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经典还是情怀杀?从许鞍华到李安,张爱玲小说改编到底有多难?

从张爱玲1995年去世到现在,这26年间,国内“张爱玲热”的势头一路走高。几乎每位女性的书架上都有3到5本张爱玲小说。

小到日常审美趣味,大到爱情观、人生观,我们无一不在被她影响、塑造。

张爱玲的难得之处在于,从不屑喂读者糖水。她笔下的男女没有光环,尽是些不彻底的“真”人。在恋爱中,既互有见不得人的小心思,也有情义与利他。充满矛盾,充满对现实的考量。

毁经典还是情怀杀?从许鞍华到李安,张爱玲小说改编到底有多难?

但爱情却并不是张爱玲的小说的重点。而是以她自身独特视角来写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哀。华丽词藻的背后是苍凉。改编成男女之间的爱情文学肯定是有偏差的。

张爱玲的小说是出了名的难改编,她的作品及其注重心理描写,心思灵敏细致,环境意象纷繁,读者的自我想象空间丰富,比较适合文学阅读,而影像呈现必需得有的强戏剧性,她的作品不太能够满足。

改编的难度大概在于容易被小说的叙述方式迷惑而忽略了内容的现实冷酷。本来小说形式的极度精致与小说内容的极度现实就是很难调和的。拍成影视作品后,创作团队想法和观众的观后感就更是难以达成共识了。

张悦然评价道:“张爱玲小说里的物,它只在张爱玲小说里才能发挥超越物件的巨大能量和威力,它是一个意象,很多时候是一个象征,很多时候是和主要人物一样重要的存在。但是到电影里面怎么体现这些物,怎么让月亮灌注有张爱玲的情感,就很有难度。”

毁经典还是情怀杀?从许鞍华到李安,张爱玲小说改编到底有多难?


关锦鹏拍摄于1994年的《红玫瑰白玫瑰》,侯孝贤拍摄于1998年的《海上花》,都是华语电影中的佳作,只是相比《半生缘》、《色戒》。奠定了“张爱玲+名导”的创作模式得以形成,但是不是所有的改编都能成功,每一次的成功也不是复刻出来的,需要所有电影制作人员付出努力

毁经典还是情怀杀?从许鞍华到李安,张爱玲小说改编到底有多难?

《色戒》可以说改编得很好。《色戒》小说是很短的,原著里面写得很隐晦,易先生与王佳芝之前不是爱情,是复杂的情感。改编的电影剧情,让人物更丰满合理。《第一炉香》只把重点放在爱情之间,和原著思路早就背道而驰了。

毁经典还是情怀杀?从许鞍华到李安,张爱玲小说改编到底有多难?

张爱玲的小说是精致和极其细腻的,她的叙述小资,刻画的人物却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三教九流形形色色,并不小资。


都说张爱玲冷酷,我却觉得她是个非常有怜悯心的人,内心对世俗生活充满渴望、会去细致观察的人,不然也不会把人物刻画得这么深刻饱满。

现在的人们似乎极难去接受不符合当代社会价值观的人们的故事,很多人只看到了主人公的行为,而难以体察行为背后那些幽微又复杂的情感变化,指之以黑白,再难用心去思索和感受。毕竟,现实行为与理想自我之间终究隔着难以跨越的鸿沟。

毁经典还是情怀杀?从许鞍华到李安,张爱玲小说改编到底有多难?

此外,在张爱玲小说背景中的人们已经离现代人很远了,人和社会所处的困境也大相径庭。因此,从文字走向荧幕,最为重要的必然是氛围情境的烘托。不仅仅是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还有人物的气质。因此,这必然是跨时代文学作品走向荧幕最难以跨越的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李安   爱情观   荧幕   意象   原著   小资   冷酷   细致   情怀   说是   现实   人物   情感   社会   经典   爱情   电影   小说   张爱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