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扫黑暴阴霾,湾区升起明月!中华文化璀璨,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湾区”

9月21日晚,“湾区升明月”大湾区中秋电影音乐晚会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众多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知名音乐人、电影人将齐聚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唱响月圆之歌。

一扫黑暴阴霾,湾区升起明月!中华文化璀璨,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本次晚会以团聚团圆为主旋律,以电影和音乐为媒介,邀请内地观众、港澳台同胞、全球华人共用电影之美、和合之美,共同感受大湾区的文化氛围,欢庆这喜悦与温暖的团聚时刻。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张九龄,字子寿,唐代韶州(今广东韶关市)人,是现今大湾区第一位经由科举登临相位之人,也是唐代及之前官职最高、影响最大的粤籍历史人物。他以相业与诗文并举昭灼后世,赢得了“自古南天第一人”的旷世美誉。他的《望月怀远》中的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家喻户晓、广为传诵。稍微点化,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湾区”,正好作为大湾区中秋的主题。

俭朴而高超的智慧

想起中国和外国的月亮哪个更圆的问题,其实,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月亮属于宇宙和全人类,无所谓哪国的月亮更圆。但是,如果从文化艺术的角度看,却是中国的月亮更亮更圆。例如,月亮与禅的关系,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邃哲学智慧和明心见性的生活态度。

禅是中国化的佛教。禅的意思是定,通过顿悟,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的重要哲学命题是空与有之辩,神秀的“身似菩提树”与慧能的“菩提本无树”,乃是各执一端,而在这两端之间,最广大的领域则是空即有,有即空,所谓“万有归一空,一空归万有”,月印万川的月境与禅境,便体现了这种空有相融的境界。《五灯会元》:“见山不是山,见水何曾别?山河与大地,都是一轮月。”一轮月光涵盖一切、包容一切,这是物我相融、物我两忘的境界。

一扫黑暴阴霾,湾区升起明月!中华文化璀璨,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月光如水,水流无痕,因此月亮引起的禅机往往是空:“我悟色空心似水,禅床闲卧月明中”(王沂),“月明影在地,泉清光彻天。何须分上下,空寂是吾禅”(道圂)。发展到极端,则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宋代尼姑妙总有一首《悟道诗》:“一叶扁舟泛渺茫,呈桡舞棹别宫商。云海月山都抛却,赢得庄周蝶梦长。”她本是当朝丞相孙女,但却与养尊处优的琴棋书画生活告别,泛舟江湖,甚至抛弃世间一切云山月海的色相,获得精神上“庄周梦蝶”似的永生。

一扫黑暴阴霾,湾区升起明月!中华文化璀璨,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但是能达此道行的人毕竟不多,因此,便出现了若有若无的智慧与狡黠:“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吕温)。遁入空门的僧人亦有赏花弄草的雅兴,是否禅心无滞的表现?而这恰恰是六祖慧能之后形成的“不迷信、尚心性、务平实、在世间”的风尚。《红楼梦》中贾宝玉以谈禅之名谈情,《水浒》中鲁智深“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均是禅在世间的表现。但是月的禅机,总是指向澹泊的情性与俭朴的生活,宋代云门宗禅僧灵澄一生“草履只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悟出修行的法门在于澹泊自适,去妄明心:“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窗前。”对此,《坛经》说:“吹却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云散月明的顿悟,是轻物欲而重精神。

一扫黑暴阴霾,湾区升起明月!中华文化璀璨,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月亮与禅,沟通的是俭朴而高超的智慧:“翠竹黄花非外境,白云明月露全真。头头尽是吾家物,信手拈来不是尘”(双龄化禅师)。禅宗哲学正是从中国的文化月亮中得到顿悟,所谓“宝月流辉,澄潭布影,水无蘸月之意,月无分照之心”,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深邃的宇宙奥秘和通透的生活哲理。

但愿人长久

中秋成为节日,是在隋唐之时。但中国的文化月亮,却更早地在原始社会邈远苍茫的土壤上冉冉升起,它照耀过女性崇拜的母系时代之后,又伴随著我们的祖先走出蛮荒,迈进春种秋收的农耕社会,它的清辉世世代代撒遍中华大地,直到现在,仍然祝福著当代中国人的美好感情和愿望。

一扫黑暴阴霾,湾区升起明月!中华文化璀璨,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最基本的两层象征意义:第一、创世女神女娲就是月神,由此衍生出对母亲的眷念与对女性美的礼赞;第二、故乡土壤在明月下的秋熟,衍生出对亲人、朋友、家园乃至祖国的真挚感情和无穷思念。

