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国剧不像《宰相刘罗锅》,却似《大宋提刑官》


这部国剧不像《宰相刘罗锅》,却似《大宋提刑官》


最近的历史剧比较少,于是一部《刘墉追案》成为大家解“燃眉之急”的一部历史剧,虽然不是正剧,但是当做野史来看看还是不错的,只是几集看下来,本来以为潜力无限,结果没想到活脱脱的把刘罗锅拍成了《大宋提刑官》。


这部国剧不像《宰相刘罗锅》,却似《大宋提刑官》


可惜了老戏骨“何冰”


小时候跟着爸爸妈妈看《大宋提刑官》,总能记得那个验尸辨真相的提刑官,虽然大家记不住他的名字,但是因为角色实在是太经典了,所以说起来也是满满的童年回忆。


这次《刘墉追案》也请来了老戏骨何冰,他是剧中饰演的是宰相刘墉,也就是历史上的刘罗锅。为什么说可惜了这个角色呢?


这部国剧不像《宰相刘罗锅》,却似《大宋提刑官》



因为虽然这不是一部历史正剧,不能拿“过于严苛”的标准来要求它,但是起码的逻辑还是要有。


首先在封建时代,咱老百姓和当官的是什么关系呢?那是封建制度啊,最重视的就是等级,就是要把人分成369等,在第三集中,区区几个村民就敢阻拦钦差大臣。


即便拿“无知小民”无法辨别出钦差大臣来做“说辞”,那么身后明显跟着几个“官差”呢?这也看不出来吗?


最终直到刘墉表明身份之后,也仅仅只是做了“拱手礼”,这完全不符合逻辑,这是钦差啊,代表着是皇帝派到民间的眼睛啊,象征的可是皇权,区区小民,这都“不跪”,不符合逻辑。


这部国剧不像《宰相刘罗锅》,却似《大宋提刑官》


另外在本剧中,刘墉的青海方言确实是个巨大的亮点,因为只要有方言的地方,就有“搞笑”乐趣,方言会让整个人更加的真实,会接地气。


但是其实在宋代,那也是有“官话”的,因为官员下到地方之后,各自说自己的方言,那就会互相听不懂,所以就得学习“官话”,类似于咱今天的“普通话”,反正能达到人人都听得懂的效果就行。


所以钦差真正在地方开展工作之后,其实按理说应该使用“官话”,而不是一直使用方言,这反而衬托出这个官员的“无知”,而刘墉官至一品大员,相当于宰相的身份,怎会没有学会“官话”?所以这个地方也是很难让人理解和入戏的,恨不得要把编剧叫出来打一顿。


这部国剧不像《宰相刘罗锅》,却似《大宋提刑官》


这部国剧不像《宰相刘罗锅》,却似《大宋提刑官》

强行强化女权


大家都知道“宋明理学”,要知道宋代是封建思想越发成熟的时代,特别是有朱熹在,更是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而在男性为准的封建时期,这灭的人欲是谁的人欲呢?当然更多是女性的权利,比如“裹脚”就是象征对女性出行权利的一种约束,还有“三从四德”。


当然以刘墉的身份娶了个格格,确实“惧内”是正常的,毕竟出身不同,格格的地位明显高于刘墉,但是刘墉的官位也高,其实也算是“旗鼓相当”。


但是出于对格格的尊重和爱护,我认为刘墉“惧内”没有什么奇怪,毕竟小两口的事情,只要他乐意,就没人敢说什么。


这部国剧不像《宰相刘罗锅》,却似《大宋提刑官》


但是这个格格作天作地,连自己的亲爹王爷都骂,甚至还要去找皇帝说理,整个一个“无理取闹”。


怼老公就算了,毕竟夫妻吵架,无非就是床头吵架床尾合。但是封建时期,对于“父权”其实是非常强化的,女儿无论是出嫁前还是出嫁后,父亲的意见都是相当重要的,而且格格在王府最多算是个女儿,并不是儿子继承家业之类的,并看不出她有什么“作”的资本。


而且何冰的年纪比较大,演的是年纪稍微大一点时期的刘墉,而格格是由年轻演员白冰饰演,两个人并没有“夫妻相”,反而看起来更像是“父女”关系,这一点让人实在出戏。


这部国剧不像《宰相刘罗锅》,却似《大宋提刑官》


另外那个女仵作是怎么回事?先不说妇女能不能跟随丈夫抛头露面了,未出阁的黄花大闺女都敢出来做“仵作”,似乎非常不对头,而且还对着“男尸”脱衣检验,我认为完全不符合当时的时代对女性的要求。这是把古装剧当做现代戏来拍?


