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三年,《人民2》变成《巡回检察组》,达康书记也老了

说实话,这一回《巡回检察组》突然空降视频平台和卫视同步播出,确实有点措手不及。


三年了,观众还是惦记着那一年《人民的名义》里面,为了整顿吏治而殚精竭虑的那些人们,那些为了维护整个政府公检法机关正常合规的秩序,而奉献自己的一生乃至生命,甚至于子孙的人们。


苦等三年,《人民2》变成《巡回检察组》,达康书记也老了


一门心思求发展的达康书记,看见妻子牵涉经济问题而被抓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又有点自己被声名所累的眼神,


苦等三年,《人民2》变成《巡回检察组》,达康书记也老了


连同那敢于揭露,甚至是过于写实的那一屋子贪贿而来的纸币这样的情节,都已经深深的铭刻在观众的脑海里。


苦等三年,《人民2》变成《巡回检察组》,达康书记也老了


所以,官宣有一年有余的,号称是《人民的名义》姐妹篇的《人民的正义》,其实也让观众翘首以待。但等待的时间太长,观众都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刻,它却突然改头换面,用《巡回检察组》的名头骤然空降播放平台,这突然程度,确实让观众有些措手不及!


苦等三年,《人民2》变成《巡回检察组》,达康书记也老了


前面四集内容看过以后,个人感觉确实是该换一个名字,因为《巡回检察组》的叙事重心,在公检法的执法系统,而比之前《人民的名义》里面所牵扯的范围要相对缩减,而且,整个叙事过程和讲述手法,都不同于《人民的名义》那种以条约规章而行进的正大堂皇,反而有《重案六组》那种偏重于刑侦探案的悬疑性。


苦等三年,《人民2》变成《巡回检察组》,达康书记也老了


所以,个人前期预测,这剧可以看,但是估计很难达到《人民的名义》那种高度!


布局精巧,但是后继乏力!


《巡回检察组》有一发炸裂的开场。

在东川省“十大法治人物”的活动现场,看着自己行业一年来功勋卓著,颇有些怀旧欣慰的政法委书记张友成,正在和后起之秀的杰出代表侃侃而谈。


此时,阿婆胡雪娥拿着锦旗冲了上来,口口声声要感谢当年最有潜质的检察官何树国,这么凑巧的时机,这么好的新闻素材,吸引得例行采访的记者纷纷围拢上来,要抓紧收录这一份情真意切的补充材料。


苦等三年,《人民2》变成《巡回检察组》,达康书记也老了


可没想到的是,等胡雪娥拉开锦旗,原来所谓的锦旗变成了一面“伸冤旗”。—— 胡雪娥是杀人犯沈广军的母亲,她认为自己儿子是冤枉的。为了伸冤在多年来一直在各个渠道申诉,最后达不到她的要求,她只能瞅准整个机关表彰大会的机会,送“伸冤旗”威胁割腕自尽以证清白,来引起媒体和上级部门的注意。


这件事确实如同胡雪娥所料,惊动了整个政检法体系。为了查明真相,省政法委书记张友成委派检察官冯森作为省巡回检察组组长深入调查此案。


苦等三年,《人民2》变成《巡回检察组》,达康书记也老了


随后2集的戏份中,更是如剥洋葱般的慢慢揭开事情的真相。 胡雪娥所想要揭露的原来是一桩旧案——当年他儿子沈广军在与人争执之时,对方被沈广军车上的改锥刺死,所以沈广军被怀疑杀人。


因为案件流程上没有问题,警察和检察院所提交的证据也合理合规,于是在证据所显示的范畴内早早就做了判决。只是嫌疑人沈广军虽然承认作案凶器来自于自己的汽车,但是拒不承认最终杀人的罪行,就算是在服刑期间一直抗辩,加上家人的激烈反应,才导致了如今这个局面。


苦等三年,《人民2》变成《巡回检察组》,达康书记也老了


然后,剧情分出了一条高层领导的生活线——张友成处理完这个案子的安排,为了庆祝即将升任政法委书记的高升之喜,自己大家族在酒店举办了家宴。宴席期间,东川首富黄雨虹(许文广饰)登场,在宴席里各种拉拢和攀扯,张友成,其夫人郑双雪(王海燕饰),以及张友成的亲戚和故交,各色人等不仅仅言语上针锋相对,暗地里也是心有算计,各怀鬼胎。


苦等三年,《人民2》变成《巡回检察组》,达康书记也老了


与此同时,我们的男主角冯森(于和伟饰)骑着二八大杠上线。(这里其实设计的太刻意,一个资深法律人士,骑着简陋的自行车满街跑,不接地气,只是显得生硬。你与时俱进换个半路断电的小电摩都比较现实)


冯森不同于张友成为代表的那种自矜身份,照搬条款的法务人员,他是底层草根出身,手段花样百出,潜伏在医院去见了胡雪娥,又旁敲侧击通过公安系统的旧识,在收集当年的案卷。


在他灰头土脸的奔忙里,不仅仅推进了沈广军的案情,还牵扯进他的妻子多年前遭遇车祸死亡的旧案。


苦等三年,《人民2》变成《巡回检察组》,达康书记也老了


而随着剧情在第3、4集的推进,观众已经感觉得到,沈广军杀人和当年他妻子被害一案,内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编剧的问题,擅长写悬疑作品的余飞能否驾驭反腐题材!


之所以没有大张旗鼓挂着《人民的名义》姊妹篇的名号如期上线,《巡回检查组》也是有难言之隐——毕竟编剧周梅森换成了余飞,整体氛围和手法完全不一样了!


