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走不到的美国,《捕鲸男孩》在隐喻中回归家乡

永远走不到的美国,《捕鲸男孩》在隐喻中回归家乡


充满俄罗斯北部特有的苦寒气质的电影《捕鲸男孩》,在不加修饰的拍摄中向观众展现了楚科奇男孩廖什卡的青春期苦涩梦想,用魔幻的手法创造隐喻,最终回归到现实和想象的边界,给观众留下很多几近于惆怅的思考。


永远走不到的美国,《捕鲸男孩》在隐喻中回归家乡


永远走不到的美国,《捕鲸男孩》在隐喻中回归家乡

隐喻:捕鲸男孩走到美国了吗?


电影的开篇就展现了一群人在围观视频直播平台的场景,画面里的色情女主播扭动身体,千里之外的人们静默地看着,发出哂笑。看完以后他们去捕鲸,在海面上投下制作粗糙的标枪鱼叉,用子弹和浮标染红海面。


永远走不到的美国,《捕鲸男孩》在隐喻中回归家乡


男主人公廖什卡生活的场景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单调无聊,在海岸边看被杀死的鲸鱼,分割肉和内脏,被泡肿胀的鲸肠在浮沫的涌动下绊住他的双脚。但就是这样突然的,没有来由的,他爱上了那个遥远的色情女主播,并且决心去找她。


永远走不到的美国,《捕鲸男孩》在隐喻中回归家乡


从他杀死那个常常以此调侃他的朋友开始,电影运用了多重的隐喻,掀开捕鲸男孩踏上的他乡旅途和不断变化的心路。从旁观人的角度来看,廖什卡的出行无异于送死,拎着一桶汽油出海,只带了一张世界地图和一些事物,在小渔船上很快就陷入困境。


永远走不到的美国,《捕鲸男孩》在隐喻中回归家乡


我愿意相信最后廖什卡没有走到美国,小岛上的偷猎者用手指这两块大陆告诉他“过去是美国,未来是俄罗斯”的时候,一种惆怅但是无法回归的乡愁弥漫在电影剩下的部分。他应该是在像美国海警拿出信号枪的那一刻就被杀死了,后面的记忆都是临终幻想的一部分。


永远走不到的美国,《捕鲸男孩》在隐喻中回归家乡


从美国海警的轻松语气和看似温暖大方的行动中还能看出他对美国的玫瑰色滤镜,仿佛大洋彼岸的所有人都可以善良地指引他实现梦想;


而当他独自走在荒原上时困难和痛苦渐渐浮现出来,在意识中,美国的形象成为没有尽头的荒原,这里或许是因为他从未真的去过美国,即使是在幻想中,美国与楚科奇并无二致;


再后来他看到鲸鱼的残骸,突然就有了走下去的动力,回到村庄里与旧友打闹,家里的爷爷又产生了活下去的希望,至于那个金发女孩,则再也没有出现在廖什卡的幻想中。


永远走不到的美国,《捕鲸男孩》在隐喻中回归家乡


直到生命的最后,廖什卡终于放弃了自己对于美国不切实际的幻想,转而看向自己的老家,看向楚科奇的苦寒和辽远,就像那些鲸鱼头骨象征着他永远无法摆脱的捕鲸生活一样。回归到家乡的廖什卡大概是无数人的缩影,在看过无限繁华之后仍然要回到骨子里无法割舍的家乡。


永远走不到的美国,《捕鲸男孩》在隐喻中回归家乡



永远走不到的美国,《捕鲸男孩》在隐喻中回归家乡

闭塞乡村的生活一览


看完电影,其实会联想到一些社会事件,比如说很典型的,前段时间在国内引发讨论的“假靳东”事件,同样发生在闭塞的、偏远的乡村地区。


很多中老年女人因为看了抖音快手视频而爱上所谓的男明星靳东,愿意为他打钱送礼物,把积攒下来的钱全部投入到远程的交流之中,仿佛从中真的可以获得爱和回报。


这些农村的妇女可能在此之前并没有接触太多网络空间,而短视频直播平台让她们察觉到,在种田、体力劳动之外还有一批过着光鲜亮丽看起来很不错生活的人——即使这些人在表演。