这部国剧不像《宰相刘罗锅》,却似《大宋提刑官》


在古代“仵作”的地位其实并不高,属于上不得台面的活,和现在人们对“法医”地位的认知是不一样的。这种活别说姑娘家,就算是糙老爷们也未必愿意做,毕竟古代人对“死”字还是非常避讳的,就像现在如果在“殡仪馆”工作,也一定会很多人有忌讳,想要远离这样的工种。


这部国剧不像《宰相刘罗锅》,却似《大宋提刑官》

作为《扫黑风暴》接档剧实力不足


目前《刘墉断案》这部剧的关注度还不高,但是我认为收视率并不会太差,因为目前这部剧是作为接档《扫黑风暴》上了央视的,作为一部古装探案轻喜剧,看着“乐一乐”还可以,但是没有办法太较真,一旦较真,这部剧就漏洞满满,实在是实力有限,和之前的《扫黑风暴》不是一个水准。


从选题角度看,提到刘墉,大家伙印象最深刻的已然有一部剧,那就是当年风靡一时的《宰相刘罗锅》,朗朗上口的还有一句主题曲“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那个弯着腰一心为民的刘罗锅留在了大家的心中。


而这次本身从挑战经典角色这个层面看,要么切入新的角度,要么就模仿到位。比如《射雕英雄传》也有很多人反派,但是朱茵不是第一版,却也很吃香,因为她模仿前人的古灵精怪,模仿的很像,没有让人觉得这不是印象中的“黄蓉”。


这部国剧不像《宰相刘罗锅》,却似《大宋提刑官》


而虽然老戏骨何冰演技是没话说,但是说到模仿这一项,我认为何冰并不到位,官员的姿态没有摆住,当官的不像当官的,居然带走几个死人还得和村子里的恶霸商量,还得求老百姓“放路”等等,这些情节我认为不是接地气,而是没有“当官”的“硬气”。


而之前李保田版的虽然刘墉这个人讲话直白,但是其实表现出来其实“大智若愚”,他这个人说话和行为处事其实都是算计过的,非常睿智的一个人,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的大大咧咧,表面上的行为只是做给皇帝看,还有同朝的官员看的,降低别人的防备之心。


这部国剧不像《宰相刘罗锅》,却似《大宋提刑官》


所以何冰这次的演绎并不成功,他展现的刘墉是一种比较随性的江湖做派,其实不像刘墉了,更像历史上的“李卫”了。刘墉是内阁大学士的长子,从小就学富五车,行为处事都非常谨慎才对,不可能大大咧咧的,凡事不留后手。他其实是聪明,并不是糊涂,这是两回事。


另一个老戏骨黄海冰的出现,也非常让人吃惊,这次黄海冰饰演的是皇帝,但是在我们心里他还是那个江湖侠士“沈大哥”,完全没有办法把他当成皇帝来看待,而且他对待下属,似乎过于宽容,没有帝王霸气,我认为不适合这个角色。


这部国剧不像《宰相刘罗锅》,却似《大宋提刑官》


综合来看,从《刘墉追案》目前小小的失败来看,其实一部剧真正的灵魂在编剧,编剧的失败,再好的导演也救不回来。


资深导演刘国彤曾经执导过《锦衣之下》、《听雪楼》等等,但是剧情的失败,人物塑造的过于浮夸,我认为仍然是好导演无法弥补的问题。


就像《满城尽带黄金甲》一样,再好是导演和场布,都抵不上剧情内核的腐烂,只有内核好了,才能真正把故事讲好讲透,一部剧才能真正有灵魂。除此之外,服化道、场景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次之,故事和人物是一部电视剧真正的CPU。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宰相   刘墉   仵作   国剧   钦差大臣   惧内   钦差   官话   历史剧   方言   编剧   封建   官员   皇帝   导演   角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