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请顶流代言人的"批发"手段已破灭?


如果要给还没过完的2021年娱乐圈取一个标题,相信各位对于「地震元年」或是「吃瓜元年」这样的标题没有任何异议,因为今年的娱乐圈确实很不太平,以往看似"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顶流明星们,一个接一个"查无此人"。

奢侈品牌请顶流代言人的

蔡徐坤——Prada代言人

但我们今天并不是来讨论这些顶流的为人处世是怎样的,而是来说说这些顶流在巅峰时期和现阶段与奢侈品牌的关系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众所周知,奢侈品牌一向都会注重「逼格」二字,而在现阶段,传统高级时装愈发呈现"无聊"的状况下,这些奢侈品牌对于市场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不断利用复刻、Logo设计等"水分设计"来收割市场,除此之外,利用粉丝经济,请一些当红的顶流来代言品牌也是它们营造「逼格」人设的一种常见方式。

奢侈品牌请顶流代言人的

陈伟霆——Chanel形象大使

请顶流来代言品牌的方式效果确实显而易见,短时间内品牌在国内的销量遥遥领先,曝光量也随之上涨到一个层次,不管是新系列发布或是新分店开张,你都能看到它的声势有多么浩荡。

所以近几年,这种请国内各大带有极大流量的明星来代言奢侈品牌的现象非常常见,甚至有一些品牌还为了让更多的明星加入,直接自创了多个代言TITLE,一方面可以给这些明星的粉丝"装逼"的资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各大平台最大程度地提高曝光量。

奢侈品牌请顶流代言人的

章若楠——Dior中国品牌挚友

不过,这样做的坏处会让大众与粉丝分不清到底哪个TITLE分量是更高的,以至于各家粉丝会"撕逼",大众会觉得品牌在「掉价」,到了最后,只有品牌官宣的全球、亚洲、中国区代言人才会让人们"醒悟"。

而自今年年初,郑爽代言Prada不足10天的火速"分手"事件之后,奢侈品牌圈就像被下了蛊一般,代言人纷纷被传出各种负面新闻,并且都是求锤得锤,锤得不能再锤的那种,到最后,品牌也被迫无奈于舆论的压力、股市的下跌等情况,在第一时间与代言人撇清关系。

奢侈品牌请顶流代言人的

鹿晗——Gucci

在后来,随着吴亦凡、张哲瀚等人的事件发生,Louis Vuitton、Lanvin等品牌也纷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奢侈品牌也开始变得异常谨慎起来,对于像是"批发"一般请顶流代言的方式,现在似乎变成了一种高风险的举动。

那么,在未来奢侈品牌请顶流来代言的方式真的破灭了吗?

奢侈品牌请顶流代言人的

「合作的初衷」

奢侈品牌请顶流代言人的

张小斐——Lanvin品牌大使

如果要找到奢侈品牌把代言弄成「批发市场」的幕后元凶,那么一定是粉圈行为在作祟。

从第一届《偶像练习生》开始,国内的娱乐圈就变成了一个「造星工厂」,练习生就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隔三差五就会有新的偶像出现,而在国内的社交媒体上,各家粉丝也会争先恐后为自己的偶像不断刷榜、控评等,一度让我们的网络环境呈现了一种相当极端的情况出现。

奢侈品牌请顶流代言人的

张艺兴

这种看似毫无缺点的营销手段,或许是奢侈品牌当初看上顶流的一点。

从表面来看,Ta们都属于想要在人们心中呈现一种「完美」的一面,这种完美是一种不可能轻易找出瑕疵的完美,于是乎,奢侈品牌就完美利用粉圈文化和粉丝经济,与顶流们展开了一场双赢的交易,既能让品牌得到销量和流量的增长,也能让顶流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这便是品牌与顶流合作的初衷。

奢侈品牌请顶流代言人的

Rosé——Saint Laurent

对于利益方面来说,这样的初衷是好的,在之后可以视代言人在市场中的影响力而做出更换或是继续签约的举动,这样也可以变相地给代言人于事业上的压力,让其一直保持着高热度,从而对于品牌来说,只要代言人不倒,那么品牌就会一直赚得盆满钵满。

但对于国内环境来说,一档又一档的选秀节目的出现,也让流水线上的明星发生了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没文化、不识字、唱歌跑调忘词等状况的出现,与同为造星工厂的韩国一对比就是高低立见,所以奢侈品牌一旦接受选择一个个顶流成为门面,就相当于在做一场风险投资,并且风险会越来越大。

奢侈品牌请顶流代言人的

就以郑爽事件为例,估计Prada也没有料到,在短短不到十天之内,自己宣布的新代言人一时间给自己的负面效应远大于正面,就在负面事件发酵之时,Prada的股票市场一路下跌,网友纷纷对Prada采取"攻势",希望Prada对于郑爽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微博上,一网友的一番话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只有德艺双馨的代言人,才会跟品牌产生双赢的效果。确实,如今当明星的门槛越来越低,会唱一点歌、会演一点戏,参加一些综艺和真人秀,就能标榜自己是歌手或演员,那么紧接着流量也就成为了短时间的泡沫罢了,成为品牌的代言人或是其他合作大概率也都是短期内的,合作的初衷也开始从长期的双赢局面转变为收获短期内的最大利益

这时,与品牌合作的明星就变得更像一个「工具人」,而不是一个可以真正和品牌产生化学效应的「朋友」,不过,这种局面的发生与大环境也脱不开干系...