对比一下就很明显,周梅森是在写官方生态,而余飞,一直致力于将主题从悬疑的角度入手,把一副公检法系统的人物群像,写成他最拿手的《重案六组》那种推理悬疑的刑事案件。

这种本质性的区别,造成两者的气质完全不同!


苦等三年,《人民2》变成《巡回检察组》,达康书记也老了


《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为了写好《人民的名义》,沉寂八年之久,深入省检察机关一线体验生活,获得了第一手的写作素材。因为这扎实的生活体验,他对中国官场百态有着深入研究,他写出的本子堂正,大气,更加贴近真实。


从《人民的名义》里面可以看出,他写故事,写人物,都是用一种中正持平的角度,正反皆有,瑕瑜皆现,每个人都有善恶两个方面。


苦等三年,《人民2》变成《巡回检察组》,达康书记也老了


在书写的过程里,他强调人性善的一面和法律法规的融合,柔软的人性用坚硬的法律底线来规整,进而促进整个官场乃至社会秩序的稳固。


而对于剧情里的反面人物,他也是用一种悲悯的眼光来描写的。他承认这些人物内心的善意,也强调这些人如何在过程里迷失而犯错。而最可贵的是,他对待反面人物的态度是——就算是犯错,也在用当事人的经历,来解构他人格上和行为上的合理性,用人物的嬗变,来给观众做一个负面教材,促进观众内心道德观的建设和加强。


苦等三年,《人民2》变成《巡回检察组》,达康书记也老了


本剧的编剧换成了擅长写侦破类案件的余飞,使得整部剧多了离奇的情节,走向偏向于猎奇。


所以,观众质疑擅长写悬疑作品的余飞能否驾驭反腐题材类型作品的呼声尚且没有解决,而因为缺乏体制内的真实经历,写出来的东西不接地气的毛病就浮上了水面——在构建公检法执法人员工作与生活状态的时候,流于官面和刻板——比如说,开会的时候那种官腔气息很浓厚,戏好如同韩童生,所扮演的张友成在开会的时候那官腔都是一套一套的。


而私底下也端着藏着,家宴上张友成面对心怀鬼胎的首富,那种法规拿来当说辞的做法,其实根本不能让角色显得伟光正,反而因为太生硬而使得整体人物少了一份真实的力量。


苦等三年,《人民2》变成《巡回检察组》,达康书记也老了


手法问题,导致三十几个实力派演员成了工具人!


还是编剧手法和实力的问题,《巡回检察组》里面的角色塑造,达不到《人民的名义》里面的个性鲜明。


从创作理念上来看,周梅森走事件与人物相互促进的路线,先在局势里树立人物个性,然后用大事件里的利益和原则的冲突做戏肉,来加大人物矛盾,进而在人物的相互角力里推进事件的激化和剧情的推进。


苦等三年,《人民2》变成《巡回检察组》,达康书记也老了


所以,《人民的名义》一开局,几方面就有了初期的矛盾阵营,而后,事件发展里,各方面人物逐渐显露自己的底线和手段,相互角力的过程里事态不断拉锯,那种权谋和规则的感觉就迅速建立起来。


再加上演员各具特色的表演——陆毅作为男主角其实实力偏弱,但是整体局势里他是标杆底线一样的工具人,要其自然最低;而张丰毅展现了沙瑞金那种只看成效的抓大放小的高层风范,谈笑风生也杀伐决断;而吴刚那张苦瓜脸,整个符合李达康的纠结内心——本来想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结果官场作风散漫,逼得他放弃自己主要目的而不得不去抓风纪,劳心劳力还得罪人,活生生把自己熬出一副身不由己的苦逼样子;而张志坚把高育良的心机城府,喜怒不形于色一直撑到了剧情最后……


苦等三年,《人民2》变成《巡回检察组》,达康书记也老了


《人民的名义》是一出大群戏,每个人都在相对合适的位置发挥角色的光彩。而《巡回检察组》则在演员调教上面,有些词不达意!

毕竟,余飞在设计剧情的时候,更多的倾向于事件的诡变和多样,而强调人物在事件里的,懵懂和无措,甚至,在叙事里流露出一种僵化教条而死不认错的犟。


苦等三年,《人民2》变成《巡回检察组》,达康书记也老了


就像开局设计的面对胡雪娥割腕伸冤的事件的时候,整个局势都是混沌的。而政法委书记张友成带着全市最具有潜质的政法机构检察官的应对会议,完全就是为了让观众认人的工具性情节——

里面每个人都说着语气和口径类似的话语,虽然有好几位实力派演员,但是基本没有凸显出其中每个人的立场和个人算计,每个人都背语录一样的用冠冕堂皇的台词来申诉沈广军案件如今结果的正当性,用流程正确来反复论述自己系统的无过错。


苦等三年,《人民2》变成《巡回检察组》,达康书记也老了


可问题是,这种叙述不仅仅没有实质性对剧情的推进能力,反而因为过于僵化的台词设计,让观众听出公检法部门追求“程序正确”的偏颇态度。


之后,很例行化的开始叙述私底下人物的状态,胡雪娥追查线索,张友成家宴上的义正词严,冯森的过于接地气到有些混不吝……整个过程不像国家机关的职场剧,更类似于刑侦机构的卧底戏!


所以,在大方向的把握上,《巡回检察组》的剧本就注定了气势和稳重不如《人民的名义》,再加上后期在剧情里加广告,台词过于僵化,以及叙事方式的改变,使得一部正剧变成了刑侦题材为主线的剧集,叙事气度明显单薄了。

所以,当前这个号称姐妹篇的《巡回检察组》,别抱复制当年《人民的名义》辉煌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东川   书记   公检法   家宴   锦旗   政法委   检察官   悬疑   编剧   名义   观众   当年   剧情   事件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