,用福建楼船在浙东、苏南大败倭寇,歼灭敌军五千多人,击沉敌船140多艘,彻底平定了苏浙倭患。他抗倭有功,被提升为苏浙副总兵,后任浙江总兵兼署浙江都督同知。

后来,俞大猷奉命镇压西南瑶族、壮族,海南黎族,闽粤赣边境峒民的民变,俞大猷并不单纯使用武力,他首先严明军纪,做到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坚持“爱民如子,以抚为主”的方针。因此,俞大猷虽然是奉命前来镇压民变的朝廷将领,但却深得民心,被尊称为“俞佛”。

俞大猷直至78岁时还领兵训练,病死在任上。其好友黄吾野的挽诗,概述了他悲壮传奇的一生:“大星落东海,涕泣满城哀。百战功徒在,千秋梦不回。云销天地气,世绝古今才。寂寞廉颇馆,空余吊客来。”

俞大猷生平无疑具有“英雄传奇”的所有要素:他世袭末级武官百户长,文秀才,武进士,文才出众,武敌百人,有战略思维,能率百万之师;他生年七十六岁,戎马生涯四十七年,东南抗倭,西北驱虏,内地平暴,是难得的忠义之臣;他“坚持谋定而后动,计定而后战,不肯轻易出击,对瞎指挥有着一种本能而强烈的抵抗意识;加之为人正直,不愿委曲求全、巴结上司,不居功,不诿过,常遭攻诘,蒙受难以预料的灾祸。他不抱怨,不颓废,总在逆境中奋起,往往撤职不久,就因大胜而撤销处分,并受擢拔。

长篇历史人物传记《抗倭名将俞大猷》还原历史,以丰富的史料、生动的文笔、独到的见解,叙述了俞大猷的生命历程,描写了他转战南北、抗击倭寇、为国效命的不朽功勋,再现了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生境界与人格魅力。

一代抗倭铭名将,被百姓感念的“俞佛”,一生命运多舛

曾纪鑫,国家一级作家,《厦门文艺》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最早写作文化散文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发表各类体裁作品一千余篇,出版专著三十余部,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奖励。享有“实力派作家”“学者型作家”之称。

难能可贵的是,《俞大猷传》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能抱“同情的理解”,细致考量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制约下的英雄心路,而不以今天的标准来求全责备,臧否古人。

他一生四为参将,六为总兵,有过七次受辱,四次贬官夺荫,一次逮捕下狱的坎坷经历”,可谓大起大伏;直到七十一岁时,他还被夺去正一品官职,幸有兵部尚书谭纶保护,到北京训练车阵,才重获右军都督府佥书管事,练兵三年后,于万历六年(1578)回到故乡泉州,“完名全节”,可谓宠辱不惊,的确一代儒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名将   苏南   浙东   金门   戎马生涯   明朝   楼船   少林   总兵   泉州   都督   嘉靖   倭寇   功勋   正气   百姓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