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李,木子李

我姓李,木子李

原创 李万卿

我姓李,木子李

我姓李,木子李。

我很小的时候,爹就说,咱老李家可是大姓,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李”,有“李”走遍天下。

我还没走遍天下之前,先走出了村子,在村北的破庙里接受启蒙教育,老师点名时,我发现李某某比张三王五赵六周七都多。我突然感到好笑,我世世代代居住的村子叫梁庄,李姓人口居然占了一半,“李”“梁”两姓,和谐包容,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叫“梁庄”而不叫“李庄”。

小学毕业后,我到镇上读中学,校长姓李,班主任姓李,好几个老师都姓李。后来,我也成了母校的“李老师”,如果谁在校园叫一声“李老师”,会有好几个老师答应,学生只好在“李”前加一个名字,比如叫我就是“万卿李老师”。

再后来,我从三尺讲台跑到省会,开始在新闻界摸爬滚打,“朋友圈”越来越大,脚步丈量的地方越来越多,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在介绍中提到姓氏,总会有人附和:“哈哈哈,您也姓李呀,咱们一家子,一家子呀。”

一句“一家子”,感情距离瞬间为零,没有了任何隔阂。

宴会上,一桌子七八个人,三四个人姓李;开会,礼堂里座无虚席,有不少“李总”“李局”“李主任”“李处”。

姓李真好,走到哪里,都是家,都有“家里人”。

姓李真好!

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姓人与人交往,对方只要问:“您贵姓?”李姓人就会说:“免贵,姓李,木子李。”

每个姓李的人,都特别强调“木子李”。

为什么呢?

史载,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有一个孙子叫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相当于当代的法官。当时,盛行以官职为姓,皋陶也就以“理”为姓。

商朝末年,皋陶后裔理征忠心耿耿,多次进谏纣王。纣王很恼火,便把他杀了。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母子两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小利贞奄奄一息。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野树还有一些“木子”(野果),于是采下来吃,这才保全了性命。母子俩逃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安家落户。为了表示对“木子”保命的感激,而且“理”“李”同音,自利贞开始改姓李。

这就是李姓的起源,也是“木子李”的来源。

李姓形成时,族员世居河南一带,春秋时期的李耳(老子)是正史中立传的第一个李姓人物。

从此以后,李氏人才层出不穷。

公元618年,唐太宗建立了唐朝,李姓即成了国姓,是最显贵的姓氏,李姓开辟了大唐盛世。

李白诗曰:我李百万叶,柯条布中州。可见,当时,李姓的分布就很广了。

我姓李,木子李。

“理”为法理,“木子”感恩,敬亲睦族,延续万代。

姓李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豫东   鹿邑   淮阳   中州   亲睦   大唐   大姓   孙子   安家落户   河南   后裔   姓氏   村子   木子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