月中的蛙(蟾蜍)与兔,是远古时代女性生殖崇拜的图腾。娃娃(BB仔)就是一只青蛙加上一个女字,至今中医仍把女性阴门叫作蛙口(娃口);兔的生殖周期大约是二十九天,女性的经期亦如此,这与月亮的晦盈相符。而“梦月入怀”、“感月而孕”的神话传说,也透露了月亮的原始文化意蕴。正因为如此,所以月亮在中国文化中有一种婉约妩媚的美,它是母亲和女性的象征:“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苏轼),都是用月亮来形容女性美。迈入漫长的农耕社会之后,秋天的收获与故土、亲情、欢乐紧密相连,所以中秋的一轮明月往往倾注了渴望团圆的理想:“但愿君如天上月,年年此夜团如玉”(刘浩)。涵盖人寰的融融月色,把睽违万里的亲朋联系在一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这当中表达了中国人重亲情、重友谊,以及热爱生活和企盼美好理想的永恒情怀。而且,月亮既是家园和亲情的象征,又有母亲和女性的情结(婵娟),这种多重文化意蕴,成为浪迹天涯的游子抒发乡愁、思念亲人的寄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所谓“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家人”(曹松),这透露了月光的普照,还蕴涵著平等和大同的社会理想。

一扫黑暴阴霾,湾区升起明月!中华文化璀璨,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一扫黑暴阴霾,湾区升起明月!中华文化璀璨,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月亮的家园之思和亲人情结,还体现在历代中秋节的一系列习俗中。“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农历八月十五,金风送爽,丹桂飘香,银蟾光满,是赏月和拜月的最佳时令。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京城开封,在中秋节所有酒店皆卖新酒,这时菊黄蟹肥,石榴、梨、枣、栗、橘等皆成熟上市,再加上月饼,无论富家或穷人,或丰或俭,都阖家团圆,在一起吃月饼和各式中秋肴馔。因为吃月饼有团圆之意,所以过去拜月的月饼必须是圆形,所供瓜果也必须切为牙瓣形。现在有的月饼做成方形,与月饼的团圆意蕴似不符。

一扫黑暴阴霾,湾区升起明月!中华文化璀璨,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故园今夜月,迢递向人圆”(徐祯卿),此中情怀,寄托著中国人对亲人、家乡和祖国的深厚感情。

澡雪精神与追求永恒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冰清玉洁的品格,同时也在飘逸脱俗中指向永恒的世界。

太空悠悠,婵娟徘徊,银色的月辉使人肌骨疏凉,神清气爽,这是一种澡雪精神的境界。古人把月亮叫做皓魂、玉盘、玉璧、玉兔、银蟾、冰轮等,正显示月亮晶莹洁净的品格。张孝祥《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为官有治绩却遭到攻讦而罢官北归,泛舟洞庭湖时,他光明磊落的胸怀与月色湖光相辉映,诗人感到悠然心会,升华为一种“表里俱澄澈”的精神境界。

面对冰清玉洁的月亮,并非每个人都可通过审美移情而达至“肝胆皆冰雪”的境界,这种境界的前提,是要拒绝滚滚红尘中声色犬马的困扰与诱惑。宋代法远《自叹》:“孤舟夜静泛波浪,两岸芦花对月圆。金鳞自入深潭去,空使渔翁执钓竿。”这是一个月光照耀下诱惑与反诱惑的寓言:江中游鱼之所以没有上钩,在于它不为外物所动,鱼固如此,人何尝例外?月亮“疏瀹五脏,澡雪精神”的净化心灵功能,就建筑在求诸内心的宁静澄澈之上:“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可伦比,教我如何说”(寒山)。这种心月的互喻,寄托著古人高洁的人格理想。

岁月悠悠,宇宙无穷,一轮月亮悬挂深邃天宇,朗照古今,引起古人对永恒的思索和追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中琼绝的宇宙意识和浪漫的青春气息,显示了永恒宇宙和短暂人生的诗意辩证关系,流溢著和谐婉约而蓬勃浪漫的神韵和风釆。月亮在李白的笔下更寄予豁达与超越的精神:“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如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相传李白死于醉中捞月,也许是故意以此种方式实现“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

一扫黑暴阴霾,湾区升起明月!中华文化璀璨,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则看到了月亮所代表的永恒仍然并非绝对,从而更加珍惜短暂而可贵的人生。苏轼是中国古代胸襟豁达而热爱生活的典型文人,他的《前赤壁赋》认为,大自然有变与不变,在变化中天地人生不过一瞬,在不变中物与我皆无尽,“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绝,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中国古人这种与大自然永恒和谐相处的情怀,为处于生态危机和资源枯竭情况下的当代人类,展示了一片广阔而温润的精神绿洲。

中国的文化月亮,她冰清玉洁的品格,澡雪净化著人们的心灵;她宁静安谧的神韵,启示人们永恒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慧能   明月   俭朴   意蕴   冰清玉洁   月亮   肝胆   中华文化   宋代   月饼   团圆   阴霾   中国   璀璨   冰雪   宇宙   境界   精神   女性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