永远走不到的美国,《捕鲸男孩》在隐喻中回归家乡


假靳东带来的甜言蜜语在年轻女孩之间只会获得嘲笑、讽刺,或许被立刻打上“中年油腻男”“普通自信”的标签,没有任何受众会真的相信大明星在跟自己聊天;但是对于可能会受到丈夫家暴、冷眼相对的农村妇女来说,这些网络上的土味情话已经是某种对生活委屈的治愈。


捕鲸的少年廖什卡也如此,他的村子里没有漂亮女生,也没有愿意跟他讲话的人,除了跟中年男人一起出海捕鲸、跟朋友一起开摩托在山路上飞驰意外没有更多的社交生活,平台上的“甜蜜霍利999”是平淡生活中难得出现的鲜活痕迹。


永远走不到的美国,《捕鲸男孩》在隐喻中回归家乡


电影用很多笔调描绘了楚科奇生活的酸涩和严酷,到晚上不定时断电的简陋房屋、几十公里都是雪山和海洋、食物生冷且仅能经过最简单的处理,在这样的环境下的日子只能算是“活着”,谈不上有什么生命价值和意义。


永远走不到的美国,《捕鲸男孩》在隐喻中回归家乡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廖什卡不知道什么样的交往过程是正常的,正如农村里玩快手的女人不知道大明星的世界是如何运转的一样,他们都被闭塞的乡村生活困住了,而前往美国寻找女孩是廖什卡的生活突破口和热情来源,也是单调落后的地区难得发掘出的求知欲。


永远走不到的美国,《捕鲸男孩》在隐喻中回归家乡


永远走不到的美国,《捕鲸男孩》在隐喻中回归家乡

色情产业与虚拟社交


让捕鲸男孩陷入美国梦的,是虚拟直播平台上的色情主播,他对于外界的幻想也来自于这种极度畸形的社交关系。当他拿着手机和点读笔,以为自己可以与外界对话,却没有想到这完全是他一厢情愿的自说自话。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一直活在偏远地区的楚科奇男孩几乎是被科技抛弃的人,没有任何英语能力地只能扒着字典说出语法完全错误的句子,他甚至不知道这种直播并非一对一的,对方也无法听到他说话,亮起的屏幕既是两人之间唯一的链接,也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永远走不到的美国,《捕鲸男孩》在隐喻中回归家乡


沉浸在虚拟社交中的他甚至有了一场完整的单恋经验,对于“甜美霍利999”的追求和占有欲,让他仿佛要去相亲一样穿上西装,在试图聊天却没有回应后去俱乐部喝酒买醉、挥动肢体然后呕吐,跟现实中恋爱中的人们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他的尝试永远无法得到任何回应。


这种毫无回应的生活让廖什卡疲惫,出海捕鲸是没有交流的、分肉给邻人也是没有交流的、家中的爷爷只会每天都说自己活不过这个季节、朋友关系也是一言不合就打架的粗暴简单。这种乏味的绝望让电影产生一种心事无处纾解的压抑感,廖什卡的心理世界逐渐铺陈在观众面前,逐渐得到理解。


永远走不到的美国,《捕鲸男孩》在隐喻中回归家乡


当然,即使廖什卡的意识试图摆脱这样的环境去追寻刺激和创造性的新生活,原生于色情产业中产生的幻想,让他对于美国的渴望充满讽刺意味,那些他理想中的高楼大厦、美女如云和巡海警察口中乌烟瘴气的底特律生活都是带有偏见的模糊场景,只有最后散落在平原上的鲸鱼的脊骨才是属于他的世界——荒凉、寂寞、巨大而呆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捕鲸   美国   男孩   快手   苦寒   俄罗斯   鲸鱼   闭塞   荒原   社交   乡村   场景   色情   家乡   幻想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