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记忆——新中国第一位女挖掘机手宋玉琴

这是刊发在2005年4月6日《辽宁日报》 上的一篇文章。文章由新中国第一位女挖掘机手宋玉琴口述,张鸿志整理的。现将文章转发如下:

  我现在已过古稀之年,是从辽宁省水利水电工程局工会主席的位置上退休的。17岁那年,我这个朝鲜族小姑娘当上了我国第一代挖掘机手,参加了大伙房水库和清河水库建设,现在回忆起来心里还是滋滋的。

  1951年家乡清河发生特大洪水,我在一片汪洋中获救生还逃到沈阳,在时任市委宣传部于勤处长家当了保姆。有一天,我对于处长说:抚顺的大伙房水库工程上马了,我想去当一名拖拉机手,于处长非常支持我。于是我兴高采烈地来到抚顺大伙房水库劳资科报到,报名当一负挖掘机手。工作人员上下打量我,见我还是个头不高的黄毛丫头,怕我吃不了苦,就没有批准我的请求。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几次去找团委书记。在团委书记的沟通帮助下,我如愿以傍地当上了大伙房水库机械总队第一工程队的挖掘机手,进了训练班。我的文化知识浅,连小学课程都没念完。面对这庞然大物不知从何学起。当时我住在简陋的工棚里,浑身上下浸满了柴油味。但我总是笔记本不离身,夜里在灯下仔细地阅读,消化老师授课内容,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慢慢地思索着琢磨着,学习的劲头可足了。我暗下决心: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我们女同志也一定能办到。

  有一天,我连中午饭都没吃就跑到正在擦车的杨师傅跟前,央求他说:杨师傅,让我试试好吗?看我那股渴望劲儿,杨师傅同意了。当时可把我乐坏了。我急不可耐地坐进驾驶室开始操作。因为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非常紧张。我把操纵杆向后一拉,用脚使劲一踩闸,斗槽就升起来了,可怎么也甩不过去。杨师傅告诉我操作不当,将合成速度平均一下就好了。我第二次把斗槽甩了过去,结果是吊杆又当当响,杨师傅又指点让我左脚抬得慢点。按照杨师傅的指点,我终于能平稳操作斗槽了。有了这次实习,我进步很大。在训练班的最后一次考核中,我取得了全班第三名的好成绩,令男同志刮目相看。我终于成了一名挖掘机手。

清河记忆——新中国第一位女挖掘机手宋玉琴

正在作业的宋玉琴(左)接受记者采访

我驾驶的是从苏联进口的505大型挖掘机,在开挖截水壕工程中,每小时挖180斗。我每天要挖起5火车厢的沙土料,每天给国家创造94元的财富。一次,挖掘机链子坏了,我不顾秋寒水凉,跳进水中修车两个半钟头,终于排除了故障,领导夸我说,真比小伙子还能干。有一天,挖掘机要过一个险桥,这座长100多米、高10来米的简易桥只有几根铁轨架在桥墩两边,下边是奔腾的浑河水,稍有不慎就有掉下去的危险。凭着过硬的驾驶技术,我大胆地把22吨重的挖掘机从险桥上安全地开了过去。


清河记忆——新中国第一位女挖掘机手宋玉琴

宋玉琴(左三)与同事们

  在生产作业中,我注重节约油料和材料,经常用黄土将擦车布浸水埋在地下,几天变软后再取出使用,既节约布块又增强使用效果。21岁那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当选了全国荣模,多次被评为辽宁省的先进工作者。1955年8月20日,我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受到了毛主席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这张放大的照片我一直珍重地挂在客厅的墙上,到我家作客的人一进屋就能看到。有两件事最难忘;一件是周总理同参加会议的代表们碰杯;另一件是代表们参加中庆典礼,天发门辉煌的灯火点燃了青年们熊熊的青春火焰。


清河记忆——新中国第一位女挖掘机手宋玉琴

宋玉琴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


  到1958年,我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当10万劳动大军浩浩荡荡从大伙房水库工地转战到清河水库工地时,我精神抖搂,干劲倍增,心想可以亲手根治家乡的水患子。我的丈夫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家里家外都由我一个人操持,但我从未因家庭琐事而影响生产。孩子刚满月我就上班进工地,每周只能回一次家。有一年,我的大儿子出麻疹,医生不肯收留住院,我含着眼泪恳求医生救救我的孩子。医生破例收下,还挺幸运,在医护人员精心医护下我的大儿子得救了。

  我是一个母亲,更是一个顶班司机,我做到下旬任务上旬抢,雨天任务晴天抢,遇到雨季就抢一个工期,白天干一天,夜里还要加班到12点。在挖掘清河溢洪道的日子里,我每天上下班要走近10公里山路,荒野外一个人走路真害怕。最让我为难的是上厕所,男同志可随便找个地方,而我要走出挺远。在大坝合拢的紧要关头,我们几乎是连轴转,当我从车上下来时两脚都不会走路了,两条小腿疼痛浮肿。严冬里我的脚都冻坏了,大脚趾肿得穿不上袜子,但我还是坚持战斗在第一线。

  清河水库仅用一年零八个月就竣工了。1960年我被评为辽宁省和全国三八红旗手,还被评为少数民族先进生产者、辽宁省第一个完成五年计划活动积极分子。

宋玉琴的事迹多次被新华社及其他新闻媒体报道过,并被写成文学作品《女推土机手宋玉琴》,简介被收入《伟大祖国的忠实儿女》一书。

退休后,她的晚年生活是充实幸福的,她的3个孩子早已长大成人,各自都有满意的工作她的爱人也从部队回来,全家人都在她的身边,欢欢乐乐享受着家庭的温暖,享受着天伦之乐。稍嫌不足的是,因为长年在野外施工留下腰腿痛的毛病,身体不大好,总发烧,后来做老年保健操渐有好转,为这她又发挥余热,组织了清河区第一个老年健身队,每天活动在街头巷尾,还有记者采访录像,她本人也被评为老年健身先进工作者,被水利厅评为优秀离退休老干部。她带着满身荣誉,以实际行动做着平凡女性所能做的一切工作她的高尚情操也成了当代妇女的骄傲,是清河区水利工作者的骄傲,更是全国劳动妇女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清河   挖掘机   抚顺   伙房   辽宁省   训练班   作业   积极分子   大儿子   处长   新中国   水库   工地   师傅   男同志   记忆   孩子   宋玉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