奢侈品牌请顶流代言人的

「"批发的朋友"」

奢侈品牌请顶流代言人的

胡歌——Giorgio Armani

流量时代中,奢侈品牌也被迫加入了这个时代的规则中,而对于本身大部分属于模特的工作的代言人,现在却因为热度和市场的带领能力,不得不将这份工作拱手给一个又一个新晋顶流们。

于是乎,就出现了奢侈品牌们宣布与自己有合作的明星朋友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就像是"批发"的一样,品牌大使、品牌挚友等TITLE隔三差五就在新的流量身上添加,后来一些品牌还会细分,例如服装线与美妆线,还有主线和副线等,总而言之,就是这些眼花缭乱的TITLE本身是奢侈品牌为了双赢局面效果而设计的,却没想到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品牌的销量先不说,最重要的影响还是对于TITLE含金量方面的。

奢侈品牌请顶流代言人的

谭松韵——Givenchy品牌美妆系列挚友

这种"批发的朋友"在这两年像是一种「神」一般的手段不断操控着市场,只要你的流量足够,那么奢侈品牌就会不断找上门,利用你的流量创造收益,而等合约一到,或是流量不足的情况出现,也就意味着与奢侈品牌的合作到此结束了。

但这种「神」一般的手段,相信在今后一定会跌下神坛,原因在于人们对于选秀节目的「不信任」,就算你在镜头前有多么的光鲜亮丽,一旦艺人的私德或更严重问题被曝光,产生非常大的舆论的话,那么舆论的压力就会连累品牌,让品牌不得不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与艺人撇清关系。

奢侈品牌请顶流代言人的

奢侈品牌请顶流代言人的

上面所说的是当下新晋流量的情况,那么过去的顶流呢?

如果说郑爽与Prada只是为这场闹剧开了个头,那么作为国内第一批顶流的吴亦凡与Louis Vuitton就是这场戏的高潮部分!作为顶级奢侈品牌的全球代言人,被曝出的诸多不堪入目的事情,Louis Vuitton的做法不但没有成功"平息"众怒,反而让自己成为了"共犯",虽说到最后品牌方的做法也是在意料之内,但这一行为却给了过去的顶流一些别样的警告。

奢侈品牌请顶流代言人的

龚俊——Louis Vuitton品牌大使

对于顶流而言,新晋顶流可以按照自己当下的情况获得奢侈品牌的各种TITLE,但一般来说很难获得品牌代言人的身份,因为品牌方也知道,新晋顶流只是圈内当下冉冉升起的群星中的一颗罢了,真正能从自己身上撕掉只有顶流的标签,只能靠着后续的发展。

而对于老一批的顶流来说,Ta们大多数都被人们熟知,但大多数的发展却很少能得人心的,原因也在于没有真的能拿得出手的作品,才会导致人们不断的冷嘲热讽,过气、没有硬实力、靠老本等等的言语已经不是新鲜事,所以对于顶流来说,如何看待奢侈品牌的代言就会决定Ta们后续的发展,如果将这个代言当做激励自己的一个动力,不断寻求实力上的突破,紧接着拿出能让人大改观的作品,那么未来会有更高层次的代言等着这位顶流。

如果仅仅把它当成自己炫耀的资本,那么到最后也只会长江后浪推前浪,顶流不会天天都是顶流,总有过气的那一天,但凡还想和奢侈品牌有合作,那么就得对自己有着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拥有足够的「资本」正大光明的成为奢侈品牌的代言人。

奢侈品牌请顶流代言人的

「"批发"还会存在吗?」

那么,在一个个顶流们出事之后,未来"批发"代言人的状况还会存在吗?

顶流代言还会存在,但是"批发"很难再看到了,一方面在于品牌不会冒这么大的险去走这一步棋,如果自己选择的顶流接二连三的出事,那么倒霉的就是品牌自己,不仅对于口碑、销量等方面都会有影响,也会对未来选择代言人上,产生很大的影响,毕竟这是一个双向的选择;另一方面,因为粉圈经济的妖魔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不少人的生活,甚至会给一些未成年人的家庭造成不小的困扰,所以未来会对粉圈文化进行一定的管控,从而抑制顶流的"批发"现象出现。

奢侈品牌请顶流代言人的

唐嫣——Valentino

合理"利用"顶流其实是一种正常的方式,但"批发"不是,"批发"是一种破坏圈内规则的手段,它不仅仅无法真正起到带动市场效果,只能收获短期利益,就像是揠苗助长一般的存在。

另外,这种"批发"的手段也会让品牌流失一部分的国内客户,当然这个并不是绝对的,只是一种潜在的隐患罢了,品牌在和任何顶流合作之前,能预料到的一定是销量的增长,这也是最易看到的景象,而它的背面,同时也有可能会因为有些人对于顶流有一些个人的看法,从而会让一部分客源流失,但这也只是其中部分的负面影响罢了,未来这样的例子我们应该也很难见到了。

奢侈品牌请顶流代言人的

吴宣仪——Versace品牌大使

但话又说回来,邀请顶流代言品牌只是让品牌更上一层楼的手段,真正能让品牌爆火的,还是得靠品牌本身的设计、质量以及口碑等硬实力,若是品牌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那么就算邀请了全球最知名的明星前来代言,那也只是虚幻的泡沫罢了,到最后品牌还是会"死"在自己手中。

所以说,奢侈品牌"批发"顶流的手段的破灭从某个方面来说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它就像是一种「走捷径」的手段,当顶流的流量已经能撑起品牌不少销量的时候,也就表示着品牌本身在这一季是"失败"的,只能靠着外界力量帮助自己。

所以不管怎样,对于品牌来说或是对于我们平时生活来说,都应该从提升「自我」的力量入手,后续的辅助手段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大家怎么看呢?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代言人   奢侈   手段   品牌   销量   初衷   大使   流量   粉丝   效果   情况   未来   方式   明星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