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四:面对世俗,我们究竟该入世还是坚持自我?

《局外人》中的默尔索最终被判处极刑,他将在某一广场上被当众斩首,以儆效尤。

判处他极刑的依据是什么呢?再次回看整本书的内容就发现判罚的依据并不一定是由于案件本身,而是更多地参考了他在母亲去世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世人认为且接受的悲伤。

《局外人》四:面对世俗,我们究竟该入世还是坚持自我?

从养老院院长到门房再到检察官,他们期待看到的默尔索,应该是在失去母亲后痛哭流涕、悲伤难忍,可他们的希望都落了空,默尔索看起来很平静。正是由于他的平静反倒给他冠上了“冷酷无情”的高帽。

对待冷血之人就必须动用最严酷的手段,才能让世人知晓如果你的行为与世俗常识不同时就应该被讨伐。

多么可怕的束缚!这也是作者加缪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的生活中的“荒诞感”。

这是默尔索的故事,却又不是默尔索的故事,我们每个人在默尔索那里似乎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局外人》四:面对世俗,我们究竟该入世还是坚持自我?

一位家属院的邻居,妈妈病了三年,后医治无效去世。他很痛苦,从小被教育“男儿有泪不轻弹”,整个丧礼的过程他都悄无声息的默默流泪,放声大哭的机会留给了姑姑和姨姨们。当时院里就有人传这孩子冷血无情。

母亲离世,家不成家。他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不怎么回家,回家就睹物思人,与其痛苦不如吃住都在单位。他躲避痛苦的方式又被人诟病成“没有良心,不管亲爹。”

这就是发生在我身边活生生的类似默尔索的故事。但他们真的不爱自己的母亲,母亲去世后真的冷酷无情吗?

《局外人》四:面对世俗,我们究竟该入世还是坚持自我?

默尔索感觉的极度疲惫可能恰恰就是因母亲去世内心空虚痛苦引起的,他虽没有表现出非常伤心,但从细节描写上看如:“母亲走了家里更空了,母亲对死亡的考量,母亲去养老院前的她们一起生活的回忆”……这些都反应出他对母亲的思念,真实的默尔索不是冷漠的,他充其量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

女友玛丽震惊他母亲去世时,他本想解释却没解释。律师和法官询问时,他只谈自己的感受没有考虑现实的需要,这也是为什么律师对他说,他和司法完全没接触过的缘由了。

再来看我的这位邻居。他母亲生病的三年,从老家到省城的医院哪一次陪护他没跟着?常在晚饭后见他和母亲一起散步,所有他做的一切在外人眼里是正常的、且是他必须做的。可当母亲去世,他低声啜泣时、逃避痛苦很少回家时却被他人宣扬成“不孝”的代名词。

只能说要想活成别人眼里的“完美人”实在太难了。

那么,在当下讲究“个性”却始终脱离不了世俗认同的大环境下,你究竟选择做自己还是为成为他人眼里的“完美人”拼命?


作者:颜言

文中使用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其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世俗   玛丽   以儆效尤   加缪   极刑   养老院   局外人   冷酷   世人   邻居   眼里   无情   悲伤   痛苦   母亲   自我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